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档>国学>二次函数说课稿(汇总12篇)

二次函数说课稿(汇总12篇)

二次函数说课稿(1)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二次函数》,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实际生活中数学建模的重要工具,二次函数的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的教学,在函数的教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已学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复习,又是对二次函数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为将来二次函数一般情形的教学乃至高中阶段函数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2、教学目标(1)掌握二此函数的概念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与技能目标](2)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以及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目标](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教学的重、难点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4、学情分析①学生已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的画法,以及它们图象的性质。②学生个性活泼,积极性高,初步具有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③初三学生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已形成。二、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关键词:情境、探究、分层)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初三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以“探究式”体验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同学的合作帮助下,通过探究发现,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2、学法(关键词:类比、自主、合作)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水平,遵循“教必须以学为立足点”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构建。在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类比迁移,对照学习。以自主探索为主,学会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和“乐学”。3、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呈现抛物线和谐、对称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三、教学过程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验证的过程,根据新课标要求,根据“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制订以下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温故引新以提问的形式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然后让学生欣赏一组优美的有关抛物线的图案,创设情境:(1)你们喜欢打篮球吗?(2)你们知道: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从而引出课题〈〈二次函数〉〉,导入新课(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为了更贴近生活,我先设计了两个和实际生活有关的练习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然后出示课本上的两个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成果,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能力。四个解析式都列出来后。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这些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征,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从而得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时要求学生既要知道表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中字母的意义,还要能根据给出的函数解析式判断一个函数是不是二次函数(三)当堂训练巩固提高由于学生层次不一,练习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成功的喜悦。我设计了3道练习题,其难易程度逐步提高,第一道题面对所有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二次函数的概念直接判断,但需要强调该化简的必须化简后才可以判断。第二道题让学生逆向思维,根据条件自己写二次函数,从而加深了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最后一道题综合性较强,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四)、小结归纳拓展转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谈自己的收获,可以将这一节的知识条理化,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五)布置作业学以致用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体现分层思想,通过作业,内化知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和弥补教与学中遗漏与不足。同时,选做题具有总结性,可引导学生研究二次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联系、四、评价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重难点。整节课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由于学生的层次不一,我全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层施教,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教学环节,,实现评价主体和形式的多样化,把握评价的时机与尺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状态。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自己列出不同问题中的解析式,并通过观察他们的共同特征,成功得出了二次函数的概念。2、本节课设计的以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归纳概括能力,并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成功体验。以上是我对二次函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二次函数说课稿(2)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二次函数是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内容,对于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一次函数的学习来看,学习一种函数大致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函数;探索这种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这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这种函数与相应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本章“二次函数”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的关系,为二次函数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2、教学目的要求:(1)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3)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要求。(4)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二次函数的概念(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难点: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二、说教法、学法分析: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1、教法研究教学中教师应当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不但要动口、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2、学法研究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还是比较具象的,要让他们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问题的发现、解决及最终表述的方式方法,遇到困难可以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甚至争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3、教学方式(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的加深,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问题一、二中放手让学生先去探究探究两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得到具体的关系式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关系式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可以和多项式中的二次三项式或一元二次方程比较认识,并最终得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及二次项系数的取值为什么不为零的道理。