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案(1)今天,《第一朵杏花》在我们年级组绽放:以“小”见“大”解读文本集体备课《第一朵杏花》,开始。首先,我们初读,定好本篇文章的中心,即最后一小节。但此时对它的认识尚嫌粗浅,还无法一下精确。然后,大家从头开始细读文本。就在这里,我体会到了细致入微的“小”:大家慢慢读,读到写竺可桢的句子时停一停,“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找出“数了数”“四朵花”“不同程度”,咀嚼一下:常人看花,只看美与不美,竺可桢看花首先关注数量,数了数,是四朵,数字很精确。其次他关注绽放的程度,每一朵都细细看过,比较过,看出开的大小、先后……这不是我们看,而是一个“一丝不苟”的科学家在看。一句话,几个词就凸现出竺可桢看花与众不同——并非单纯欣赏,而是细致观察。把小处作为抓手,自然而又实在地看到了“大”的人物品质。头开好了,大家就依照此法认认真真、你一言我一语继续解读下去。于是,竺可桢这个人物形象,就渐渐丰满起来。思“前”想“后”设计活动一边解读教材,一边思考教学活动如何设计。还是第一部分,“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可以用比较法。先出示杏花图,让学生欣赏,简单说说所见所感。再出示句子,了解竺可桢爷爷是怎样看的,抓住“数了数”“四朵花”“不同程度”来深入理解。然后随机板书:观察细致。有了环节,再往前看看:可是围绕了中心?答案是肯定的。课文核心目标是要理解竺可桢观察细致、精确,研究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这部分的目标:理解竺可桢观察细致,显然紧紧围绕总目标。再往后看看,预设一下达成情况:我们这里不常见杏花,学生会有想看图片的需求,给他看一看,是落在他渴求新知的一个点上,自然产生语言表达的愿望,但是,也正由于他对杏花的不熟悉,他只能说说表面的美丽。此时引出竺可桢的看,两相对比,不同显而易见,竺可桢的观察细致也就不难理解了。抓住语言文字细细体会的’方法也在这一过程中温习,等于给了继续学习的方法,下文的“第一朵”“刚才”等词语他就会主动去抓住了。如此,可以看出,目标达成不困难,还为下文做了铺垫。一番复查,得出结论:这一活动可行。第一朵杏花教案(2)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竺可桢的生平及清明节和气象方面的有关知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什么事情啊?“竺爷爷()。“竺爷爷,杏花开啦!”()。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问:“什么事情呀?”孩子()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问:“什么时候?”孩子():“刚才。”竺爷爷()问:“是第一朵吗?”孩子():“是。”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4.整体回顾全文。第二课时(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2.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3.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很快进入文章的学习中。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运用文本提供的素材进行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达的欲望,这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好时机。另外,在教师精彩的引导下,鼓励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这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好手段很方法。尤其是教师设计的加提示语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写作的一个有利时机。让学生用一个成语对竺可桢爷爷进行评价,这也是考察学生理解课文的最好形式。拓展设计,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鼓励他们随时随地有搜集的欲望和习惯,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第一朵杏花教案(3)教学目标:1、学会8个字;会认7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通过朗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通过读文,让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设计说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因此,在这一课中我以朗读为训练主线,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在角色互换的对话中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借助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堂描述:一、复习导入师: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爷爷来到杏树下,只见四朵不同程度的杏花都绽开了花瓣。可惜的是小男孩没看到第一朵杏花,竺爷爷也很遗憾呀!昨天,我们学习了1-5自然段以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生1:我觉得杏花很美丽。生2:我认为竺爷爷很认真,观察很仔细。生3:“我”不知道为什么竺爷爷说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用处大着呢!这一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板书:用处大着呢!)师:是啊!知道这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到底有什么用处呢?瞧!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春姑娘悄悄地来了……(画树枝,花苞)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师:(出示句子)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个句子多美呀!让我们自己读一读。注意字音要读准,句子读流利哟!生:(学生自由练读)师:(教师点击课件,“皱”“醒”“绿”“鼓”带红)咱们再来读读,可要特别注意带点的词语哟!你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着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把你想到的画面美美地说给自己听一听!(学生自读感悟2-3分钟)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大家读书都很投入!有的同学边读边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着画面,有的同学读的时候配上了自己的动作,还很有表情呢!师:赶快在小组中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吧!把你感受到的美和大家分享。当一个同学发言时,我们要认真倾听,学会欣赏!生: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教师参与交流、指导。师:大家读得真热闹!哪一小组把你们感受到的美来给大家读一读、说一说?生1:我仿佛感到春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春绿了柳树,柳树柔软的枝条随风舞蹈。师:啊!你想得画面多美啊!柳树好像和我们说着悄悄话呢!你来读一读吧!生1:学生边做动作边读。生2:小草从妈妈的怀里探出脑袋,看着这精彩的世界!看着这一切,我忍不住想读啦!(学生美滋滋地读。)师:我的确感受到了小草看到的精彩的世界!生3:我感觉花儿、小草、柳树、小溪像活的一样,有了生命。(极富表情作动作读。)师:刚才大家描绘的画面多美呀!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了一道道的波纹,小草苏醒了,探出了头来,风儿吹绿了柳梢,杏树的花苞胀得鼓鼓的,就要绽开了!