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档>典籍>古代古人翻阅典籍(引用古代典籍)

古代古人翻阅典籍(引用古代典籍)

引用古代典籍

道理论证

运用 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

例如《谈读书》(人教版九上课文)第十段列举“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思想,逻辑修辞使人善辨”这六门科学知识的作用进行论证,归纳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结论。

引用论证

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引用方法多变,十分灵活。

很多名人在写文章时也喜欢用引用论证,以巩固自己的观点:

如:苏洵《六国论》“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现代汉语意思是,古人说了,用地向秦国求和,就像拿着木头去救火,永远无穷尽。

引用古代典籍的小短文两百字左右

智者不锐、慧者不傲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意思是智者懂得收敛自己的光芒,不会肆意卖弄;慧者懂得谦卑律己,不会孤傲自我。说的是有大智慧的人无论多么年轻都是生活的老者,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促成其事物的成功或发展。这是因为他的柔性和余地中潜藏着足够的变通。“怎么都可以”才是至高无上的,而不是非要怎样才行。

引用古代典籍的知名事件的词语的的句子

光绪版《增補二论典故最豁集》,两本四卷。光绪丙戌(1886)新镌。长邑刘钟美辑,安敬五先生鉴定。三义堂梓。 

  典故:典制和掌故。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典故依据《词海》解释:1、典制和掌故;2、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这样看来,典故的释义要比掌故来得宽泛。掌故要比典故更民间化、俚俗化、口语化,与逸闻、佚事往往成双出对;典故中的典是典籍的意思,顾名思义,典故也可解释成典籍中的故事和词句。因此,它更书面化、正规化,是正统文学的一个分支。如果把掌故比喻为野史,典故则像是正史。

引用古代典籍的作用

论文中如果引用了古代典籍,要在引文后加数字序号,在文末注明何书,何章,何出版社。

引用古代典籍写几句话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乐。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这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来。“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这是巧合。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过去有这样一种理解,把“温故”(复习旧知识)和“知新”(获取新知识)看作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见《论语·子张》),这是因为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其中,“罔”“殆”二字历来解释纷纭。朱熹注云:“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不求诸心”指的是不思考;“不习其事”,指的是不读书。讲这一章,要防止产生片面理解,要使学生认识到“学”是基础。孔子就很重视“学”,反对离开“学”这个基础去胡思乱想。他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关于这段话的背景,《荀子·子道》中有记载: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批评了他;子路于是改服而入,但颜色依旧充盈。孔子又对他说:“……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哉!”据此,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两章内容相同,故予合并。

[讲解]这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也有借鉴的意思。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讲解]“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讲解]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何晏集解:“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小凋伤;平岁,众木亦有不死者,故须岁寒而后别之。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朱熹引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二说大同小异。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讲解]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孔子关于“仁”说过许多话,细分析起来,都跟这两点有关,例如“修己以安人”,“修己”也就是“恕”,“安人”就是“忠”。由于子贡问的是“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实即问“道”),所以孔子拿“恕”来回答他。

二、问题研究

《论语》是过去蒙童教育的必读书,尽管大部分内容都不易读懂或只能读到似懂非懂,但人们一直坚持这样做下来,而且要求极严,须能通背全书。这大概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古代典籍里常要引用这本书里的话,“反刍”的机会很多,但如不先背下来,就无法进行“反刍”;二是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此外,读《论语》也有了解历史掌故、增加识字的功能,但这是次要的。

今天的情形已经大不相同。我们读《论语》,旨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这就大大地缩小了读的范围。《论语》全书各家版本的分章不一,一般都在485章左右,我们只选录10章,而且全是短章,这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这样来选篇才符合“古为今用”的原则。至于个别条件较好的教学班愿意多读一些,那自然是好事,但也要注意不增加学生负担。

所选10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第1、2、3、4、5章;(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第1、4、5、6、7、8、9、10章;(3)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包括第8、10两章。作这样划分的目的是,提醒教师全面地看待课文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可以取消的,无妨将它并入思想品德修养的范围,第8、10两章同时列入第二、三两个方面,就是这个意思。

教读这十章,要认真研究格言的教学方法。十章中的前九章无疑都是格言,最后一章形式上是对话体,其实核心只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上,也可以算作格言。讲格言有“三要”:一要弄懂字面上的意思;二要牢牢记住原话,为“反刍”创造条件;三要联系实际,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教师可以据此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这是编者的一点希望。

引用古代典籍写一段话

意思是: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个君子,那我还没有达到。

这是作者引用《论语》里的话。

战国孔子弟子编写《论语·述而篇》里的原话是: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译文是:孔子说:“就书本上的学问来说,大概我同别人差不多。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个君子,那我还没有达到。”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片段:

