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档>国学>赏析古诗的方法(推荐16篇)

此组别内的文章

需要支持?

如果通过文档没办法解决您的问题,请提交工单获取我们的支持!

赏析古诗的方法(推荐16篇)

赏析古诗的方法(1)一、注意积累古诗词背景的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2、常见的表现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2、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3、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宝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5、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这类诗成就最高明的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四、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惯用意象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平时接触过后和常识的一定要尽可能多掌握。如“武陵人”“烂柯人”“廉颇老矣”等。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赏析古诗的方法(2)一、积累不多是生活积累受其年龄限制,不够丰富;二、内容空洞受其知识基储阅读量的限制,文章内容干瘪,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三、缺乏理性是受其表情达意的能力及写作方法掌握较少的制约,使文章缺乏条理性。因此,我们家长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做法,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把克服畏难情绪作为前提,把培养孩子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从而全面提高作文水平。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语文学科不像自然学科那样严密,它始终离不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对于背诵记忆的积累作用谈得十分直接,他说:“现在有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里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这么多的具体东西最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便是积累的很好体现,孩子的阅读积累也是同样的道理:读得多了,自然就会从各个方面得到提高。赏析古诗的方法(3)例题 阅读宋人刘克庄的《北来人》,赏析画线的句子。(3分)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注】①东都: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分析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暗含两层意思:一是答题的开放性,由于题干未作具体要求,答题空间广阔,开放性特征明显;一是答案的唯一性,将主观题客观化,好像可以天马行空,但答案却是唯一的。这首五言律诗,颔联中的“残”“泣”,是说石马残废和铜驼哭泣,使用的是拟人修辞。这两句所写皇家陵园的破败,寄寓国破的哀痛。示例 运用对仗、拟人的手法,情景交融,以“残”“泣”写王朝的衰落,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归纳 例题给我们的备考一个重要启示:答题角度要选,展开赏析要透。角度要选,即赏析时要选取最适合文本的角度,要符合古诗的写作特点;赏析要透,即赏析时要依据角度的内涵展开,透过外在的手法探究古诗的情感和表达效果。[备考指南]古诗赏析题的解决之道无非两点:一是角度问题,即赏析的切入点;二是赏析的深度,即赏析要透彻。先说角度问题。要选择好的角度切入。这个角度是我们自己设定的。一般来说,可供选择的赏析角度有以下几种:(1)语言特色,主要涉及炼字析句、品析风格等。(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排比、比拟、借代等。(3)描写手法,主要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4)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5)结构手法,主要有抑扬、照应、铺垫、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承上启下等。以上5个角度,每个角度都可以写很多,因为篇幅原因,这里从略。赏析角度要根据古诗突出的特点灵活选择,不可按照自己熟悉的角度削足适履。有时只有一个角度,如上例;有时也会有多个角度。不管怎样,都要根据赏析实际来定夺。再说赏析深度。角度选定只完成了赏析的第一步,接着就要结合文本对这个角度运用所达到的效果或作用进行分析,要做到解读到位、赏析透辟。在平时的备考中,我们一般都要求同学们掌握必备的答题模式,做到有规可循。这些模式为:(1)语言特色赏析:关键字句+描述情景+表达情感;语言风格+具体体现+表达效果。(2)修辞手法赏析:修辞手法+具体分析+表达感情。(3)描写手法赏析:描写手法+再现内容+表达感情。(4)抒情手法赏析:抒情手法+再现内容+表达感情。(5)结构手法赏析:结构手法+再现内容+分析效果。下面,我们以(2)“修辞手法赏析”为例进行“慢镜头”展示。看前面的例题和示例。第1句“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指出了“修辞手法”;第2句“以‘残’‘泣’写王朝的衰落,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进行“具体分析”;第3句“抒亡国之痛”表达了情感。坚持这样训练,就能对这些赏析模式渐渐熟练,就可消除因茫无头绪而无从下笔的困惑。随着训练量的增加,做赏析题时就能够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就能克服畏难情绪,取得良好的备考效果。角度要选,赏析要透。只要我们仔细阅读,把握古诗思想倾向,研究诗句的写作特色,准确选择赏析的角度,熟练掌握必备的赏析方法,就能析透诗意,答好试题。[练 习] 赏析李商隐①《桂林道中作》中划线的句子。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空余蝉嘒嘒②,犹向客依依。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注】①李商隐:晚唐诗人,河南沁阳人。