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好不好
1、国学是一个国家治国、齐家、修身的所有学术、文化的总和。含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有门类;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在国家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不但不可缺,还要不断创新,以便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2、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3、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4、国学,称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如太学,国子监。
5、国学,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
6、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
7、国学”大概是与“中文”相关的一个领域,比如儒、道、周易、八卦之类的东西,甚至包括古典文学如红学、金学之类
8、“国学”,它的内涵与外延,质的规定性,学界至今尚无统一意见。但普遍认为: 国学,就是中国独有的传统学术;它是有别于西方学术,独具特点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人文理念和认识方法。
钱穆先生《国学概论》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一般来说,国学应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以孔孟儒学为核心,为主体。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
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于经部;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
列从属地位;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等,其中儒家哲学,至为重要。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同时也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是的,时值今日,国学更是不能趋向寺庙化,而应走出象牙塔。再兴国学,是求其思想,而并非整理古籍,辨别古书真伪,校正古书文字,考释名物制度等进行考据。在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因不满、痛恨宋明理学的空谈心性的流弊便竭力推崇汉儒那种“实事求是”(也就是古文经学派的“我注六经”)的学风,而兴起“汉学”。以文字训诂、名物考释等为手段来阐释文本的意义,这种偏重学术问题不注重政治人生的考据学,到乾嘉时代盛极一时。对于这不发表思想、脱离社会实际的考据训诂,清代后期龚自珍、康有为等人都曾大力反对。当代新儒学第二代代表人物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的学生弟子主办的《鹅湖》也是以宋明心性之学抗拒考据饣豆饣丁之学,以创造性地重建儒学,复兴中国文化。现在,我们暂不论考据学的是非对错,我们知道经过乾嘉学派大师戴震等人的不遗余力之考证后,到我们这一代,考据学已没有必要再加深究了–尽管至今或许仍然难以离开训诂。至于考据学被现代某些学者视为钻牛角尖的“雕虫小技”,想来是有欠公允的。那么,我们所要鉴借的国学思想是什么呢?试举几例,如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已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已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已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反朴归真;法家的“废私立公”、“国之四维”等等思想。追本溯源,取其精华,自然大有裨益!先贤有云:中华文化存,中国亦存.中华文化亡,中国亦亡。当时的国粹派便曾将国学与国家兴亡直接挂钩:“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起,既将影响于国家之存灭,是不亦视前世为尤芨芨乎?”美国人以门罗主义为国魂,日本人以武士道为国魂,中国的国魂便是黄帝。高旭在其〈南社启〉也说:“国有魂,则国存;国无魂,则国将从此亡矣!”又说:“然则国魂何寄?曰:寄于国学,欲存国魂,必自存国学始。”毋论国家兴亡是否与国学有着逻辑关系或是依赖关系,但于中已大可见国学之。
章太炎:一国固有之学,简称为“国故学“。
一位老战士谈到国学::“我从小参加革命,没什么文化。我觉得国学就是爱国,不为受苦人说话,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敬亭山:我所理解的国学是“中国之信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无论星移斗转、沧海桑田,永远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无法割断的血脉。
网友:国学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应当身体力行。
国学如盆,水形易散,有盆盛之,人心易散,国学凝之。于是,千年来的国人,身易碎,而魂不灭,形易散,而神仍在,此之大功劳者,舍国学其谁?!
国人如水,水无形而质不变。任山川之起伏,地势之高低,时而为滚滚江河,时而作涓涓溪流。藏百米地下,则为甘泉;积千里旷野,则成湖泊。有利器可断金刚,而无利器可断流水。
国学,这么铿锵正大的词,以“国”之名冠在“学”上,顾名思义,是一国之学问,是整个国家之学问。
记住:国学在,则国在,国学亡,则国亡。国学实际上是国家和民族之魂哪!
儿童学国学好吗
利
1.小孩子学国学能够提升自己的国学素养,增加国学知识,丰富自己
2.小孩子学国学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弊
1.国学有些内容晦涩难懂,小孩子学习它容易滋生厌学情绪
2.小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对国学的领悟有局限,容易影响思维的发展
2.
国学怎么样
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国学的力在于讲究和而不同,我们不搞意识形态,所有的都是朋友。而国学的弊有些不已经不适应当代的潮流,就必须改变,因为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拳头大了才是硬道理。
学国学有用吗
大学里学国学当然有用了,可以陶冶情操,增加知识面。
学国学好吗
学国学有用。
国学是文学的精华,也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历史和智慧。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有价值的经、史、子、集、唐诗宋词、中医学、国画
等饱含正能量的精华。
国学可以让我们领略古人的智慧,对自己、对人生的方方面面进行思考,从而关照内心,去寻觅事情的答案。
国学可以帮助我们成就真我,从而达到心、身、灵达到高度统一,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自在。
国学可以解决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难以解决的各种思想问题。
国学可以帮助我们鉴古而知今,对我们做人,做事,立业,持家都有积极的作用。
孩子学国学好吗
现在很多妈咪都在纠结这个问题,随着国学的发展,很多幼儿园瞄准了这个市场,这种情况有利有弊,首先讲一下利,了解了国家传统文化教育,对古人的东西温故而知新。但是从孩子以后发展的角度讲的话,不建议报这种班,因为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这种知识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现在仍是应试教育,所以还是请你考虑好了再做打算。
孩子学国学到底好不好
父母该怎么按照孩子的年龄段选择的国学经典读物?