(2)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二次函数是解决实际生活生产的一个很有效的模板,因而对二次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定要从理论上和实际中加以综合讨论和认定。(3)可以多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有二次函数关系的实例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这一关系模型的理解。三、说教学流程: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1、温故知新—揭示课题由回顾所学过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入手,引入函数大家庭中还会认识那一种函数呢?再由例子打篮球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轨迹如何?何时达到最高点?引入二次函数。2、自我尝试、合作探究—探求新知通过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运用函数知识表述变量间关系,即自我探讨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学生间互动,集群体力量,共破难关,来自主探究新知,从而通过观察,归纳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获取新知。3、小试身手—循序渐进本组题目是对新学的直接应用,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辨认二次函数,准确指出a、b、c,并应用其定义求字母系数的值,能应用二次函数准确表示具体问题中的变量间关系。本组题目的解决以学生快速解答为主,重点对第2题分析解决方法。这一环节主要由学生处理解决,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4、课堂回眸—归纳提高本课小结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这样对于学生学知识,用知识是有很大的促进的。方法以学生畅谈收获为主。5、课堂检测—测评反馈共有6个题目,由学生独自处理第1、2、3、4、5小题,再发表自己的看法,第6小题可由学生或独自或同组交流均可。教师多以巡视为主,注意掌握学生对本节的掌握情况。6、作业布置作业我选择“同步作业”里的题目,其中基础训练为必做题,全员均做;综合应用为选做题,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力提升用。四、对本节课的一点看法通过引入实例,丰富学生认识,理解新知识的意义,进而摆脱其原型,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这种“数学化”的方法是认识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二次函数说课稿(3)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1)函数是初等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也是实际生活中数学建模的重要工具之一.二次函数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初中代数内容的引申,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更为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圆锥曲线奠定基础。在历届淮安市中考试题中,二次函数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基本数学思想和素养的形成起推动作用。(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2.课标要求:①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②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③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④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3.学情分析(1)初三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已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等基本知识。(2)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学习新课时有明显提高。(3)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很高,思维敏捷,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4)学生能力差异较大,两极分化明显。4.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掌握二次函数 y=ax2+bx+c图像与系数符号之间的关系。通过复习,掌握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方法和思路,能够一题多解,发散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情感目标制作动画增加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之美.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5.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二次函数y=ax2+bx+c图像与系数符号之间的关系。(2) 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难点:(1)已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说出函数性质(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选用恰当的数学关系式解决几何问题.二、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以课标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初三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形成学生自动、生生助动、师生互动,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2.将知识点分类,让学生通过这个框架结构很容易看出不同解析式表示的二次函数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三、学法指导:1.学法引导“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知识,还要培育学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自我发现等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2.学法分析: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因此教师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并参入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四、教学过程:1、教学环节设计: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类比、联想、转化的思想,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复习旧知识的目的是对学生新课应具备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检测判断”。学生自主完成,不仅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二次函数图像与系数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按照分层递进的教学原则,设计安排了6个由浅入深的例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准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环节通过开放性题的设置,发散学生思维,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性质作出全面分析。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经历发现过程,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运用知识,体验成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配有两个由低到高、层次不同的巩固性习题,体现渐进性原则,希望学生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一)课前预习(二)典型例题分析通过反馈使学生掌握重点内容。(三)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识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次函数说课稿(4)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1)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二次函数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初中代数内容的引申,更为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圆锥曲线奠定基础。