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档>国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学,玄学,理学,心学等

此组别内的文章

需要支持?

如果通过文档没办法解决您的问题,请提交工单获取我们的支持!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学,玄学,理学,心学等

经学,顾名思义研究四书五经等典籍。玄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古代科学不发达,那么一些未解之谜就会附会成玄幻的东西,加上《老子》之言,深奥晦涩,常常穿凿附会。理学,朱熹以儒学为基础衍申的哲学,将就存天理,灭人欲。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由王守仁(号阳明,下文王阳明即此人)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比较汉唐与魏晋南北朝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异同如题 谢谢了

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综 观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 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 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这期间 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 在这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 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 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却不属于任何集团,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 于众人之上。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 痕迹最明显。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 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兴盛是与文学的自觉联系在一起的。汉代末年在察举制度下,士族中已经流行着乡党评议的风气,如许劭与从兄 许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此外,郭太也以关于鉴人而名闻天下。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人物品 评的风气更加兴盛。(魏)刘卲(或作“劭”、“邵”)的《人物志》总结了鉴 察人物的理论和方法,特别重视人的材质,形成才性之学。(宋)刘义庆《世说 新语》的《识鉴》、《赏誉》、《品藻》、《容止》等门,记载了许多品评人物 的生动事例。人物品评在汉末多带有预言成败的意味,偏重在识鉴人才、拔擢俊 彦,所以品评的重点在政治、道德方面。魏晋以后的人物品评有一个新的趋势, 就是在预言性和政治、道德的评议外,增加了许多审美的成分,为已经享名的人 物用形象的语言、比喻象征的手法加以品题。隐逸主题的兴起与 魏晋以后士人中希企隐逸之风的兴盛有直接关系,而这种风气又与战乱的社会背 景和玄学的影响有关。 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士族与庶族的对立 寒士的不平 文学家庭 宗教与伦理 早在东汉后期,士大夫中就出现了一些世家大族,他们累世公卿,专攻一经, 门生、故吏遍天下,在察举、征辟中得到优先,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占 据了特殊地位的阶层。士族的势力在曹操掌权时一度受到抑制,到了魏和西晋重 新兴起。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因为中正官把持在士族手中而形成“上品 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局面。士族子弟经过中正品第入 仕,形成世代相传的贵胄;而寒门庶族几乎失去了入仕的机会。进入东晋,士族 门阀的势力更加强盛,特别是一些高级士族控制了中央政权,形成“王与马,共 天下”(《晋书·王敦传》)的局面。这种门阀政治是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在 东晋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到了南朝,士族势力衰微,遂又回到皇 权政治。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士族和庶 族的对立成为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创作中,也就成 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其实寒士的不平早在战国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就有所 反映了,《楚辞》宋玉《九辩》:“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算是他们最早 的呼喊。《古诗十九首》:“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 津。无为守贫贱,坎坷长苦辛。”则反映了寒士希望改变其地位的要求。魏晋南 北朝时期,在门阀制度下,寒士的不平更为强烈,在诗中的呼喊之声也就更为高 亢。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形象地反映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社会情况。其六写出自己这一介寒 士的高傲:“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其五最后 两句:“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则充分表现了寒士的气概。鲍照也将寒士的 不平倾泻到诗中,如“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 躞垂羽翼”(《拟行路难》其六)。 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也是值得注意的现象。例如: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 曹植);阮瑀及其子阮籍;嵇康及其子嵇绍、绍从子嵇含;三张(张载及其弟张 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 子傅咸;谢安及其孙谢混,谢混及其族子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灵运及 其族弟谢惠连、其同族的谢朓;萧衍,其子萧纲、萧绎。