国学经典对人生,有不同的作用。而父母让孩子学习国学经典读物时切忌不可急于求成,按各年龄段分开阅读效果最好。
0~3岁:建议直接读论语。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无意识学习阶段,吸收能力最强,听力最好,适宜选择篇幅较长的文章,只需用CD不断播放熏陶即可达到极佳的学习效果,接近3岁的孩子也可以看动画加强学习的效果。
3~8岁:建议先读《弟子规》,因为《弟子规》只有一千多字,节奏感强,易记,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后依次读《三字经》、《大学》、《千字文》、《中庸》、《老子》、《论语》。有了这些基础,再读其他的经典就易如反掌。
8岁以上:直接阅读《论语》。作为四书之首,可以直接进入到文化的核心,得了根本的东西,再学其他的自然不在话下。读完后可自主选择其他的经典。这个阶段的孩子掌握了拼音,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且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选择带拼音的读物,配上童声诵读的CD即可。
很多父母觉得国学对孩子来说比较枯燥乏味,而且实用性不强。所以宁愿让孩子去学习外语也不愿学习《老子》、《论语》等文籍。但父母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经典蕴含哲理大道,“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所谓“经”,就是永恒的、绝对的道理,不可改易的伟大的教导。)
有没有必要学国学
成年人完全有必要学习国学。俗话说的好,活到老老,学到老,只有经常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好比一个充电宝,只有经常充电,才能用时多释放电。
因此提倡每个人无论什么年纪都要把学习放在首位,才能在工作中大显身手,把工作干的尽善尽美,才能受到群众的好评和上级的认可。
现在学国学有用吗
有用
国学经典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智慧,是老祖宗的智慧。读国学,是和圣人跨时空交流的唯一方式。与圣人为友,便能得到圣人的加持。不但小孩有必要学习国学,家长也非常有必要学习国学。
通过诵读国学,可以端正孩子的行为举止。所谓行为举止得当,就是说话办事有分寸。小到进退起居,行住坐卧,大到待人接物、立身处世。在国学经典里都会传递给孩子。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长为有礼有节又张弛有度的人。学习国学经典,便是智慧之选。
国学到底应不应该学
有!完全有必要去学国学!
我分两个方面来说。
一、国学包括什么?
关于国学的定义,季羡林先生在《对国学研究的几点看法》中说:简单地说,“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
这是季羡林先生“大国学”的定义,氛围非常广,专家穷经皓首,都不可能都学会,何况小朋友。
所以,家长送孩子去学的国学,要缩小范围,我这里就谈简单两类:经和集,再直白一点就是:
1、儒家和道家经典,比如《弟子规》、《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
2、诗文,主要是指《诗经》、唐诗宋词,以及各种小品文,古文等。
厘清了国学的范围,我认为,70%的家长都会让孩子去学国学。
二、学儒家、道家经典的好处
如果问家长,要不要送孩子去学美术、音乐、舞蹈等等,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同意,但说学儒家道家经典(中国哲学),很多人会自然而然产生疑问:
“学这些有用吗?”
没用,又很有用。
《傅雷家书》的作者傅雷有个美术学生叫吴尚宗。吴尚宗喜欢画佛教主题,但是作品总是不突出,没有佛家的感觉。傅雷就问吴尚宗:
“你对佛家到底有没有感情或者思想?”
吴尚宗回答:“没有,只是喜欢佛家的色彩。”
傅雷很生气地说,没有思想和感情,你怎么可能画得出佛家的神呢,怎么可能打动人呢?
这个批评放到音乐、舞蹈及其他艺术形式上同样通用,那就是:
没有哲学思想或者感情的艺术,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西方近代科学的始祖笛卡尔将人类知识体系分为三类,以大树做比喻,树根是形而上学,也即是哲学,树干是物理学,树枝则是其他学问,形而上学就是哲学。
这充分证明,哲学是第一学问,是一切学问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你说要不要去学中国哲学:儒家、道家经典呢?
三、学诗词文的好处
为什么要多读好诗好词好文,用孔子的话来回答足矣,(如果你的孩子学过《论语》,就看得懂这句话):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翻译就是:
先生说:“小子们,为何没有人学诗呀!学了诗,可以兴起你自己,可以懂得如何博观于天地,可以懂得在群中如何处,不得意时如何怨。近处讲,懂得如何奉事父母。远处讲,懂得如何奉事君上。小言之,也可使你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之名。”(钱穆《论语新解》)
明白学习国学的好处,我认为完全应该让孩子学习国学。
@怪岛
@用户9720110671584
@育儿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