在历届上海市中考试题中,二次函数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基本数学思想和素养的形成起推动作用。(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复习,掌握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能够一题多解,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2、能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综合题的能力。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情感目标用powerpoint制作动画增加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之美。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3.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学习难点:1、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选用恰当的数学关系式解决几何问题。二、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初三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形成学生自动、生生助动、师生互动,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2、采用表格形式,将知识点归纳,让学生通过这个表格很容易看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让学生形成以清晰、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3、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既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变换,增强教学的条理性和形象性,又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三、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自我发现等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中,教师创设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通过教师的启发与点拨,在积极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找到了解决疑问的方法,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二次函数说课稿(5)一、说课内容: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二次函数的概念及相关习题二、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三、说教法学法设计: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x+b,≠0;=x,≠0;=,≠0)3、一次函数(=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0的条件?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二)引入新课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电脑演示)例1、(1)圆的半径是r(c)时,面积s(c)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解:s=πr(r>0)例2、用周长为20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场地面积()与矩形一边长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解:=x(20/2—x)=x(10—x)=—x+10x(0例3、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如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问两年后的本息和(元)与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考虑利息税)?解:=100(1+x)=100(x+2x+1)=100x+200x+100(0教师提问:以上三个例子所列出的函数与一次函数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列出关系式,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出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1)函数解析式均为整式(这表明这种函数与一次函数有共同的特征)。(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这与一次函数不同)。(三)讲解新课以上函数不同于我们所学过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我们就把这种函数称为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ax2+bx+c(a≠0,a,b,c为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巩固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1、强调“形如”,即由形来定义函数名称。二次函数即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关于的x代数式一定要是整式)。2、在=ax2+bx+c中自变量是x,它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值。(如例1中要求r>0)3、为什么二次函数定义中要求a≠0?(若a=0,ax2+bx+c就不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了)4、在例3中,二次函数=100×2+200x+100中,a=100,b=200,c=100。5、b和c是否可以为零?由例1可知,b和c均可为零。若b=0,则=ax2+c;若c=0,则=ax2+bx;若b=c=0,则=ax2。注明:以上三种形式都是二次函数的特殊形式,而=ax2+bx+c是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设计意图】这里强调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其特征,为接下来的判断二次函数做好铺垫。判断: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二次函数?若是二次函数,指出a、b、c。(1)=3(x—1)+1(2)(3)s=3—2t(4)=(x+3)—x(5)s=10πr(6)=2+2x(8)=x4+2×2+1(可指出是关于x2的二次函数)【设计意图】理论学习完二次函数的概念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什么样的函数是二次函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四)巩固练习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的和是10c。(1)当它的一条直角边的长为4、5c时,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2)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c2,其中一条直角边为xc,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设计意图】此题由具体数据逐步过渡到用字母表示关系式,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2、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xc,它的表面积为Sc2,体积为Vc3。(1)分别写出S与x,V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子;(2)这两个函数中,那个是x的二次函数?【设计意图】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会很容易列出函数关系式,也很容易分辨出哪个是二次函数。通过简单题目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3、设圆柱的高为h(c)是常量,底面半径为rc,底面周长为Cc,圆柱的体积为Vc3(1)分别写出C关于r;V关于r的函数关系式;(2)两个函数中,都是二次函数吗?【设计意图】此题要求学生熟记圆柱体积和底面周长公式,在这儿相当于做了一次复习,并与今天所学知识联系起来。4、篱笆墙长30,靠墙围成一个矩形花坛,写出花坛面积(2)与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设计意图】此题较前面几题稍微复杂些,旨在让学生能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到”。(五)拓展延伸1、已知二次函数=ax2+bx+c,当x=0时,=0;x=1时,=2;x=—1时,=1。求a、b、c,并写出函数解析式。【设计意图】在此稍微渗透简单的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做个铺垫。2、确定下列函数中的值(1)如果函数=x^2—3+2+x+1是二次函数,则的值一定是______(2)如果函数=(—3)x^2—3+2+x+1是二次函数,则的值一定是______【设计意图】此题着重复习二次函数的特征:自变量的最高次数为2次,且二次项系数不为0、(六)小结思考: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设计意图】让学生来谈本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小结的良好习惯,将知识进行整理并系统化。而且由此可了解到学生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补充。