受牛李党争牵累,一生不得志。写作本诗时,作者为广西桂林观察使郑亚的幕僚。②嘒嘒:蝉鸣声。 赏析宋人晁冲之的《感梅忆王立之》中划线的句子。王子已仙去,梅花空自新。江山余此物,海岱失斯人。宾客他乡老,园林几度春。城南载酒地,生死一沾巾。【注】王立之与晁冲之是好朋友。王家住京城之南,园中以梅花闻名,诸名士常去其园赏梅赋诗。晁冲之写这首诗时,王立之已经去世。 赏析赵鼎①《浪淘沙·九日会饮分得雁字②》的上阕。霜露日凄凉。北雁南翔。惊风吹起不成行。吊影苍波何限恨,日暮天长。 为尔惜流光。还是重阳。故人何处舣③危樯。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过潇湘。【注】①赵鼎(1085~1147):字元镇,南宋中兴贤相。这首词是作者南渡后所作。②九日会饮分得雁字:指在重阳节宴饮时写诗分到了“雁”的题目。古人常以酒作乐,其时必吟诗,常将诗题备好,如抓到了什么,就以什么为题吟诗。③舣:停船靠岸。[示 例] 运用了寓情于物的手法。作者将主观情感移置于客观物象,在秋蝉身上赋予人的情感;在作者听来,秋蝉的鸣叫声好像在安慰、挽留客居之人,表达对来客的依依不舍。 ①照应标题“感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对故友的哀悼与怀念之情;②运用衬托手法,梅花不管人的情感而独自开放,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突出对故友的怀念。 ①直接描写动作和神态,写了大雁的“南翔”“不成行”“吊影苍波”的动作、形态,形象而有韵味;②烘托手法,用“霜露”“惊风”“日暮天长”等烘托大雁的孤寂、凄凉、零落;③拟人修辞,说雁“何限恨”,把雁人格化,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赏析古诗的方法(4)一是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读后应能记住文章的内容,知道其大概的意思。二是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还要勤于读书写心得等。只有引导孩子多读书,才能帮助孩子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同时抓好生活这个“源”,家长应该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孩子的学习空间,增加孩子语文实践的机会。所以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孩子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孩子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孩子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和“活水”了。降低写作门槛,消除孩子的畏难情绪,题目要松绑,并要贴近孩子实际,鼓励写出真情实感,我们提倡孩子真实地做人,真实地思想,孩子在写作的艰苦劳动中,要随心所欲,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是积极奋进,健康向上的,都可以大写特写,阳光明媚,春风轻拂可以写,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也可以写,一草一木,一笑一颦,一俯一仰,凡人凡事都可以写,整个写作过程中“应该积极参与作者的感情体验,做到感同身受,撞击出心灵的火花,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写出他自然而然的内心喷涌而出的生活感受来”,宋人谢枋说这样做的好处是:“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之高论笔端不窘矣。”孩子由于不会作文,不免有畏难情绪,家长鼓励他们大胆写,发挥其想像,抒发其胸臆,会打消他们的畏惧心理,提前告诉孩子下次作文的范围和要求,让孩子事先收集必要的材料,文学巨匠茅盾说过:“伟大的作家,是以有史以来的全部智慧作为他们创作的准备的。”这样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做到胸有成竹,作文时自然就得心应手了,有时甚至可以允许那些作文基础差的孩子仿照范文写作,批阅作文时,要珍视孩子的劳动,尽量少作删改。要重视引导孩子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一般来说,指出主要不足即可,要努力找出孩子作文中的闪光点来,另外还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如孩子自批、孩子互批等,重在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避免挫伤孩子写作的积极性。赏析古诗的方法(5)01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02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掌握诗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03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会接触到,毋须多说。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直抒胸臆,表达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04分清各种风格流派“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柳永、姜夔、秦观、李清照。05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1、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2、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3、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4、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5、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06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1、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2、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07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1、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