首页>文档>文学>【东篱】读书日想起我读书的故事(散文)

【东篱】读书日想起我读书的故事(散文)


  
我买书从来不是为藏,而是为读。所以,就算盗版也会图便宜买下。
  
我的书橱不整齐,高低,厚薄,大小,精装简装,无次序,无分类,只能说是林林总总,七出来八进去,斑斓凌乱,但好看。
  
购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淘书:打折最高的,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节日。批发市场。先去看是否打折,打折的店优先光顾。而路边的书摊,更是我关注的重点,人家收购来摆在地上,我会一本本翻阅,资环的毫不犹豫买了。非常喜欢那些以斤计价的书籍。人家淘汰的,也许就是我需要的。在这些店里,买了好多自认为好书。
  
我所购书,从来就是为了看,为了读。所以对心仪的作家,就对他所有的作品,有了先入为主的意识。读过一本,就会以为其他作品都不错,先行买下,有时间再读。但往往打眼。比如,对一个认为是写官场的作家,先买了一部,入迷了,就买了他的系列作品,结果,就有盛名难副的看法。这个作家是王跃文先生。他的<国画>系列很吸引人,而<苍黄>我就看不下去。
  
当然,对贾平凹先生亦是如此。贾平凹很有名气,我认为,他的散文比小说好。《废都》是与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一起买的,我喜欢的是《白鹿原》,不是《废都》,后来送人了,眼不见为净。后来贾先生的小说新作,就不感兴趣了,而其散文、短篇小说,我买了好几本,至今保存。都梁先生的《亮剑》也是地摊上买的。买这本书是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片段,于是毫不犹豫买下,三天看完,觉得热血沸腾。后来陆续买下都梁先生的《血色浪漫》《狼烟北平》等作品。
  

  

  
买书的爱好,是从少年时代培养的。那时候,能读到书,简直是最幸福的事。最艰苦的读书,是在煤油灯下读鼓词,大多是《呼延庆打擂》以及其征东征西之类的故事。字小,看着费劲。好在那时眼睛特好,小字也能读成四号字。最喜欢的一本《巧合奇冤传》几乎背下来。后来当兵的时候,能连续讲下来,让晚上站岗的士兵,在炊事班门口不愿意离开。少年时代,手中没钱,买书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过年舅舅姨姨给几毛钱,也被母亲收走。理由是,互给了,一进一出,拿了才能平衡,毫无道理,但我无可奈何。找谁说理去?没有地方去说,认了。好多时候,站在新华书店柜台前,眼巴巴看着那一排排书籍,心里的涎水还没流出就被强自咽下。
  
虽然家里有几本书,是父亲买的。《敌后武工队》《三里湾》《烈火金刚》《水浒传》等,都看了好几遍了,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至今清晰。但就那么几本,翻来覆去,也腻了。
  
那时候读书,主要靠借——同学之间借书,互通有无。《西游记》《红旗谱》《红楼梦》就是在这种氛围中读完的。《红楼梦》是我在初中就接触的古典小说。横排,只有上册,可惜的是,上课偷看被老师发现,没收了。至今心有惴惴,那是借同学的,但我竟然忘记那个同学的名字。那时起,就想买一本红楼梦还给人家。但是,那时家穷我更穷,身上分文也无,正所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我非英雄,却是汉子,无钱拿什么买?何况,那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无处可买,就只好带着遗憾和愧疚,一直到今天。内疚在,不知人,难以还。还有一本浩然的短篇集,我的同学借了在课堂上偷看。被老师没收,上面有一篇“新媳妇”,老师翻看目录说,好啊,新媳妇,看这还行啊,什么思想,老想娶媳妇啊,当然,不是我……
  

  

  
后来,当兵,有了津贴,每月6大元,这可是有生以来最大也是第一笔“巨款”。也是我掌握财权的开始。可由我支配,真的像做梦。于是,除了生活用品,那就是买书。
  
那时候的书好便宜啊,几毛到几块,买得起。于是,心里一个宏大的计划产生:把喜欢的书都收入囊中。可惜,那是1973年,还是书荒时代。那时的书太少太可怜了,可谓是凋敝的很。但挡不住读书的欲望。书店在数十里之外,土牧尔台、化德县、镶黄旗、集宁等地方的新华书店,是常来常往的地方。到了,必去搜索一番,总有书进入视野,买下。那时候,鲁迅先生的单行本,大多被我购全了。以至于,十几年后,出版了《鲁迅全集》,价格几百元。几经犹豫,未能买下。心里觉得大多篇目有了,买了只是为了好看。一次在土牧尔台书店,店员说来了一批内部刊物《文史资料》,一套大概二十集,全部买下好几十元,手中没有那么多钱,只能徒呼奈何。但在那个时期,买下《艳阳天》,《金光大道》、《大刀记》等,还有几部带着鲜明时代特点的小说。这些小说带在身边很不方便,就委托到部队看望儿子的老乡捎回去了,现在想起来,内心十分纠结:书很重,让人家千里迢迢带回去,心里很过意不去。
  