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春天吧!(课件出示春天的情境图)全班齐读师过渡:是呀!第一朵杏花马上就要开了。小男孩此时又来到院子里。他呆呆地站在那儿,痴痴地守着那朵杏花。你们看,你们看,花开了!(师板书画画苞)这可是一年的期待呀!谁来把这个消息告诉竺爷爷?谁来?谁来?(同座位合作读、表演对话)师:有谁想告诉竺爷爷?谁想当竺爷爷?(指名读)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师:同学们,这段精彩的对话,没有写出两人的神态、表情,现在老师送给你们一些词语,你对照这些词语能把这段对话读好吗?(出示词语:奇怪、半信半疑、高兴、自豪、激动、肯定、)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自豪)地说:“刚才。”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肯定)地说:“是。”生:根据提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话。师:我想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指名学生逐句读,读出对话中的神态。师:第一朵杏花开放了,瞧:师:(出示句子: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咱们来把这句话读读看!“捧出”是什么样呢?谁会做?生1:“捧“就是小心翼翼地端在手心。(并用手做出动作)生2:很小心地把东西放在手上。师:是啊!这可是第一朵杏花呀!要知道小男孩等了一年了,多么珍贵呀!再来读读看,体会体会。生互相交流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1:我体会到了小男孩知道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非常高兴。生2:这朵花对爷爷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师:这样珍贵,这样重要,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师:竺爷爷看到了第一朵杏花,就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这个日子就是——(提示学生齐说)第一杏花开放的日子。师:虽然,现在我们不能亲眼看见竺爷爷日记的内容。大家猜猜看竺爷爷还会郑重地记下哪些日子呢?生1:记下天气的变化。生2:记录下地壳变化的变化。师小结:这一个个精确的时间离不开他长年累月的细心观察。(回顾课文)上节课,有些同学不明白竺爷爷,为什么说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用处大着呢!”。现在你该明白了吧?师:(课件出示)竺可桢生平介绍你们看!这就是我们课文中的竺爷爷。他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从1917年开始,他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天气和大自然的变化是他每天必须纪录的内容。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观测,积累了许多重要的数据,这为他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到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巍巍的笔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数据。在他一生中,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师范读(出示句子:我需要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自己读读想想,从竺爷爷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呢?生1:我从中明白了竺爷爷是一名治学严谨的科学家,对待科学,从来没有半点马虎。生2:我觉得竺爷爷是个意志坚强,热爱科学的人,在他生病时还不忘做记录。生3:竺爷爷还很关心小朋友,他教我们做事情时要仔细观察。师:竺爷爷倾注了一生的心血致力于科学研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我国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来,让我们带着对竺爷爷的敬意再一次齐读。生:(有感情地、带着崇敬之情地朗读)三、拓展延伸师:《第一朵杏花》的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相信大家心里有许多话想对竺爷爷说,对小男孩说,或者对自己说。拿起桌上的花瓣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吧!生:学生互相交流想法。师:我看见大家都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来,我们放下笔来,交流交流吧!谁先来?生1:我要向竺爷爷学习,学习他观察仔细的精神。生2:竺爷爷是一个为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3:我想对那个小男孩说:“你是一个做事情非要弄个究竟、细致观察的好孩子。生4:竺爷爷,我也要做个像您这样的科学家。师:《第一朵杏花》的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很多。课下了,大家可以把花瓣送给朋友,给他也讲讲这个故事;你可以与同学交换花瓣;你也可以自己珍藏起来,让第一朵杏花伴我们成长。板书设计:16、第一朵杏花用处大着呢!第一朵杏花教案(4)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尤其在物候方面有精深研究,这篇故事就是反应他在物候方面的严谨态度、不苟的精神。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第一朵杏花”进行展开,让学生理解“第一朵”有着特定的含义。文中的对话较多,教学中注意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及时作出评价。如:在孩子向竺爷爷报告杏花开放的信息时,有一段精彩的对话。我指定了两名学生,分配了角色,展开了对话。学生的评价可多了,有的说:因为孩子来得很急,竺爷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第一句要读出“奇怪”的语气。他读得平淡了。有的说:“竺爷爷,杏花开啦!”这句读得好,把小孩兴奋的语气和心情读出来了。但是“什么时候?”要读出激动的语气。还有的说:“是第一朵吗?”表现了相信,又有点怀疑,他用半信半疑的语气读很好……通过朗读、评价,把一个对科学研究十分执著、非常严谨的科学家形象,栩栩如生地映现出来,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了。第一朵杏花教案(5)一、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第一课时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1、出示教学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1)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2)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3) 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2)指导读长句子。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3) 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三、范读课文1、范读课文出示分段提示:(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四、指导书写生字五、布置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第二课时(一)导入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3. 指导朗读。