2、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3、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4、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5、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6、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08注意关注诗歌题目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试题题目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09注意明察考题暗示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提示内容,都是为考生答题给予人文关怀,注意了这些方面就有利于解题。10注意运用联想、想象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赏析古诗的方法(6)一、注意积累古诗词背景的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2、常见的表现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2、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3、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宝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5、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这类诗成就最高明的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四、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惯用意象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平时接触过后和常识的一定要尽可能多掌握。如“武陵人”“烂柯人”“廉颇老矣”等。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赏析古诗的方法(7)第一步,预读来源阅读标题及有关注释,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词语的意义,在初步明确文章各自然段的段意及各段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划分出文章的层次。第二步,通读要求集中全部注意力,迅速地判断并准确地理解关键词语,理解语法结构比较复杂的长句的含义;对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词、句,则要根据上下文的相关意义来进行分析和推断,以准确地理解其特定含义;能够准确地判断重点句和重点段,领会文章的主题。第三步,回读来源采用跳读的方法对文章进行再次阅读,把握全文及各个层次的主要内容,并对文章中所写的具体现象或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对文中的抽象内容作出阐释,理解文句中隐含的信息,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在这一阶段,也可适当合上书本,回忆并复述每个部分或某些重要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检查记忆效果,初步巩固已经获得的知识。第四步,赏析在记忆、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感情以及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方式等各个方面来作出分析和评价,鉴别其正确与错误,好与坏以及为什么好和为什么坏。在赏析艺术作品时,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也需要进行判断和思考,即在正确理解作品本意的基础上,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以获得具有创造性的认识。赏析古诗的方法(8)下面我们分五方面来为大家做一个讲解一、从标题看诗人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感弄猴人赐朱绂(fú)罗隐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弄猴人”是驯养猴子的杂技艺人。黄巢起义爆发,唐昭宗逃难,随驾的艺人只有一个耍猴的。这猴子驯养得很好,居然能跟皇帝随朝站班。唐昭宗很高兴,便赏赐耍猴的五品官职,身穿红袍,就是“赐朱绂(fú)”,并给以称号叫“孙供奉”。昭宗赏赐孙供奉官职这件事,本身就很荒.唐,说明这个大唐帝国的末代皇帝昏庸已极。亡国之祸临头,不急于求人才,谋国事,仍在赏猴戏,图享乐。对罗隐来说,这件事却是一种辛辣的讽刺。他寒窗十年,读书赴考,十试不中,依旧是一介布衣。与孙供奉的宠遇相比,他不免刺痛于心,于是写这首诗,用自己和孙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鲜明对比,以自我嘲讽的方式发感慨,泄愤懑,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这类标题还有很多:“逢入京使”、“江南逢李龟年”、“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诗歌 都在题目中透露出作者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二、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此怜惜之意、伤春之感从标题中的“惜”字可见一斑。这些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如:“悯农诗”、“伤田家”、“春怨”、“书愤”、“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等等。我们找准了凝聚着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就不难判断诗歌的感情倾向三、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闺意献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有两个标题,标题不同大异其趣:标题为“闺意”。这个标题可以暗示读者,此诗写的是闺中新妇的心情。首句写成婚,次句写拜见公婆。