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档>国学>玉阶怨赏析(优选6篇)

此组别内的文章

需要支持?

如果通过文档没办法解决您的问题,请提交工单获取我们的支持!

玉阶怨赏析(优选6篇)

玉阶怨赏析(1)《玉阶怨》《吴子夜歌》对比阅读原文及赏析玉阶怨(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吴子夜歌(薛奇童)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1. 这两首诗的开头两句分别写到白露、飞霜,这有什么作用?2. 比较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同”和在写法上的“异”。答案:(1)写霜露,表明夜已深,渲染了环境的冷清,突出了人物内心的孤寂愁怨。(2分)(2)内容上,两诗都写了秋夜望月,表达了人物孤寂思怨之情。(2分)写法上,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怨思。(2分)而薛诗写下帘避秋月,人月不见,愈怕望见秋月而愈增添孤怨之情。(2分)(3)从内容上看,这两首诗属于什么类型的诗?这两首诗的一、二句所选意象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4)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诗与李太白‘却下水晶宫,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这里所说的“同”,应是两首诗都写了 ,表达了人物 之情;“异”可理解为: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怨思;而薛诗写 , , 。答案(1)①闺怨诗②白露、飞霜③衬托作用(以霜露的凄冷衬托出主人公心情的孤寂)(2)同:秋夜望月,孤寂思怨;异:而薛诗写下帘避秋月,人月不见,愈怕望见秋月而愈增添孤怨之情。对比赏析:吴子夜歌和玉阶怨类似,也是闺怨诗。诗中人物在清扫台阶的时候被秋霜所感,更激起相思,不忍心看到天上的秋月,所以只好放下卷帘,弹奏箜篌,聊解寂寥。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白露…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说文》白露和飞霜都是秋天来到的象征,在这两首诗歌中表达了离人离开以久,已经到了秋凉的时节,衬着秋天的寂寥更突出了主人公对离人的思念。内容两首都是闺怨诗,都表达了主人公对离人的思念,怨懑写法上前一首更加含蓄,通过夜久侵罗袜描写主人公痴痴等待了很久,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两句的意思其实也是不忍看秋月,但却比较婉转的表现,主人公不忍直面秋月,却要放下水晶的帘子,透过帘子才敢看秋月。间接的表达了主人公的闺怨。而后者则比较直白,直接写到飞霜,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主人公因为怕离别的寂寥不忍心看秋月。玉阶怨赏析(2)玉阶怨诗歌赏析【诗句】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出处】唐·李白《玉阶怨》【译注】玉石砌成的台阶上,挂满了露珠。长 时间地在夜里伫立,露水打湿了脚上的袜子。诗句写夜景。“侵”字写出夜 露之大,“玉阶”、“罗袜”写出女主人公住宅之豪华,生活之奢侈。而一 “久”字便托出物质生活丰富的宫女,因长久幽居深宫,故精神空虚,只 得久久站在玉阶上苦思冥想。此情诗中虽未言及,却饱溶于字里行间。注: 玉阶,用玉铺成的台阶。罗袜,用丝绸缝织的袜子。【全诗】玉阶怨[唐] 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注释】1.玉阶:以玉石或白石砌的台阶,这里指女子居住的后宫宫殿台阶。生白露:落满露水。表明女子独立玉阶直至夜深。侵:渗湿。罗袜:用丝罗布料做的袜子。却下:放下。2.水精帘:即水晶帘。萧士赟注:“水精帘,以水精为之,如今之玻璃帘也。”玲珑:形容月如玉盘之玲珑剔透。【翻译】白玉石阶上落下晶莹的露水,夜深站得久了打湿罗袜双脚。转身进屋放下水晶门帘,出神地望着天空中玲珑明洁的秋月。【赏析】为了准确、深入地理解、鉴赏李白的著名诗作《玉阶怨》,这里拟从“意境”的角度来分析这首小诗。因为,《玉阶怨》是一首感情细腻委婉,风格含蓄隽永,意境深邃幽美的杰作佳构。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家特别重视的一个美学范畴。“意境”一词的出现,始于中唐。传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首先把先秦以来“立象尽意”(《易传》)、“言不尽意”(庄子)、“意象”(陆机)、“神韵”(钟嵘)等理论中“意”与“境”(“象”)两个概念熔铸成一个新的美学范畴。在长期的发展中,“意境”的内涵不断丰富,至清代王国维,遂成为古典诗歌美学中最基本的范畴。王国维认为,境界(即意境)是指“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人间词话》)这也只是描述性的而不是逻辑性的定义。根据前人的论述,意境是指诗歌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画相融相汇而达到的一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境界。这里的“意”是蕴含在图画中的,这里的“境”是含蓄着深“意”的。“意境”不是“意”与“境”简单的相加,其内涵要丰富得多。它强调情与景、意与境的和谐一致、交融相生。而情必至真至诚,景必至美至谐,意必至正至深,境必至朴至善。有意境,则景能动人心弦,情能感人肺腑;有意境,则虚体(情)实体(物)、虚笔实笔皆妙;有意境,则有含蓄隽永、馀味不尽之致;“有境界即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人间词话》)所以,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同上)。李白的《玉阶怨》,诗题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宫怨”。李白这首诗,袭用旧题,已见其意。但全诗四句,并无一“怨”字,全以藻绘美景、状写形相出之,从而造成一种“怨”的“境界”。首二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写夜已深,露正浓,主人公茕茕孑立在宫殿的石阶上,以致冰凉的露气浸润了罗袜。“夜久”见主人公独待之久,露冷见主人公心境之凉。主人公情思邈邈绵绵,若有所待,若有所思,若有所诉,若有所怨。后二句写主人公愁怨不已,莫可奈何,因启步入室,为怕秋月扰愁眠,便轻轻下帘。然寂寞幽怨何能便了?虽入室,亦茕茕独守,形影相吊耳。故仍徘徊不定,而终归隔帘望月,与月相伴。如此千转百折的情思,然诗人只一味写物:“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丝毫不涉笔人物内心,是虚体实写的手法。融情入景,以景传情,景美而情深,景情交融相生而极富隽永诗味,故此诗有激人想象、动人情思、澄人胸襟的意境。玉阶怨赏析(3)《玉阶怨·玉阶生白露》翻译赏析《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前言】《玉阶怨》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一位妇女寂寞和惆怅的心情。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她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女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不着怨意而怨意很深,有幽邃深远之美。【注释】⑴玉阶怨:乐府古题,是专写“宫怨”的曲题。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三列于《相和歌辞·楚调曲》。⑵罗袜:丝织的袜子。⑶却下:回房放下。却:还。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⑷“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玲珑:透明貌。玲珑,一作“聆胧”。聆胧:月光也。【翻译】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鉴赏】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处一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此时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者用“却下”二字表达出来。“却”字直贯下句,“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诗句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的手法,这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实际上极见功力。以月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所以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所以,这首诗体现出了诗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真意。以叙人事的笔调来抒情,这很常见,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笔调来写人,这很少见,也很难。契诃夫有“矜持”说,写诗的人也常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非常近似,应合为一种说法。