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汉魏以后不出三个大圈圈:儒、道、释。搀合的情况很复杂,如有的人是儒而兼道,或阳儒阴道;有的人儒而兼释,或半儒半释;有的人达则为儒,穷则修道;等等。叶圣陶先生则不搀合,而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引用古代典籍写一段话150字

天上的云是甜的,白乎乎的云象是那蓬松的棉花糖,夏天,当你躺在开阔的草地上,睁开眼,你可以看到瓦蓝的天空中飘着的白云。

那云是那么近,近到伸手就可以摸得到,让人心里痒痒的,想要忍不住摘一朵下来,舔舔看。

闭上眼,你会做一个甜蜜蜜的梦的。

天上的云,是一个变幻莫测的魔术师的杰作,让每个孩子都爱不释手。

你看那是一只温驯的小羊羔,眨着清亮亮的眼睛盯着你,胖嘟嘟的身子象个小雪球似的,那羊毛又细又软。

当你想要抱抱它的时候,它咩咩的欢叫着跑开了。

瞧,那边又蹦来了一只小白兔,怯怯的向你张望着。

红红的眼睛流露着调皮的目光。

后面是一只小梅花鹿,莽莽撞撞的向你跑来。

这么可爱的云,难道大家不喜欢吗

天上的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高兴的时候,晴空万里。

可是,闹脾气的时候,它就人性的大哭大闹,小脸气得黑乎乎的,闪电阿姨,雷公公生气的责怪他,他也不听,一串串泪豆豆滂沱而下,打得庄稼也都低下了头。

你可别担心,孩儿脸是最多变的,来的时候,他就笑呵呵的粘上去撒开了娇,脸上还挂着泪珠呢

让人气也不是,爱也不是。

天上的云,可是很聪明的。

你看,他虽然没有腿,可是却能够周游世界,你看,他又缠着风婆婆,让她带着… 天上的云是甜的,白乎乎的云象是那蓬松的棉花糖,夏天,当你躺在开阔的草地上,睁开眼,你可以看到瓦蓝的天空中飘着的白云。