(七)作业布置:必做题:1、正方形的边长为4,如果边长增加x,则面积增加,求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吗?2、在长20c,宽15c的矩形木板的四角上各锯掉一个边长为xc的正方形,写出余下木板的面积(c2)与正方形边长x(c)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选做题:1、已知函数是二次函数,求的值。2、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二次函数=x2和=—x2图象【设计意图】作业中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实施分层教学,体现新课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另外补充第4题,旨在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二次函数图象的兴趣。五、说教学设计思考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贯穿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一个特色——充分鼓励表扬的特色渗透一个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二次函数说课稿(6)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复习课说课稿模板二次函数复习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1)函数是初等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也是实际生活中数学建模的重要工具之一.二次函数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初中代数内容的引申,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更为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圆锥曲线奠定基础。在历届淮安市中考试题中,二次函数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基本数学思想和素养的形成起推动作用。(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2.课标要求:①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②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③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④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3.学情分析(1)初三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已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等基本知识。(2)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学习新课时有明显提高。(3)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很高,思维敏捷,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4)学生能力差异较大,两极分化明显。4.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掌握二次函数 y=ax2+bx+c图像与系数符号之间的关系。通过复习,掌握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方法和思路,能够一题多解,发散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情感目标制作动画增加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之美.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5.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二次函数y=ax2+bx+c图像与系数符号之间的.关系。(2) 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难点:(1)已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说出函数性质(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选用恰当的数学关系式解决几何问题.二、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以课标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初三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形成学生自动、生生助动、师生互动,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2.将知识点分类,让学生通过这个框架结构很容易看出不同解析式表示的二次函数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三、学法指导:1.学法引导“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知识,还要培育学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自我发现等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2.学法分析: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因此教师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并参入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四、教学过程:1、教学环节设计: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类比、联想、转化的思想,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复习旧知识的目的是对学生新课应具备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检测判断”。学生自主完成,不仅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二次函数图像与系数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按照分层递进的教学原则,设计安排了6个由浅入深的例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准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环节通过开放性题的设置,发散学生思维,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性质作出全面分析。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经历发现过程,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运用知识,体验成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配有两个由低到高、层次不同的巩固性习题,体现渐进性原则,希望学生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一)课前预习(二)典型例题分析通过反馈使学生掌握重点内容。(三)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识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次函数说课稿(7)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一、说课内容: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二次函数的概念及相关习题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三、教法学法设计: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x+b,≠0;=x ,≠0;= , ≠0)3.一次函数(=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0的条件? 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二)引入新课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电脑演示)例1、(1)圆的半径是r(c)时,面积s (c)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解:s=πr(r>0)例2、用周长为20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场地面积()与矩形一边长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解: =x(20/2-x)=x(10-x)=-x+10x (0例3、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如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问两年后的本息和(元)与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考虑利息税)?解:=100(1+x)=100(x+2x+1)=100x+200x+100(0教师提问:以上三个例子所列出的函数与一次函数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列出关系式,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出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 (1)函数解析式均为整式(这表明这种函数与一次函数有共同的特征)。(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这与一次函数不同)。(三)讲解新课以上函数不同于我们所学过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我们就把这种函数称为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ax2+bx+c (a≠0,a, b, c为常数)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巩固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1、强调“形如”,即由形来定义函数名称。