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档>典籍>在春秋时无人认可的孔子儒家思想,为什么后来

在春秋时无人认可的孔子儒家思想,为什么后来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学,仁学的内容可以理解为:其一高尚的品德,即道德;其二,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关系,即和谐;其三,针对统治者的仁政。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连年混战,大国想的是如何扩张势力范围,扩大国土,追求的是霸道;小国想的是大国的威压之下如何保全自己,打是打不过的,打不过怎么办?那就讲诡道。所以,以追求道德、和谐和仁政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在这个时候不利于当时各诸侯国统治者最大程度的追求自己(国家)的利益,被抛之不用,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习惯了百年甚至几百年分离的各诸侯国遗民都心向故国,严格意义上来讲,天下虽已一统,但是还是乱世。而且那时中国已经乱了几百年,天下早已疲弊不堪,人民需要休养生息,社会需要一个缓冲期来恢复生产。但是秦始皇心很急,急功近利,不停地“作”,“作”得老百姓受不了了,他又犯了大错,采取法家的理念治国,终于把老百姓逼反了,结果秦代二世而亡。

汉一统天下以后吸取秦代的经验,创朝伊始采取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让人民修养生息,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国力开始蒸蒸日上。俗话说,保暖生淫欲,怎样才能让老百姓不生旁的心思,真心拥护统治者,死心塌地地听皇帝的话呢?儒家就开始走进统治者的视野了。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学,仁学要求人们修炼道德,要求人们践行道德营建和谐社会关系,这些都是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仁政对君主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要求,表面上看是用来约束君主的,但是实质还是为了君主的长久统治。

所以,自汉武帝以后儒学在中国古代社会倍受推崇,主要是因为儒家的核心思想仁学有利于封建君主统治的长久发展。或者,这也是中国社会走向大一统之后的必然选择。

感觉“魏晋风度”是乱世的产物,是畸形文化现象,为什么受有些文人欢迎?

是乱世的产物,但不应称为畸形的文化。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文人是遵循“盛世出将入相,乱世则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的,所以这里所说“魏晋风度”应该称为“隐士文化”,这一阶段的文化不同于其他时期的原因是:

1、中国的文人天生就是所谓明君的依附阶级,政治上的混乱导致文人无所适从,失去了在政治发挥才能的兴趣,退归田园后没有了精神上的压力和统治阶级对思想的导向,反而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获得了可以抒发真性情的自由发展空间,形成了精彩多元、艺术审美更高的特色文化。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治体制由贵族阶级向仕族阶级交权的重大变革的时期,因此也是新思想、新模式层出不穷的时期,这种特征也自然而然的要表现在文化。甚至可以理解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

当文人一身经世才,货与帝王家。著作等身,传诸后世。种种梦破灭以后,只能遗世而独立,放浪形骸,“崇尚”陶渊明,服食五石散企图成神仙,喝喝酒,发发牢骚,。也因为服食五石散喝酒(药酒),颠狂后以天地为衣裳,索性走极端,而且吹捧成有“风度”。这其实是魏晋文人的悲哀末落。乱世啥都可能出现。乱世出妖孽。

有人说,自董仲舒之后,再没有“儒家思想”,对此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自从汉朝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还在为封建统治服务。到过孔庙的人都会看到,历史上有不少皇帝来过这里,留下了尊孔的痕迹。孔庙里有不同庙宇,是不同的时代的皇帝建造的。可见,自汉朝以后,历代统治者还都是尊孔的,孔孟的儒家思想一直是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不过,历代统治者不是独尊儒术罢了,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无论是哪家言论,都是治国道理,他们也都一直在采用,道家思想也好、儒家思想也好、法家思想也好、墨家思想也好……甚至到宋朝的程朱理学,都是封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在不同时代,根据不同作用、不同需要而不同使用,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各取所需,不是泛泛而用,需要它,拿过来,不需要,就搁置。如儒家的仁义道德,三纲五常就一直在使用,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大脑里甚至达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真龙天子,现在人是不信了,封建时代人们是信的……可以说,自汉朝以后儒家思想还是存在的,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存在的,一直为封建统治服务。

我以为不对,儒家思想仍根深蒂固,直至现在。特别是中庸之道往往很多,明哲保身,往往皆是!不敢说真话,为数不少!伪善君子每每有人!若能摆脱这些思想,社会一定朝气蓬勃,社会进步一定会快一点!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5242 用户总数
  • 35436 文章总数
  • 142383157 浏览总数
  • 38 今日发布
  • 2262 稳定运行
立即加入

加入本站VIP,全站资源任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