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档>小说>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艺术作品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艺术作品

《红楼梦》中,最大的悲剧还是梦,夭折是最悲的,悲是一种心灵的强烈共鸣,例如“白发人送黑发人”等等,其中有不甘可惜的成分,四大家族的兴衰是福缘尽了,没有什么好可惜的,若说缘分是梦,那一个“木石之缘”缘未尽,人已散,这才是它最大的悲剧之处,如果是缘尽了,宝玉不会入空门,若两人真的感情不和,那也是缘分尽了,若黛玉早死了,所以感情没有结果,那毕竟是老天的安排,不能怪别人,若黛玉一直没死,宝玉还可以解释,或还可以做些别的安排,悲就是关闭了他希望的所有的门,让他心灵自生自灭,痛苦没有发泄的地方,所以我认为〈红楼梦〉最悲的地方应该是没有了结的缘分,也许是作者真正写它的原因。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作品。如王国维所说:乃“彻头彻尾之悲剧也”,“悲剧中之悲剧也”!我们无法否认,红楼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是在其悲剧氛围中产生的。所以,高鹗的续貂之作“兰桂齐芳,重沐天恩”,才让我们读起来如梗在喉,难以释怀。

如果说杜诗的美在于它的“沉郁”中显出“悲凉”的话,李诗的美便在于其“飘逸”中淡淡的“惆怅”。人们传诵千古的名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艺术上好像存在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律:愈是忧愁,哀思的东西,也就愈有动人,优美的魅力。所以,“文必穷而后工”——韩愈说:“夫和平之音淡薄,愁思之声杳渺,欢愉之词难工,而愁苦之言易好也!”雪莱说:“最甜蜜的诗歌,就是诉说最忧愁的思想;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因此,“悲”和“美”往往成了最灿烂出色的伴侣。

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让人看到别人的灾难与不幸——特别是美的毁灭时,引来眼泪,带来同情,在心魂俱醉,“神质悉移”中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领悟人生的真谛。“一字一滴泪,一行一滴血”的《红楼梦》,一开头就创造了那个荒诞而又美丽的绛珠草“还泪”的神话。而这故事的男主角,不再是英雄或才俊,而是一个“于家于国无望”,却以赢得女孩子的眼泪为终身事业的“怡红公子”。蔑视“文死谏,武死战”的他,最大的愿望便是自己死后群芳哭他的眼泪能“流成大河”,把他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地方”,这样才算“死得其所了”。而那幻化人形的绛珠草,则是以“还泪”为终生使命。——“绛珠”,便是“血泪”的意思。她的泪珠将注定会“秋流到东,春流到夏”,直到泪尽夭亡。

那么,红楼便只是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悲剧吗?如从前八十回来看曹公原意的话,就可以发现,他是立志不写“淫邀艳约”,不写“捏出男女二人姓名,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的才子佳人式的陈词滥调的。因此,为了避免重落巢臼,他只着重于一种含蓄的,蕴籍的,引而未发的“儿女真情”。特别是自四十回后,我们便很少见“黛玉半含酸”的场景了,自“诉肺腑”之后,宝黛的爱情便被约束着,限制着,纳入到了“乐而不淫”的轨道中去。

显然,在曹公的构思中,写作的重点将逐步从“宝,黛,钗”的感情纠葛中转移到写“金陵十二钗”,——包括正十二钗,副十二钗,又副十二钗的悲剧,亦即大观园所有之女子的悲剧上来。如太虚幻境中的判词和“红楼梦曲”所示,宝黛具叛逆性质的爱情终究“心事成虚化”,将以一死,一遁的结局告终;藏愚守拙的宝钗,也是“金簪雪里埋”,在宝玉“情极之毒”出家后,以殉道者的身份独守空房;“英豪阔大宽宏量”的湘云,终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才自清明志自高的”探春,也只能“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远嫁番邦;晴雯,香菱,惜春,迎春,鸳鸯,“狠舅奸兄”出卖的巧姐~~甚至机关算尽的凤姐,也只落得个“哭向金陵事更哀”的悲惨结局(根据脂评,凤姐被休后会沦为穿堂扫雪的下等奴仆)。这些姹紫嫣红,桃浓李艳的冰清女孩儿,转眼间,死的死,嫁的嫁(嫁了的也没什么好归宿),出家的出家——如落花,如流云,香销玉陨,风流云散。“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认各自门”,温柔富贵,花柳繁华的大观园,“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无数个个人的悲剧,像无数个音符组成一支乐曲,无数道色彩绘成一幅油画一样被连锁到那个“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总枢纽上去,组成了〈红楼梦〉这部摄人心魄的美的挽歌。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5242 用户总数
  • 35436 文章总数
  • 142386362 浏览总数
  • 32 今日发布
  • 2263 稳定运行
立即加入

加入本站VIP,全站资源任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