二次函数即 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关于的x代数式一定要是整式)。2、在=ax2+bx+c 中自变量是x ,它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值。(如例1中要求r>0)3、为什么二次函数定义中要求a≠0 ?(若a=0,ax2+bx+c就不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了)4、在例3中,二次函数=100×2+200x+100中, a=100, b=200, c=100.5、b和c是否可以为零?由例1可知,b和c均可为零.若b=0,则=ax2+c;若c=0,则=ax2+bx;若b=c=0,则=ax2.注明:以上三种形式都是二次函数的特殊形式,而=ax2+bx+c是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设计意图】这里强调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其特征,为接下来的判断二次函数做好铺垫。判断: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二次函数?若是二次函数,指出a、b、c.(1)=3(x-1)+1 (2)(3)s=3-2t (4)=(x+3)- x(5) s=10πr (6) =2+2x(8)=x4+2×2+1(可指出是关于x2的二次函数)【设计意图】理论学习完二次函数的概念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什么样的函数是二次函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四)巩固练习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的和是10c。(1)当它的一条直角边的长为4.5c时,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2)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c2,其中一条直角边为xc,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设计意图】此题由具体数据逐步过渡到用字母表示关系式,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2.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xc,它的表面积为Sc2,体积为Vc3。(1)分别写出S与x,V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子;(2)这两个函数中,那个是x的二次函数?【设计意图】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会很容易列出函数关系式,也很容易分辨出哪个是二次函数。通过简单题目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3.设圆柱的高为h(c)是常量,底面半径为rc,底面周长为Cc,圆柱的体积为Vc3(1)分别写出C关于r;V关于r的函数关系式;(2)两个函数中,都是二次函数吗?【设计意图】此题要求学生熟记圆柱体积和底面周长公式,在这儿相当于做了一次复习,并与今天所学知识联系起来。4. 篱笆墙长30,靠墙围成一个矩形花坛,写出花坛面积(2)与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设计意图】此题较前面几题稍微复杂些,旨在让学生能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到”。(五)拓展延伸1. 已知二次函数=ax2+bx+c,当 x=0时,=0;x=1时,=2;x= -1时,=1.求a、b、c,并写出函数解析式.【设计意图】在此稍微渗透简单的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做个铺垫。2.确定下列函数中的值(1)如果函数= x^2-3+2 +x+1是二次函数,则的值一定是______(2)如果函数=(-3)x^2-3+2+x+1是二次函数,则的值一定是______【设计意图】此题着重复习二次函数的特征:自变量的最高次数为2次,且二次项系数不为0.(六) 小结思考: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设计意图】让学生来谈本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小结的良好习惯,将知识进行整理并系统化。而且由此可了解到学生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补充。(七) 作业布置:必做题:1. 正方形的边长为4,如果边长增加x,则面积增加,求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吗?2. 在长20c,宽15c的矩形木板的四角上各锯掉一个边长为xc的正方形,写出余下木板的面积(c2)与正方形边长x(c)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选做题:1.已知函数 是二次函数,求的值。2.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二次函数=x2和=-x2图象【设计意图】作业中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实施分层教学,体现新课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另外补充第4题,旨在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二次函数图象的兴趣。五、教学设计思考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贯穿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一个特色——充分鼓励表扬的特色渗透一个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二次函数说课稿(8)二次函数概念的说课稿一、说课内容: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的二次函数的概念及相关习题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三、教法学法设计: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y=kx+b,ky=kx ,ky= , k0)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 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二)引入新课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电脑演示)例1、(1)圆的半径是r(cm)时,面积s (cm2)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解:s=0)例2、用周长为2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场地面积y(m2)与矩形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解: y=x(20/2-x)=x(10-x)=-x2+10x (0例3、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如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问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与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考虑利息税)?解: y=100(1+x)2=100(x2+2x+1)= 100×2+200x+100(0教师提问:以上三个例子所列出的函数与一次函数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列出关系式,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出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 (1)函数解析式均为整式(这表明这种函数与一次函数有共同的特征)。(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这与一次函数不同)。(三)讲解新课以上函数不同于我们所学过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我们就把这种函数称为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ax2+bx+c (a0,a, b, c为常数)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巩固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1、强调形如,即由形来定义函数名称。二次函数即y 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关于的x代数式一定要是整式)。2、在 y=ax2+bx+c 中自变量是x ,它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值。(如例1中要求r0)3、为什么二次函数定义中要求a?(若a=0,ax2+bx+c就不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了)4、在例3中,二次函数y=100×2+200x+100中, a=100, b=200, c=100.5、b和c是否可以为零?由例1可知,b和c均可为零.若b=0,则y=ax2+c;若c=0,则y=ax2+bx;若b=c=0,则y=ax2.注明:以上三种形式都是二次函数的特殊形式,而y=ax2+bx+c是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设计意图】这里强调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其特征,为接下来的判断二次函数做好铺垫。判断: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二次函数?若是二次函数,指出a、b、c.