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出版的小说渐渐多起来,最多的是外国小说逐渐多了,主要是人民文学与上海文艺、上海译文出版。只要有新书,一并拿下。可以说一发不可收拾。比如巴尔扎克的系列小说,托尔斯泰的部分小说等。最喜欢的是莫泊桑的《一生》《漂亮朋友》;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黑郁金香》、《三个火枪手》;雨果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还有《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用一个成语形容就是:如饥似渴的阅读,很多名著充实了精神生活。不过,那时候出版非常缓慢。比如《悲惨世界》一共5部,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齐,前后历五六年。我买到这第五部,用成语形容是:望眼欲穿。到手的还是大32开本,与前四部高出一些,很不协调。这些外国名著,就在家里默默存在,在书架上无人问津了。
  

  

  
买书,最值得买的还是咱们的传统古典名著。所以,我会不薄今人爱古人,比如四大才子书。
  
这应该是共识,我也不例外。《红楼梦》当是文学艺术的顶峰。记得家里人就曾说,老辈家里就收藏一部《红楼梦》是那种相当有价值的版本,解放后,就有找到家收购的古董商,出价80块大洋,没舍得卖,后来分家,不知是谁识货真的藏起,从此不知去向。
  
如此经典,相信凡是爱读书的人,都会买一部装潢一下门面的。我更不例外。
  
我是那种爱屋及乌的人之一。爱一部书,必然对该书有关的作品,和其衍生作品,要搞一个大聚会,如此才显得咱才是真的爱书的人。
  
所以,《红楼梦》就买了人民文学、岳麓书社两个版本。何以买两个?人民文学版分4本,有人借去,弄丢一本,心痛啊,如四胞胎,丢一个殁一个似的。人家又不说替我再买一部,你又不能追着讨要,因为,沾着一些亲,总不能显着太小气吧?就只好又买了岳麓版,精装,好看。
  
《红楼梦》问世后,狗尾续貂者不老少,但后来出版的不太多。只买了一部《红楼姊妹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好像一个叫张之的青年,
  
续写了《红楼梦》后四十回,还很轰动的。就忍不住买了,后来就找不到了,没记得借给人呀?奇怪。看来,不是你的,留不住。1984年,北京出版了蔡义江编著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价1.10元。有战友买了被我看到,厚着脸皮硬是索得。大凡爱书的,跟他索书确实需要厚脸皮,因为他也爱极了,割舍起来就艰难。1997年,此书经作者修订后,以精装形式出版,价20.80元。内容增加不少,买下。闲着逛街,见旧书摊,有一本《红楼梦卷》,只有上册,价一元。窃喜,买了。心里始终惦记下册有什么好看的好玩的。后来在图书批发市场发现上下册《红楼梦资料汇编》,由中华书局出版,价36.00元,更喜,买了。翻阅,才知,与《红楼梦卷》是一家,竖排,这无疑多出一本上册。但心里坦然了,终于知道下册的秘密了。这套红学资料,囊括了建国前的研究成果,还有很多诗词曲赋,读来很有收获的样子,不过,过些时就忘得干干净净。也是,脑子里存这些干嘛咋?故纸堆里的东西,还有发霉的刺鼻味道。
  
《红楼梦》连续剧一经问世后,《红楼梦》就卖的快起来。红热一时成为时尚。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了《红楼入门》一书,区区8毛钱,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对于普及红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至于与《红楼梦》的相关的其他作品,都是我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渐渐买来,前后历许多年,其中酸甜苦辣,不喜欢书的人难以理解:傻乎?现在一想,还真是,买一本,得了,够了,买那么多有联系的红书,又不研究,何苦来?不买书,省下钱来,吃了喝了落个实惠,岂不更好?
  
然而,情况往往出乎人的预料,爱书人,不是人们想的那么肤浅。须知,我不吃不喝,也要得到喜欢的书,只有书在手,心才会安宁。那么,买与《红楼梦》有关的书呢?无非是两个原因,其一,喜欢,这应是有力的理由;其二,想深入知道,《红楼梦》能成为养家糊口的学问,奥妙在哪儿。当然,也许,咱也想在考红中,露一鼻子,但很遗憾,有其力,无其能,罢了。因此,这些书,林林总总,方方面面,细读的,有之;粗读的,有之;未读的,也有之。有时,浏览这些书,心里不免疑惑:真的喜欢呢?还是仅仅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抑或是虚荣心?
  