那云是那么近,近到伸手就可以摸得到,让人心里痒痒的,想要忍不住摘一朵下来,舔舔看。

闭上眼,你会做一个甜蜜蜜的梦的。

天上的云,是一个变幻莫测的魔术师的杰作,让每个孩子都爱不释手。

你看那是一只温驯的小羊羔,眨着清亮亮的眼睛盯着你,胖嘟嘟的身子象个小雪球似的,那羊毛又细又软。

当你想要抱抱它的时候,它咩咩的欢叫着跑开了。

瞧,那边又蹦来了一只小白兔,怯怯的向你张望着。

红红的眼睛流露着调皮的目光。

后面是一只小梅花鹿,莽莽撞撞的向你跑来。

这么可爱的云,难道大家不喜欢吗

天上的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高兴的时候,晴空万里。

可是,闹脾气的时候,它就人性的大哭大闹,小

引用古代典籍写几句话130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⑨。

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 shāliú 。(这两个字电脑上打不出,写法分别是:鱼+少 鱼+留)   张衡的《归田赋》,请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①;徒临川以羡鱼②,俟河清乎未期③;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④。谅天道之微昧⑤,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⑥,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⑦;交颈颉颃⑧,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⑨。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 shāliú 。(这两个字电脑上打不出,写法分别是:鱼+少 鱼+留)   于时曜灵俄景⑩,系以望舒⑾。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⑿;感老氏⒀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⒁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之荣辱之所如?   归田赋 归田赋 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①,无明略以佐时②。  徒临川以羡鱼③,俟河清乎未期④。  感蔡子之慷慨⑤,从唐生以决疑⑥。  谅天道之微昧⑦,追渔父以同嬉⑧。  超埃尘以遐逝⑨,与世事乎长辞⑩。  于是仲春令月⑾,时和气清;   原隰郁茂⑿,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⒀,鸧鶊哀鸣⒁;   交颈颉颃⒂,关关嘤嘤⒃。  于焉逍遥⒄,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⒅。  仰飞纤缴⒆,俯钓长流。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  落云间之逸禽⒇,悬渊沉之鯋鰡。  于时曜灵俄景(21),系以望舒(22)。  极般游之至乐(23),虽日夕而忘劬(24)。  感老氏之遗诫(25),将廻驾乎蓬庐。  弹五弦之妙指(26),咏周孔之图书(27)。  挥翰墨以奋藻(28),陈三皇之轨模(29)。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30)!   译文:   在京都作官时间已长久,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随渔夫去同乐于山川。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  正是仲春二月,气候温和,天气晴朗。高原与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黄莺在枝头婉转歌唱。河面鸳鸯交颈,空中群鸟飞翔。鸣声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欢畅。  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高唱,在小丘上吟诗。向云间射上箭矢,往河里撒下钓丝;飞鸟被射中毙命,鱼儿因贪吃上钩,天空落下了鸿雁,水中钓起了鱼。  不多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嬉游已经极乐,夜来还不知疲劳。想到老子的告诫,就该驾车回草庐。弹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读圣贤书滋味无穷。提笔作文,发挥文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教范。只要我置身于世人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  校注: (1)都邑:指东汉京都洛阳。永:长。久:滞。言久滞留于京都。  (2)明略:明智的谋略。这句意思说自己无明略以匡佐君主。  (3)徒临川以羡鱼:《淮南子·说林训》曰:“临川流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用词典表明自己空有佐时的愿望。徒:空,徒然。羡:愿。  (4)俟:等待。河清:黄河水清,古人认为这是政治清明的标志。此句意思为等待政治清明未可预期。  (5)蔡子:只战国时燕人蔡泽。《史记》卷七九游传。慷慨:壮士不得志于心。  (6)唐生:即唐举,战国时梁人。决疑:请人看相以绝对前途命运的疑惑。蔡泽游学诸侯,未发迹时,曾请唐举看相,后入秦,戴范睢为秦相。  (7)谅:确实。微昧:幽隐。  (8)渔父: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引王逸《渔父章句序》:“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而乐。”嬉:乐。此句表明自己将于渔父通了于川泽。  (9)超尘埃:即游乎尘埃之外。尘埃,比喻纷浊的事务。遐逝:远去。  (10)长辞:永别。由于政治昏乱,世路艰难,自己与时代不合,产生了归田隐居的念头。  (11)令月:吉日,好的时节。令,善。  (12)原:宽阔平坦之地。隰:低湿之地。郁茂:草木繁盛。  (13)王雎:鸟名。即雎鸠。  (14)鸧鹒:鸟名。即黄鹂。  (15)颉颃:鸟飞上下貌。  (16)关关嘤嘤:指二鸟和鸣。  (17)于焉:于是乎。逍遥:安闲自得。  (18)而乃:于是。方泽:大泽。这两句言自己从容吟啸于山泽间,类乎龙虎。  (19)纤缴:指箭。纤:细。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  (20)逸禽:云间高飞的鸟。  (21)曜灵:日。俄:斜。景:同“影”。  (22)系:继。望舒:神话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仙人,这里代指月亮。  (23)般游:游乐。般:乐。  (24)劬:劳苦。  (25)感老氏之遗诫:指《老子》十二章:“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26)五弦:五弦琴。指:通“旨”。  (27)周孔之图书:周公、孔子著述的典籍。此句写其读书自娱。  (28)翰:毛笔。藻:辞藻。此句写其挥翰遗情。  (29)陈:陈述。轨模:法则。  (30)如:往,到。以上两句说自己纵情物外,脱略形迹,不在乎荣辱得失所带来的结果。  赏析: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文人当他们在仕途中遇到挫折、或不满于当时朝政之时,大都会走向退隐归田、洁身自好的道路。张衡也是其中一例。《归田赋》就是张衡为从仕途转向退隐时所作的一篇小赋。  自东汉安、顺以后,外戚宦官当权,朝政日非,汉顺帝有一段时间曾升迁张衡为侍中,讽议左右。然阉竖终恐张衡揭露他们,永和初,张衡遂被罢黜为河间相。永和三年(138),张衡六十一岁由河间相上书乞骸骨,《归田赋》就是这时作的。  《归田赋》是一篇短小明畅的小赋,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一洗汉大赋铺采缛文、繁重凝滞、虚夸堆砌的规矩,转为文句平淡清丽、结构短小灵活。文中多用典故是此赋的一大特色,如“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分别引用《淮南子·说林训》和《左传·襄公八年》的典故:“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事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也是从《楚辞·渔父》中“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及“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化来的。张衡充分利用了历史典故词句短小、内涵量大的优点,于文辞之外又平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因而《归田赋》并未因为篇制短小而显干瘪。同时,《归田赋》所选用的多是为人们所熟悉的典故,并不晦涩难懂。所以这篇小赋以其雅致精炼、平易清新的语句,包容了内涵丰富的史实,并赋之以新意。  此外,《归田赋》还用了一些叠韵、重复、双关等修辞方法,如“关关嘤嘤”、“交颈颉颃”,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那种和谐欢快、神和气清的景色;而“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既反映了作者畅游山林,悠闲自得的心情,又颇含自戒之意。  总之,《归田赋》已很不同于先前的汉大赋了,它已开始由叙事大赋转入抒情小赋,风格上也不再追求气势的铺排、辞藻的堆砌,而类似于四六句骈文,开了骈赋的先河。《归田赋》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篇章。

引用古代典籍写人的品质150字

·、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2、精练含蓄。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4、富于音乐美。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5、使用对句的形式,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

引用古代典籍的150字作文

是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5242 用户总数
  • 35436 文章总数
  • 142384282 浏览总数
  • 38 今日发布
  • 2262 稳定运行
立即加入

加入本站VIP,全站资源任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