(1)y=3(x-1)2+1 (2)(3)s=3-2t2 (4)y=(x+3)2- x2(5) s=10r2 (6) y=22+2x(8)y=x4+2×2+1(可指出y是关于x2的二次函数)【设计意图】理论学习完二次函数的概念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什么样的函数是二次函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四)巩固练习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的和是10cm。(1)当它的一条直角边的长为4.5cm时,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2)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cm2,其中一条直角边为xcm,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设计意图】此题由具体数据逐步过渡到用字母表示关系式,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2.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xcm,它的表面积为Scm2,体积为Vcm3。(1)分别写出S与x,V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子;(2)这两个函数中,那个是x的二次函数?【设计意图】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会很容易列出函数关系式,也很容易分辨出哪个是二次函数。通过简单题目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3.设圆柱的高为h(cm)是常量,底面半径为rcm,底面周长为Ccm,圆柱的体积为Vcm3(1)分别写出C关于r;V关于r的函数关系式;(2)两个函数中,都是二次函数吗?【设计意图】此题要求学生熟记圆柱体积和底面周长公式,在这儿相当于做了一次复习,并与今天所学知识联系起来。4. 篱笆墙长30m,靠墙围成一个矩形花坛,写出花坛面积y(m2)与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设计意图】此题较前面几题稍微复杂些,旨在让学生能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到。(五)拓展延伸1. 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当 x=0时,y=0;x=1时,y=2;x= -1时,y=1.求a、b、c,并写出函数解析式.【设计意图】在此稍微渗透简单的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做个铺垫。2.确定下列函数中k的值(1)如果函数y= xk^2-3k+2 +kx+1是二次函数,则k的值一定是______(2)如果函数y=(k-3)xk^2-3k+2+kx+1是二次函数,则k的值一定是______【设计意图】此题着重复习二次函数的特征:自变量的最高次数为2次,且二次项系数不为0.(六) 小结思考: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设计意图】让学生来谈本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小结的良好习惯,将知识进行整理并系统化。而且由此可了解到学生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补充。(七) 作业布置:必做题:1. 正方形的边长为4,如果边长增加x,则面积增加y,求y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吗?2. 在长20cm,宽15cm的矩形木板的四角上各锯掉一个边长为xcm的正方形,写出余下木板的面积y(cm2)与正方形边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选做题:1.已知函数 是二次函数,求m的值。2.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二次函数y=x2和y=-x2图象【设计意图】作业中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实施分层教学,体现新课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另外补充第4题,旨在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二次函数图象的兴趣。五、教学设计思考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贯穿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一个特色充分鼓励表扬的特色渗透一个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二次函数说课稿(9)二次函数的复习优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1)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二次函数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初中代数内容的引申,更为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圆锥曲线奠定基础。在历届上海市中考试题中,二次函数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基本数学思想和素养的形成起推动作用。(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复习,掌握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能够一题多解,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2、能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综合题的能力。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情感目标用powerpoint制作动画增加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之美。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3.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学习难点:1、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选用恰当的数学关系式解决几何问题。二、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初三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形成学生自动、生生助动、师生互动,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2、采用表格形式,将知识点归纳,让学生通过这个表格很容易看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让学生形成以清晰、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3、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既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变换,增强教学的条理性和形象性,又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三、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自我发现等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中,教师创设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通过教师的启发与点拨,在积极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找到了解决疑问的方法,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二次函数说课稿(10)《对二次函数系数功能的探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说地位:二次函数是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的认识的完善与提高;也是对方程的理解的补充。而本节课的内容,是对二次函数y=ax2+bx+c中系数,a,b,c功能的探究,意在深化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的进一步理解,在每年中考中,此内容都占有一定的分量,不可小视。2 说联系:通过对y=ax2+bx+c中a,b,c功能的探究,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图象及其性质,为后面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作基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3 说课标:结合前后知识,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两点,一是熟练掌握y=ax2+bx+c中系数a,b,c的作用,二是进一步体会函数里数形结合的思想。4 说内容:本节课首先通过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归纳总结出y=ax2+bx+c中a,b,c不同的’取值对其图象位置的影响,然后通过4个例题,从不同角度,刻画出a,b,c的取值对函数图象位置的影响,每种例题都配有1-2个练习,供巩固提高,最后小结。二、教材处理本节课书上没有独立成节,是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积累沉淀下来的。本节课的例题是我在前几年的中考试题中捡拾出来,有些题目还做过删减,或者改动,最终还剩下4个例题6个配套练习。学习内容基本上按先易后难的原则,螺旋上升,循序渐进。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各地中考试题类型,以及学生认知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根据a,b,c不同的取值范围,确定抛物线的大致位置,反过来,根据抛物线的大致位置,确定a,b,c的取值范围。(2)通过探究,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掌握学函数的基本方法。说重、难点: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结合学生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弄清y=ax2+bx+c中a,b,c的取值对函数图象的影响。