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曹雪芹
《水浒传》施耐庵 罗贯中
《西游记》吴承恩
《三国演义》罗贯中
明清时期我国小说作品有哪些?
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达到高峰。明代短篇小说的成就,除了对宋元话本的总结整理外,较突出的是“三言两拍”五部拟话本短篇白话小说集的问世。所谓“拟话本”则是模拟宋元话本的创作,明代中叶冯梦龙编选拟写了《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白话小说集,通称“三言”,每部包括小说40篇,共120篇。这些作品,有一些是对宋元话本的加工,而大部分则是明代的民间创作或由冯氏自己创作的。“三言”题材广泛,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社会生活和反传统势力的精神以及追求自由、平等的意识。“三言”在艺术上,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描写,都比前代的小说创作大大迈进了一步。继“三言”之后,明末出现了凌潆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通称“二拍”。“初刻”收小说四十篇,“二刻”收小说39篇,杂剧一出。“二拍”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虽不如“三言”,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二拍”之后,直至清代,还有不少文人创作拟话本短篇小说,出了一些专集,乾隆以后拟话本才渐趋衰落而绝迹。今存者有明代《石点头》《醉醒石》《西湖二集》《人中画》《三刻拍案惊奇》等等。清代有《照世杯》《豆棚闲话》《西湖佳话》《十二楼》(又名《觉世名言》)等等。明末清初由署名“抱瓮老人”编选的《今古奇观》,是一部话本小说选集,共40回,它从“三言两拍”中选录40篇小说而编成的,数百年来流传甚广。除了白话短篇小说外,明清两代还出现了大批文言短篇小说,如明代瞿佑的《剪灯新话》4卷,李昌祺的《剪灯余话》4卷,赵弼的《效颦集》3卷,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20卷等,但成就最大的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部优秀的短篇小说集收入作品491篇,其内容大都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经作者艺术加工成为大放异彩的文言小说。小说通过谈狐说鬼的形式,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愤懑,反映了作者的爱憎。全书作品构思巧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各篇情节曲折动人,语言精炼,确为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高峰。《聊斋志异》的流传极为广泛,现有手稿本、抄本、刻本及各家评注本传世。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明清各种文体概况
明代戏剧:明戏剧是在元代杂剧高度繁荣的基础上,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明戏剧品种纷繁,分为两大系统,既有从元杂剧发展而来的明杂剧,又有从宋元南戏发展而来的明传奇.明传奇随着声腔的发展,又形成昆曲一系和弋阳诸腔一系.传奇逐渐取代杂剧,成为明代剧坛主流,传奇剧目在明中后期大批涌现,形成了我国戏剧史上继元杂剧之后的第二个高潮.
明代小说: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
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又可概分为四类,即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代表性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明代诗文概况:明代文学流派大都以中期的复古运动作为自己的反拨对象,提倡张扬个性、抒发性灵,诗文创作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时的启蒙思想家李贽同时也是一个文学革新理论家。他反对摹古复古,反对贵古贱今,提出“童心说”,主张抒写自然的人性,其文学观念带有强烈的离经叛道色彩,为公安派奠定了理论基础。以三袁为代表的公安派,大张旗鼓地反对拟古主义,提倡“性灵说”,表现了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精神,其诗文创作清新流丽,但失之于浅俗浮滑。在公安派锋芒渐退之际,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趁势而起,一方面其文学主张与公安派十分接近,另一方面又欲通过幽深孤峭的追求来矫正公安派的流弊。明末社会动荡不安,文风也开始转移,复社和几社等爱国团体重新举起七子的复古旗帜,反对抒写性灵,力图挽救明王朝的危亡,其中最著名的是陈子龙与夏完淳。不过他们在国难之际的创作伤时感事,慷慨悲凉,题材由狭小变得开阔,内容由空泛变得充实,风格由纤弱变得雄放,已突破复古派的桎梏。此期文坛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小品文渐趋盛行,晚明小品文极富文人化、个性化,实际上体现着古代散文向现代方向的转变,代表作家有三袁、张岱、王思任等
清代戏剧
清代300年间,传奇与杂剧的发展,几经起伏,终于因为不能适应时代和观众的需要,逐渐步入衰微。然而,也还是出现过一些著名的作家与有影响的作品。
尤侗以科场弊病为题的《钧天乐》,写于取士不公的顺治十四年开科时期,有明确的针对性。万树的《风流棒》、《空青石》、《念八翻》,俱写才子成名,其中一夫二妇的风流韵事,则体现了封建文人庸俗的生活趣味。
杂剧的生命,到杨潮观已经告一段落。由于明代的剧作家们,已经就形式作出了若干改革,清代的杂剧,也都不守元人一本四折的藩篱,一折二折的短剧很多,《吟风阁杂剧》就是由32种一出的短剧汇集而成的。但这种形式的简单改革,并不能使杂剧在艺术生命上变得充实,因而杂剧也和传奇一样,它的地位被来自民间的地方戏曲所取代。
清 代 小 说
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是中国小说史上继明代之后又一个小说创作和传播的高峰时代。明代许多伟大优秀的小说在这时都得到了重印以及更广泛流传的机会。清代文人作家也创作了数量众多的伟大和优秀的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看,清代文学也是和这三部作品的名字密不可分的。
总体成就 清代小说反映了更广阔的生活面,上至封建统治集团人物,下及社会底层的劳动群众,纷纷在作品中登场。故事情节常常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展开,描写的风格因之已由昔日的粗线条逐渐向细线条演变。如《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笔触几乎批判了整个封建社会上层建筑和整个的封建统治阶级,形象地、有预见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没落和崩溃的趋势。《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则独特地选择了知识分子这个社会阶层的视角,通过对他们的生活遭遇和精神境界的描绘,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罪恶。有的作品以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和歌颂了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而《官场现形记》等,通过对封建官吏形象的刻画,淋漓尽致地抨击了官场的窳败和黑暗。有的作品则表现了进步的民主思想,例如对男女平等或妇女解放的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在当时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