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大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两句便接着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刻画入微。此诗又题为“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人写诗的用意,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行“行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而与韩愈齐名。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写下此诗,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四、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很多标题会反映出一首诗的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型的诗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内容、不同的写法。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如:“隋宫”、“金谷园”、“乌衣巷”、“石头城”、“赤壁”、“苏武庙”、“马嵬坡”、“台城”、“焚书坑”、“西施滩”、“江亭”、“琴台”、“竹里馆”、“黄鹤楼”等。以此为题的诗大多是怀古诗,表达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或登临揽胜、即景抒怀。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如:“蝉”、“菊”、“早梅”、“孤雁”、“柳”、“蜂”、“云”、“流莺”、“石灰吟”、“海棠”、“子规”等。这类标题一般都是咏物诗,多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有摹写物态、托物寄兴的。如有定语,定语是诗歌立意的重点。未展芭蕉钱翊 [yì]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含苞待放的芭蕉色泽光润,仿佛翠脂凝成的蜡烛一般,却没有蜡烛的烟尘,超凡脱俗,清爽宜人。春寒料峭的时候,芭蕉还未开放。芳心犹卷的芭蕉如一卷书札,真不知她内心蕴藏了多少心事,而风儿会捷足先登知道芭蕉满腹的心思。此诗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芭蕉画面,并联想到了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塑造了一个别具新意的艺术形象。以人物为标题如:“山中寡妇”、“里中女”、“贫女”、“蚕妇”、“贾生”、“渔翁”、“剑客”等。这类标题中的人物如果是下层人民,那么该诗多表达对其命运的同情;如果是历史名人,多表达的他的景仰或同情或身世之感。这种类型的诗多为代言体,即诗人代人设词,假托他人的身份、口吻、心理、语气来创作构思,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抒发情志的一类写法。五、从标题推知诗歌的具体内容如:“过故人庄”、“早发白帝城”、“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晚泊润州闻角”、“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等。这类诗歌的题目往往对诗歌的内容有明显的提示或概括作用,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因此,赏析诗歌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便可比较容易地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综上所述,研究诗歌的题目,分析其包含的信息,对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赏析古诗的方法(9)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赏析古诗的方法(10)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平时接触过后和常识的一定要尽可能多掌握。如“武陵人”、“烂柯人”、“廉颇老矣”等。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赏析古诗的方法(11)很多孩子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喜欢作文的少,对成绩不在乎的多。作文辅导成为我们家长[微博]较为头疼的问题。而家长作文指导的失误又会导致作文越学越难。由于家长在很多时候并没有认识到作文辅导的特殊性,侧重于传授作文知识,讲析作文技巧,而对写作体验不多的孩子来说,那些所谓的技巧很难派上用场,反倒使孩子无所适从。由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作文指导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孩子胡编乱造,被动应付,必然产生厌烦情绪。要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孩子怕作文,家长有劲使不上的状况,对孩子作文水平的正确认识是一个前提。赏析古诗的方法(12)一、积累不多是生活积累受其年龄限制,不够丰富;二、内容空洞受其知识基储阅读量的限制,文章内容干瘪,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三、缺乏理性是受其表情达意的能力及写作方法掌握较少的制约,使文章缺乏条理性。因此,我们家长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做法,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把克服畏难情绪作为前提,把培养孩子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从而全面提高作文水平。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语文学科不像自然学科那样严密,它始终离不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对于背诵记忆的积累作用谈得十分直接,他说:“现在有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里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这么多的具体东西最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便是积累的很好体现,孩子的阅读积累也是同样的道理:读得多了,自然就会从各个方面得到提高。