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一来,作品才没有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漫天的诗思充满全诗,却又在字句间捉摸不到。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玉阶怨赏析(4)玉阶怨原文及赏析原文:玉阶怨[唐代]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一作水精)译文及注释:译文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深夜久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那一弯秋月。注释玉阶怨:乐府古题,是专写“宫怨”的曲题。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三列于《相和歌辞·楚调曲》。罗袜:丝织的袜子。却下:回房放下。却:还。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玲珑:透明貌。玲珑,一作“聆胧”。聆胧:月光也。水精:即水晶。赏析: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首两句是说,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以至冰冷的’露水浸湿了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见人之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三国魏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洛神赋》)的意境。“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末两句是说,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乃由帘外而帘内,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亦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是一味的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荡开,推却仇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已夜深了,怨也深了,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帘下来以后,却更难消受这凄苦无眠之夜,与更无可奈何之中,却更去隔帘望月。此时忧思徘徊,如此情思,乃以“却下”二字出之。“却”字直贯下句,意谓:“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中有“空谷传音”之法,似当如此。“玲珑”形容水晶帘之透明,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见功力,以隔帘望月,衬托了人之幽怨。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乎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导读者步入诗情最幽微处,并且为读者保留想象余地。使得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真意。以叙人之笔抒情,常见,易;以抒情之笔状人,罕有,难。在写作理论上,俄国作家契诃夫有“矜持”说,也就是说作者应该与所写的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写的好处是比较客观,无声嘶力竭之弊。本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受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不着怨意而怨意很深,在艺术上有幽邃深远之美。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玉阶怨赏析(5)玉阶怨原文翻译及赏析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译文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注释①罗袜:丝织的袜子。 ②却下:放下。赏析: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处一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此时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者用“却下”二字表达出来。“却”字直贯下句,“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诗句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的手法,这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实际上极见功力。以月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所以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所以,这首诗体现出了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真意。以叙人事的笔调来抒情,这很常见,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笔调来写人,这很少见,也很难。契诃夫有“矜持”说,写诗的人也常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非常近似,应合为一种说法。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一来,作品才没有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漫天的诗思充满全诗,却又在字句间捉摸不到。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玉阶怨赏析(6)玉阶怨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玉阶怨唐代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一作水精)译文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注释罗袜:丝织的袜子。却下:放下。译文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注释⑴玉阶怨:乐府古题,是专写“宫怨”的曲题。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三列于《相和歌辞·楚调曲》。⑵罗袜:丝织的袜子。⑶却下:回房放下。却:还。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⑷“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玲珑:透明貌。玲珑,一作“聆胧”。聆胧:月光也。⑸水精:即水晶。赏析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处一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此时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者用“却下”二字表达出来。“却”字直贯下句,“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诗句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的手法,这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实际上极见功力。以月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所以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所以,这首诗体现出了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真意。以叙人事的笔调来抒情,这很常见,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笔调来写人,这很少见,也很难。契诃夫有“矜持”说,写诗的人也常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非常近似,应合为一种说法。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一来,作品才没有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漫天的诗思充满全诗,却又在字句间捉摸不到。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5250 用户总数
  • 36505 文章总数
  • 144851302 浏览总数
  • 1 今日发布
  • 2327 稳定运行
立即加入

加入本站VIP,全站资源任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