教学难点定为:体会函数中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图象求取值,根据取值找大致的图象。二、教法,学法1 说教法:本节课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以课标为依据,渗透新的教学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九年级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形成学生自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2 说学法:就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因此教师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并参入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四、教学程序本节课我设为四个模块,第一块是温故引标,先复习抛物线在不同位置情形下时,它的一般解析式,然后引出这节课的内容,探讨二次函数中a,b,c的功能。第二块是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分组活动,归纳总结出a,b,c的作用。第三块是例题剖析,巩固提高,第一个例题配套1-2个练习,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第四块是小结,反思。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五、说板书设计,课后反思1 说板书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这节课的内容设为两大块,第一块归纳总结,第二块分4个例题。中间2个,右边2个,相互衔接,浑然一体。2 说反思:本节课既可以说是上新课,也可以说是一节复习课,因而所教内容,一部分同学都有能力独自完成,还有一部分同学需要老师引导才能完成。设计的内容比较单一,训练的题目能否多一点,力争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二次函数说课稿(11)二次函数的图像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次函数的图像》,这是北师大版必修1第二章的第四节课。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逐一分析说明。一、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地讲,二次函数的图像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地位体现在它的思想的基础性。一方面,本节课是对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二次函数解析式中的系数由常数转变为参数,使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目标定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新课程标准精神和高一学生心理认知特征,我确定了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第一个层面是基础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中a、b、c、k、h的作用,能熟练地对二次函数的一般式进行配方,会对图像进行平移变换,领会研究二次函数图像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与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和作图能力;第二个层面是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作图、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养成即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个层面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3、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二次函数各系数对图像和形状的影响,利用二次函数图像平移的特例分析过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划归思想。难点是图像的平移变换,关键是二次函数顶点式中h、k的正负取值对函数图像平移变换的影响。二、教法学法分析:数学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美好情感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感受数学学科的人文思想,感受数学的自然美。为了更好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和“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教师组织——启发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发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为此,我设计了5个环节: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②交流探究——发现规律;③启发引导——形成结论;④训练小结——深化巩固;⑤思维拓展——提高能力。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注重关注整个过程和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三、教学过程分析: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和需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信心,感受学习乐趣。根据教材内容,我首先出示2008年高考题第20题,以需要画y=2x图像为引子,让学生画y=x和y=2x图像,进而比较这两个图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背景切入,一方面让学生总结复习已有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问题中首先获得解题成功的快乐体验,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函数y=x与y=ax图像的关系,得出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即二次项系数a决定图像的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由浅入深,下面让学生画y=2x,y=2(x+1)与y=2(x+1)+3的图像并寻找它们的联系,再让学生与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的图像进行对比,最后总结出图像的变换规律:a决定开口方向、h决定左右平移、k决定上下平移。由于二次函数的重要性,本节课我以考题为背景引入新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可以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高考题就在我们的课本中,就在我们平常的练习中。2、探究交流——发现规律。从特别到一般是我们发现问题、寻求规律、揭示本质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让学生做出y=2x与y=2x+4x-1的图像,再与课件上的图像对比并叙述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得出结论: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bx+c,先将其化成y=a(x+h)+k的形式,从而判断出y=ax+bx+c的图像是如何由y=ax变换得到的。在课本第42页例1(1)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在含有参数的解析式y=a(x+h)+k中,顶点坐标应是(-h,k),而不是(h,k)。所以,例1(1)中二次函数f(x)顶点的横坐标是4,即-h=4,h=-4,括号里面就是x-4(这里容易出错)。例1(2)中h、k的值是已知的,只需要确定a的值就可以了。3、启发引导——形成结论。前面的练习和例题,基本涵盖了二次函数图像平移变换的各种情况,启发并引导了学生将实例的结论进行总结,得出y=x到y=ax,y=ax到y=a(x+h)+k,y=ax到y=ax+bx+c(其中,a均不为0)的图像变化过程,即a>0开口向上,a4、练习小结——巩固深化。为了巩固和加深二次函数y=ax+bx+c中的a.b.c对图像的影响,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练习,完成课本44页练习1—3题。上课时间有限,为保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练习和讨论,我一直坚持让学生规范使用演草本。课堂上需要学生动手演练的地方不急于安排学生马上讨论,而是让学生思考后将自己的答案整齐地写在演草本上,然后小组内四人相互交换进行量分,因为是在课堂上,量分标准要简单,我要求用30分的整分制。用时较短10分,书写整齐规范10分,解答正确10分。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学生之间的三次竞争: ①看谁解的快、用时最短;②看谁书写的整齐;③看谁做的对。这个自己做和批阅的过程,也是学生对题目加深理解的过程。量完分后组织学生对不同解法进行探究,这又会产生学生之间的第四次竞争,看谁的方法简便,思维更严密。当然做题时有的学生会做的很快,可以让他们判断黑板上演示学生的解题得分情况,这也促进在黑板上演示的学生同下面学生之间的竞争。这个充满竞争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通过演草本无形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收获新知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思考、比较、辨别能力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人。这样每节课都有竞争,能使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的长处,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切实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真正的活起来。