赏析古诗的方法(13)一是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读后应能记住文章的内容,知道其大概的意思。二是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还要勤于读书写心得等。只有引导孩子多读书,才能帮助孩子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同时抓好生活这个“源”,家长应该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孩子的学习空间,增加孩子语文实践的机会。所以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孩子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孩子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孩子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和“活水”了。降低写作门槛,消除孩子的畏难情绪,题目要松绑,并要贴近孩子实际,鼓励写出真情实感,我们提倡孩子真实地做人,真实地思想,孩子在写作的艰苦劳动中,要随心所欲,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是积极奋进,健康向上的,都可以大写特写,阳光明媚,春风轻拂可以写,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也可以写,一草一木,一笑一颦,一俯一仰,凡人凡事都可以写,整个写作过程中“应该积极参与作者的感情体验,做到感同身受,撞击出心灵的火花,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写出他自然而然的内心喷涌而出的生活感受来”,宋人谢枋说这样做的好处是:“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之高论笔端不窘矣。”孩子由于不会作文,不免有畏难情绪,家长鼓励他们大胆写,发挥其想像,抒发其胸臆,会打消他们的畏惧心理,提前告诉孩子下次作文的范围和要求,让孩子事先收集必要的材料,文学巨匠茅盾说过:“伟大的作家,是以有史以来的全部智慧作为他们创作的准备的。”这样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做到胸有成竹,作文时自然就得心应手了,有时甚至可以允许那些作文基础差的孩子仿照范文写作,批阅作文时,要珍视孩子的劳动,尽量少作删改。要重视引导孩子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一般来说,指出主要不足即可,要努力找出孩子作文中的闪光点来,另外还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如孩子自批、孩子互批等,重在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避免挫伤孩子写作的积极性。赏析古诗的方法(14)一、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辩论会就某些问题进行论辩式探索,如针对当前社会上的“追星”热现象、禁不得批评而跳楼自杀等孩子生活中的热点焦点进行论辩,此外,还可以让孩子写书评、写影评等,从而有效地引发孩子的倾吐欲望,据此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从而处处显示出同学们思辨的锋芒。二、布置作文话题时注意思辨性生活离不开思考,所谓“行成于思”正点明了“思”的重要作用,看到玫瑰,有人欣赏它的美丽,有人责怪它的多刺,但有人却由此悟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多重性,因而也必须辩证看待的哲理,灯光给人希望,白杨坚强不屈,凡此种.种,无不是思的结晶,基于此,每一次作文辅导中,要不断地点醒孩子的这一认识,以促使其不断发展和成熟。赏析古诗的方法(15)写记叙文为宜近年来的作文命题,对文体均不作限定,只要求考生写600字左右的文章,有人称之为淡化文体。然而,淡化文体并非不要文体,而是为了让考生有更大的写作空间,更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从命题者的角度来看,所命的作文题应先确保可以写记叙文,因为初中学生长期来所进行的写作训练是以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为主,近三年来的中考作文题均体现了这一特点,即都可以写成记叙文。从考生角度来看,如果这一作文题三种文体均可以写的话,可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任选一种文体行笔成文,阅卷时不会受到影响,但是,我们认为,就中考而言,考生还是以写记叙文为宜,这一文体平时训练较多,写作时容易得心应手、驾轻就熟。20XX年中考作文命题应该也是让考生写记叙文。文中应有“我”中考作文重视表达真情实感,注重考生感悟和体验。因此,写作中一定要把“我”放入文中,从“我”出发,用“我”的眼光看周围的人和事、看社会、看生活,抒发“我”的情感,表达“我”的见解,用我手写我心。近年来,上海中考作文命题主要取自于“我”的成长经历、“我”的所见所闻及“我”的心灵感受。学生可以翻看这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目,皆是如此。这个“我”,既可以是个体的“我”,也可以是群体的“我们”,即使写他人,文中也应该有“我”或“我们”,写法上应以第一人称行文。内容要具体从每年中考作文的情况来看,不少文章形容枯槁,内容干瘪、粗陋,缺乏具体充实的内容。只会干巴巴地叙述,缺乏深入的情感体验。究其原因,在于文章只有叙述,缺少描写,其实,写好一篇记叙文必须对人物进行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描写,必要时,还应该有相应的环境描写,这样文章才会写得生动、形象、具体,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才会感染读者。参考作文题这也是课堂本文的写作对象是“课堂”,但题目中的“也”字表明这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堂”,而是使人增长见识、开拓视野,让人收到教益、给人以启迪的场所。选材时应将视角扩展到学校课堂以外的地方,只要具有教育意义,含有“课堂”功能的事皆可入文,如参加竞赛、服务社会等。这一题目可演化为“生活教育了我”、“生活是本教科书”、“收获”等。心愿心愿是指发自内心深处的、想达到某种目的或实现某个目标的心理行为。写好本题,首先要选准“切入口”,化“大”为“小”,选好材料,变抽象为具体。由于各人生活经历不同,心愿也必定相异。屡遭失败者,希望体会成功的欢乐;缺少温暖的人,希望真诚的关怀;与他人产生误解时,希望心灵的沟通;当住房拥挤时,希望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总之,要从“我”的生活体验出发去选取材料。