比如,分析红楼人物的,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朱一玄的《红楼梦人物谱》,是我仔细看了的;研究版本学的,就看不下去了。比如,《张看红楼》(张爱玲)《红楼梦魇》等。
  
有些粗粗浏览,如刘梦溪的《红楼梦与百年中国》,周汝昌的《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红楼小讲》,《红楼夺目红》;还有的就匆匆浏览了,就是索隐一类,霍国玲的《红楼解梦》,冯精志的《百年宫廷秘史》,土默热的《土莫热红学》,胡邦炜的《红楼梦b面解读》,刘心武的《红楼梦三钗之谜》。有时候就觉得,就算是曹雪芹的家族史,研究进入了牛角尖,偏执,狭窄,似乎自己说的是历史,是真事,是所见所闻,甚至编排了很狗血的情节。如此,消减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还不自知。试问,这样的研究,价值何在?与你与读者有半毛钱的关系吗?反过来,还是得说,不做惊人之说,怎么吸引眼球,怎么赚取金钱?心里就释然了。人家辛辛苦苦写了,卖书卖历史,没犯罪,还能怎的?就当自己捐了,心就平了。一部红楼,养活若干人,姑且说这些人是“啃红族”吧。
  
从《红楼梦》里一句话,一个情节,一段描写,一个人物,就敷衍出一篇文章,一部书,一部学术著作,这真是大师啊。心里不禁佩服之至。看书目便知,何等细心,何等敏感,探幽发微,刨根究底,你还能怎的?一个字,厉害!一个人啃红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啃红,从不后悔,从不气馁,从不退缩,耐得孤独,不怕坐冷板凳,不怕家人他人白眼相向,豁上一生,与《红楼梦》干到底,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为《红楼梦》纠缠一辈子的精神,这是与《红楼梦》同生共死的精神,这是为《红楼梦》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请看:《看红楼说中医》,《红楼梦性爱解码》(聂鑫森),《私语红楼梦》(水晶),《红楼一家言》(高阳)。至于高阳写的小说,洋洋大观,演绎红楼由来,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我认为,最有价值的,还是买对了一部《红楼梦鉴赏辞典》,这是1991年春由上海古籍出版,价9.90元,觉得很值。
  
不过,还是要说一句话,幸而考红的人是极小的一部分,否则,振兴中华,可就成了泡影了。
  

  

  
《三国演义》,列于四大才子书,自然要购置的。先后买了几种版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毛宗岗评点本,1981年出版,三册,不到四元,载有多种序言,以及读法,凡例,绘图,很不错。山东人民出版社的版本,上下两册,也有人物绣像。还有买过《三国志通俗演义》,两册,是240回本。后来好像是经毛宗岗的整理,定稿为现在的120回本。但这套书贵贱找不到了。没有印象借出去,但很奇怪。莫非插翅飞走了?
  
常言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不知道说的是何道理?是说看了学坏?用智谋?耍诡计?使暴力?估计是小孩子看多了梁山好汉,打打杀杀造反啥滴不好吧?至于三国就莫有道理了啊!少时最爱看三国,但看到六丈原,就不忍再看。不想让诸葛亮死掉,总想让蜀汉胜利,那才是最好结局。后来才知道,小说是基于历史的演绎,连七分史实也没有。
  
。。。
  
所以,有一年到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到借书专柜,用军人通行证借了《三国志》看,就翻阅蜀汉看。看得很快,半是看半是猜,一目十行,也看了个半生不熟。只是了解了一些史实而已。再后来,干脆买了一套《三国志》,五本,其他23史没要。闲暇之余,阅读几页,反而读不下去了。这套书至今还悠闲地躺着睡觉,不知道做什么梦呢。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毛宗岗评点本,1981年出版,三册,不到四元,载有多种序言,以及读法,凡例,绘图,很不错。山东人民出版社的版本,上下两册,也有人物绣像。
  

  

  
其实,在四大才子书中,最吸引人的当属《西游记》和《水浒传》了。
  
少年时代,对神神鬼鬼打打杀杀的小说,还是很推崇的,热闹,好看,最主要的是,激起了满腔的激情,让热血高度沸腾。你想,能默念神咒上天入地,谁不向往?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谁不羡慕?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5242 用户总数
  • 35436 文章总数
  • 142387294 浏览总数
  • 32 今日发布
  • 2263 稳定运行
立即加入

加入本站VIP,全站资源任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