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它并不是一本独创原创的书,它是清初康熙年间两位教书先生把历代较为优秀的古代散文选出来编成的一部古籍。
由于所选文章颇有代表性,旧社会的读书人,一般都要点读这部书,作为学习古文的入门。可以说,这就是一部清代的语文散文教科书。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们所能读到的尽善尽美的至文了。
(一)《古文观止》简介
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浙江绍兴两位教书先生吴楚材、吴调侯,精心选择自东周至明代的散文二百二十二篇,题名《古文观止》,作为学生的文学读本教材。
全书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
全书所选的古文,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从文体来看,所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
(二)《古文观止》成书背景
《古文观止》编者吴楚才、吴调侯二人均是当时的乡村私塾先生,以课业授徒为生,学识丰富。《古文观止》之所以成为我国古典选编典籍中的经典,与二人所做选编工作密不可分。
他们选编此书的宗旨明确“杂选古文,原为初学者设也。”出于教师职业的敏感,选编更多的是考虑“适合做教材”。几百年来,这部书里的多篇文章反复出现在中学课本中,多是要背诵的。比如《郑伯克段于鄢传》《曹刿论战》《捕蛇者说》《五人墓碑记》《陋室铭》等,如今依旧耳熟能详。
《古文观止》所收文章均为脍炙人口的作品,问世之后,经过数百年的时间检验,直到现在影响经久不衰。
(三)为何名为《古文观止》
编者说《古文观止》“集古人之文,集古今人之选,谰略者详之,繁者简之,散者合之,舛错者厘定之,差讹者校正之云尔。”这也是“观止”之由来。
“诸选之美者毕集,其缺者无不备,而讹者无不正,是集古文之成者也,观止矣!”二位作者对自己做的工作和对文学作品的眼光可谓充满了自信。
有人认为,《古文观止》算不上作者所认为的已达到“观止”境界的完美选本,但是经过数百年洗礼,有识之士依然将其作为最适合通识教育的古典诗文选本。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该通读、熟读《古文观止》;青少年学生学习文言文,应该将《古文观止》作为基本教材;学好了《古文观止》,学习文言文就基本不会有障碍。
《古文观止》是清朝初期吴楚材、吴调侯两人编选的一部以古文为选本的文章汇集,汇集的内容可以说是文章中的精品。
这本书选材十分广泛,还兼顾到各种文章体裁的艺术风格。“观止”二字最早出自《左传》:以春秋时候的吴国季札在到鲁国观看乐舞时,看到《韶箭》时雅兴致极,情不自禁的称赞说:“观止矣!如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思是说,这些音乐舞蹈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了。以后其他的乐舞就不必看了。
后来人们便用“观止”来称赞所见的事物为尽善尽美,无以复制,无与伦比。
《古文观止》的意思是指这部书所选辑的古代文章都是精华中的经典之作,其他文章都超不过这些文章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