这一题可演化为“渴望”一题。我是美丽的这是一则夸赞性的命题作文。题目中的“美丽”并非指外貌、形象,而是应写出“我”的长处、优点、特色。可以写“我”获得成功的喜悦,赞扬“我”美丽的心灵。如夸赞“我”自强自立的能力,坚忍不拔、迎难而上的意志,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毅力,关心他人、社会的善举。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既可指美的物、美的事、美的人,更可指美的思想、心灵、行为……在写作本题时,不能仅仅写美的“形”,应揭示美的本质含义,歌颂美的真谛。我们的生活无比美好,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获得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我们应用自己的笔,记下所获得的“美”,展示“美”的风采,让所有人都沉浸在“美”的世界之中。我生活在阳光下心中的灯我的爱好我终于懂了我的财富珍贵的礼物赏析古诗的方法(16)例题 阅读宋人刘克庄的《北来人》,赏析画线的句子。(3分)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注】①东都: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分析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暗含两层意思:一是答题的开放性,由于题干未作具体要求,答题空间广阔,开放性特征明显;一是答案的唯一性,将主观题客观化,好像可以天马行空,但答案却是唯一的。这首五言律诗,颔联中的“残”“泣”,是说石马残废和铜驼哭泣,使用的是拟人修辞。这两句所写皇家陵园的破败,寄寓国破的哀痛。示例 运用对仗、拟人的手法,情景交融,以“残”“泣”写王朝的衰落,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归纳 例题给我们的备考一个重要启示:答题角度要选,展开赏析要透。角度要选,即赏析时要选取最适合文本的角度,要符合古诗的写作特点;赏析要透,即赏析时要依据角度的内涵展开,透过外在的手法探究古诗的情感和表达效果。[备考指南]古诗赏析题的解决之道无非两点:一是角度问题,即赏析的切入点;二是赏析的深度,即赏析要透彻。先说角度问题。要选择好的角度切入。这个角度是我们自己设定的。一般来说,可供选择的赏析角度有以下几种:(1)语言特色,主要涉及炼字析句、品析风格等。(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排比、比拟、借代等。(3)描写手法,主要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4)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5)结构手法,主要有抑扬、照应、铺垫、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承上启下等。以上5个角度,每个角度都可以写很多,因为篇幅原因,这里从略。赏析角度要根据古诗突出的特点灵活选择,不可按照自己熟悉的角度削足适履。有时只有一个角度,如上例;有时也会有多个角度。不管怎样,都要根据赏析实际来定夺。再说赏析深度。角度选定只完成了赏析的第一步,接着就要结合文本对这个角度运用所达到的效果或作用进行分析,要做到解读到位、赏析透辟。在平时的备考中,我们一般都要求同学们掌握必备的答题模式,做到有规可循。这些模式为:(1)语言特色赏析:关键字句+描述情景+表达情感;语言风格+具体体现+表达效果。(2)修辞手法赏析:修辞手法+具体分析+表达感情。(3)描写手法赏析:描写手法+再现内容+表达感情。(4)抒情手法赏析:抒情手法+再现内容+表达感情。(5)结构手法赏析:结构手法+再现内容+分析效果。下面,我们以(2)“修辞手法赏析”为例进行“慢镜头”展示。看前面的例题和示例。第1句“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指出了“修辞手法”;第2句“以‘残’‘泣’写王朝的衰落,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进行“具体分析”;第3句“抒亡国之痛”表达了情感。坚持这样训练,就能对这些赏析模式渐渐熟练,就可消除因茫无头绪而无从下笔的困惑。随着训练量的增加,做赏析题时就能够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就能克服畏难情绪,取得良好的备考效果。角度要选,赏析要透。只要我们仔细阅读,把握古诗思想倾向,研究诗句的写作特色,准确选择赏析的角度,熟练掌握必备的赏析方法,就能析透诗意,答好试题。[练 习] 赏析李商隐①《桂林道中作》中划线的句子。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空余蝉嘒嘒②,犹向客依依。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注】①李商隐:晚唐诗人,河南沁阳人。受牛李党争牵累,一生不得志。写作本诗时,作者为广西桂林观察使郑亚的幕僚。②嘒嘒:蝉鸣声。 赏析宋人晁冲之的《感梅忆王立之》中划线的句子。王子已仙去,梅花空自新。江山余此物,海岱失斯人。宾客他乡老,园林几度春。城南载酒地,生死一沾巾。【注】王立之与晁冲之是好朋友。王家住京城之南,园中以梅花闻名,诸名士常去其园赏梅赋诗。晁冲之写这首诗时,王立之已经去世。 赏析赵鼎①《浪淘沙·九日会饮分得雁字②》的上阕。霜露日凄凉。北雁南翔。惊风吹起不成行。吊影苍波何限恨,日暮天长。 为尔惜流光。还是重阳。故人何处舣③危樯。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过潇湘。【注】①赵鼎(1085~1147):字元镇,南宋中兴贤相。这首词是作者南渡后所作。②九日会饮分得雁字:指在重阳节宴饮时写诗分到了“雁”的题目。古人常以酒作乐,其时必吟诗,常将诗题备好,如抓到了什么,就以什么为题吟诗。③舣:停船靠岸。[示 例] 运用了寓情于物的手法。作者将主观情感移置于客观物象,在秋蝉身上赋予人的情感;在作者听来,秋蝉的鸣叫声好像在安慰、挽留客居之人,表达对来客的依依不舍。 ①照应标题“感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对故友的哀悼与怀念之情;②运用衬托手法,梅花不管人的情感而独自开放,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突出对故友的怀念。 ①直接描写动作和神态,写了大雁的“南翔”“不成行”“吊影苍波”的动作、形态,形象而有韵味;②烘托手法,用“霜露”“惊风”“日暮天长”等烘托大雁的孤寂、凄凉、零落;③拟人修辞,说雁“何限恨”,把雁人格化,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5250 用户总数
  • 36505 文章总数
  • 144846339 浏览总数
  • 10 今日发布
  • 2326 稳定运行
立即加入

加入本站VIP,全站资源任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