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与 门阀制度有直接的关系,文学乃至文化集中在少数世家大族手中,与政治的权力 一起世代相传。文学家族在魏晋两代尤盛,南朝以后逐渐减少,这与南朝门阀势 力的逐渐衰微的趋势是一致的。 重视门第的风气在文学作品中还表现为对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的强调。在魏 晋南北朝的诗中,有一些追述或炫耀自己宗族门第的作品,在那些表现伦理关系 或规诫子弟的诗中也往往带有追述先祖功德的内容,以及绍续家风、重振家业的 愿望和使命感,而且多用典雅的四言形式写成。例如:王粲《为潘文则作思亲诗》,陶渊明《命子诗》、《赠长沙公诗》等。有趣的是进入南朝以后, 随着士族的没落,这类诗几乎不见了,谢灵运的《述祖德》五言诗二首算是例外。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摆脱两汉经学的束缚 自然与真 言意与形神 魏晋风流:颖悟旷达真率之 美 从玄言到理趣 魏晋时期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的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魏晋 玄学的形成和老庄思想有明显的关系,东晋以后又吸取了佛学的成分,步入新的 阶段。这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维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 它和两汉的神学目的论、谶纬宿命论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魏晋玄学提供了 一种新的解释经籍的方法,对于打破汉代繁琐经学的统治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从 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的一大转折。 玄学有几个重要的论题:崇有与贵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辨、形神之辨、 名理之辨。对文学和艺术有直接影响的是崇尚自然的一派、言不尽意的一派和得 意忘言的一派。 “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其所谓 “自然”,不是近代所谓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自然界,而是一种状态,即非人 为的、本来如此的、天然而然的。玄学家郭象在《庄子注》中对老庄的自然之义 有进一步的发挥。老庄认为有一个先天地万物而生的道,郭象则认为连这样一个 道也不存在,之所以有万物,万物之所以如此,并不是由道产生的,也不是道使 然的,是它们自然地如此。而“我”也是自己而然的,不取决于任何什么,也不 依赖于任何什么,因而完全独立。只要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无所待,无所使, 自然而然,就可以进入自由自如的境界圣人不过是谨慎地 守住这个精神境界,不受外物的干扰而已。不受礼教约束的、没有世俗伪饰的、 保持其天性的人,就是“真人”。这样看来,“真”和“自然”有相通的地方, 它们不仅属于抽象理念的范畴,又属于道德的范畴。玄学中崇尚自然的思想,其 影响所及就是进一步确立了以“自然”与“真”为上的审美理想。“自然”和 “真”,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虽然还未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体 现着这种美的陶渊明的出现,以及嵇康、阮籍、锺嵘、刘勰、萧统等人关于“自然”和“真”的论述,却对此后整个中国文学产生了极极深远的影响。嵇康和阮 籍本身就是玄学家;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哲人,他的思想和玄学有很深的关系。 陶渊明的作品是魏晋玄学渗入文学之中所结出的硕果。后人极力推崇陶渊明,并 把他的自然和真视为文学的极致,证明了玄学对文学产生的积极影响。 言意之辩讨论的内容是言辞和意旨之间的关系,其中言不尽意论和得意忘言 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荀粲为代表的言不尽意论,认为 言可达意,但不能尽意,指出了言意之间的联系和差别,以及言辞在表达意旨时 的局限。以王弼为代表的得意忘言论,认为象的功用是存意,言的功用是明象, 只要得到象就不必拘守原来用以明象的言,只要得到意就不必拘守原来用以存意 的象。如果不忘象就不能真正得到意,不忘言就不能真正得到象。要想真正得到 意必须忘象,要想真正得到象必须忘言。言不尽意论对创作论有所启发,得意忘 言论对鉴赏论有所启发。语言是人类伟大的创造,然而它同人类丰富的感情、心 理相比,同大千世界相比,又是苍白无力的。文学创作欲求达意,最好的方法是: 既诉诸言内,又寄诸言外,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以唤起读者的联想, 让他们自己去体味那字句之外隽永深长的情思和意趣,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 效果。陆机在《文赋》中已经注意到文学创作中的言意关系:“恒患意不称物, 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此后,陶渊明《饮酒》其五说:“山气日 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 意在咫尺而思隔山河。”“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新的社会思潮改变着士大夫的人生追求、生活习尚和价值观念。儒家的道德 教条和仪礼规范已失去原有的约束力,一种符合人类本性的、返归自然的生活, 成为新的追求目标。身外的功业荣名既然受到怀疑,便转而肯定自身的人格。身 后的一切既然那么渺茫,便抓紧即时的人生满足。他们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世界, 以一种新的情趣体验人生,成为和汉儒不同的新的一代。 这一代新人所追求的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动乱最多、人民生活最悲惨的时代。战争、动乱使汉王朝“独尊儒术”的旧思想体制大崩溃 ,导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代中国思想最解放、最自由。美学思想和精神的自由 ,酿就了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 ,因而新的艺术形式、艺术规律应运而生并相互融会贯通。此时的盆景艺术正是在绘画、园林、盆栽、赏石等艺术形式的影响下孕育了自己最初的表现形式和美学规律 ,因此可以说该时期是盆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5252 用户总数
  • 36518 文章总数
  • 144899224 浏览总数
  • 3 今日发布
  • 2330 稳定运行
立即加入

加入本站VIP,全站资源任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