考试中,成绩必然会逐步提高,能避免现在我们教学中学生“考试什么都不会,考完后什么都会”以及阅卷中发现的学生书写凌乱的通病,经过长期这样的练习,每个学生练就了快思考、求准确、写整齐的能力。5、延伸拓广——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分类推进,分层教学原则。为此,我设计了一个提高练习题组,共两道被选题目,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解题能力,取得进一步提高。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熟悉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二次函数说课稿(1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一、教学内容的分析(一)地位与作用:二次函数的应用本身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后,检验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综合考查。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体会其意义,能根据图象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最值问题又是生活中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最常见、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之一,它生活背景丰富,学生比较感兴趣,面积问题与最大利润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故而在这儿作专题讲座。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掌握求面积、利润最大这一类题,学会用建模的思想去解决其它和函数有关应用问题,此部分内容既是学习一次函数及其应用后的巩固与延伸,又为高中乃至以后学习更多函数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基础。例题和一部分习题,无论是例题还是习题都没有归类,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设计时把它分为面积、利润最大、运动中的二次函数、综合应用三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二)学情及学法分析对九年级学生来说,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以后,对函数的思想已有初步认识,对分析问题的方法已会初步模仿,能识别图象的增减性和最值,但在变量超过两个的实际问题中,还不能熟练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节课正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而设计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呈螺旋式上升的规律。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对于函数知识来说它是从生活中广泛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数学知识,所以它是解决实际问题中被广泛应用的工具。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无论对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函数知识的意识,还是对掌握运用函数知识的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二次函数的知识是九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它也是从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的知识,又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广泛应用的数学工具。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后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学生有了一定的二次函数的知识,并且在前两节课已经接触到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函数的最值问题,而本节课需要利用建模的思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建立二次函数关系对学生而言比较困难,尤其是关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需要学生经历分析、讨论、对比等过程,进而得出结论。本节课的问题均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会感到很有兴趣,愿意去探究。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学习数学还是有一些畏难的情绪,因此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分散难点。根据上述教学背景分析,特制订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将实际问转化为数学问题;学会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问题利用求解的结果解释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在动手、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地分析,即用数学的方式表示问题以及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情况的不同,那么从现实问题中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就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该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同时,我认为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是割裂开来的,而且在一节课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方式方法并存的.,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并突破学习难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有启发法、探究法、试验法、课堂讨论法、练习法等。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导学案的教法。创设情境、引入问题———二人小组、复习回顾———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板演展示、别组纠错——教师点评、总结归纳——课堂测评四、教学设计分析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而20世纪下半叶数学的一个最大进展是它的广泛应用,数学的价值观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直接的一个结论就是数学教育要重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孕育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并解决相关的问题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处于突出的地位。所以我以养鸡场问题、商品销售利润问题为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针对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解题能力较差的现状,我紧接着先给出几道关于二次函数的练习题,巩固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为后面解决实际问题扫清障碍。接下来就是解决最开始提出的商品何时利润最大问题,在解决商品利润问题时我先让学生做了几道关于利润的计算题,回忆一下有关利润的公式。由于有了前面例子的认知基础,因此引导学生考虑能否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这时学生能想到要列出函数关系式。由于获得最大利润的方式有很两种,因此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组讨论实施。这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教师作为引导者与合作者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这里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在各小组充分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归纳出全班哪种办法求解起来最简便,作出优劣的判断。接着由所得到的结论继续提出新问题,再次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最后是归纳总结、加深印象环节。在小结中,引导学生总结出从数学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问题的解,再由结论反过来解释或解决新的实际问题。最后是课堂测评。对于作业的处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只需完成课堂中的巩固练习即可;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补充两道选做题。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提出的问题都是学生亲身的经历的情境,学生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而且新课标也提出为学生提供的素材应该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5242 用户总数
  • 35436 文章总数
  • 142382118 浏览总数
  • 38 今日发布
  • 2262 稳定运行
立即加入

加入本站VIP,全站资源任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