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5. 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6. 指名练读。(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3.齐读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4.指导朗读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五.总结迁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第一朵杏花教案(6)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3、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5、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学重点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讨论大家喜欢哪个季节,讨论到春天事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二、重点词汇明媚、程度、郑重、掌握、兴冲冲绽开、估计、大概、规律、顷刻间泛出、仰起、吹皱三、课前预习1、你最敬佩的科学家是谁?最佩服他什么?2、第一朵杏花是哪一天开的?3、课文写了竹爷爷几次看杏花?四、课文梳理1、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2、这篇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3、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4、句段理解分析。5、说说孩子是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些话的?“什么事情啊?”——奇怪“竺爷爷,杏花开啦!”——高兴“什么时候?”——激动“刚才。”——自豪“是第一朵吗?”——半信半疑“是。”——肯定6、本文最大特点: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语言平和,清新流畅。说说竺爷爷的性格特点有哪些?——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五、知识拓展1、近义词。奇怪——奇异、留心——留意、赶忙——连忙兴冲冲——喜滋滋、也许——或许、推断——推测估计——估摸、顷刻间——转眼间2、反义词。明媚——昏暗、明白——糊涂、精确——粗略3、关于杏花的诗句。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第一朵杏花教案(7)一、围绕关键问题,讨论探究。1.抛出问题:竺爷爷自己知不知道第一朵杏花是哪天开的?2.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品味以下语句,理解竺爷爷是知道的,他是在借机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1)“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2)“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3)“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4)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二、分角色练习朗读,升华情感。三、品位语言,练习仿写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你还发现有哪些好词佳句值得我们去咀嚼与品位?2.交流:(1)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泛”字用得好,正因为是露出、透出,所以才是“淡淡的粉红”。)(3)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①这是个排比句,句式整齐,朗读上口;②通过写春风“吹绿柳梢,吹青小草,吹皱河水,吹鼓花苞”将看不见的春风写活了,既形象,又生动。③“皱”用得神奇。说到“皱”,人们想到的往往是皱纹、皱眉等,很难将它和美好的春天联系到一起,但作者在这里化腐朽为神奇,不仅写出了轻风轻抚河面的暖暖春意,而且让人头脑重立即就呈现出了微波粼粼的图画。④“鼓”也用得巧妙。如果说成“春风吹大了杏树的花苞”,就无法让人体会杏树那勃勃的生机。)⑤指导仿写(课例附后)。(4)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捧”字用得好,好像说杏树要把杏花充分展现在人们眼前;“捧”字还写出了杏树的无私奉献精神;“捧”字让人感觉到因为是第一朵,所以显得特别珍贵。)3.小结:因为我们都有一双慧眼,所以对文本的咀嚼越来越有味道了!四、激发思考兴趣。1.让你来给文章拟题,你会拟怎样的题目?2.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呢?(“第一朵杏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象征了竺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标志着小孩子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五、总结下课课文讲述了竺可桢爷爷指导小孩观察第一朵杏花的小故事,赞扬了他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也告诉了我们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附:练笔课例(陈永山)一、引:师:作者在描写春天到来时,抓住了哪几种景物?生:抓住了“柳梢、小草、河水、杏树的花苞”四种景物。师:春天的景物有许多,作者为什么选择写这四种景物呢?生:因为春天来了,柳梢发芽了,小草泛绿了,河里的冰融化了,杏树要开花了。这四种景物能反映出春天的到来。师:作者又依次用了哪几个动词?它们好在什么地方?生:依次用了“吹醒”“吹绿”“吹皱”“吹鼓”四个动词。(指导学生讨论得出)春天,柳梢长出了嫩芽儿,就像张开的睡眼,所以用“吹醒”;小草透出了绿色,所以用“吹绿”;春风吹过小河,河水漾起了波纹,所以用“吹皱”;杏树要开花了,花骨朵儿很饱满,所以用“吹鼓”。这四个动词生动、形象,把四种景物写得活泼可爱。师:在这段话中,作者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点,使用几个生动、形象的动词,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了。你们能不能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照样子仿说一段话?二、扶:师:秋天同别的季节比,有哪些明显的特征?生:稻子熟了。生:大雁飞走了。生:树叶落了,枫叶红了……师:根据秋天景物的特点,该使用哪些贴切的动词呢?生:秋天,稻子熟了。可以这样说:秋风吹熟了稻子。生:秋天,稻子熟了,变成了金黄色,所以也可以说:秋风吹黄了稻子。三、放:师:同学们,秋天有许多区别于其他季节的景物,下面就请你们各自选择四种景物,用上几个贴切形象的动词仿说一段话,再把它写下来。除了写秋天的景物,也可以写夏天或冬天的景物。写完后先在学习小组交流一下,互相提提意见。学生写话举例:△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秋风吹黄了稻子,吹走了大雁,吹落了树叶,吹红了满山的枫叶。△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寒风吹枯了小草,吹冻了小河,吹白了芦花,吹开了芳香扑鼻的腊梅。第一朵杏花教案(8)一、导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二、导学重、难点: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难点: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三、突破措施: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多遍,达到熟练。2、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竺可桢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从而突破难点。四、导学准备:竺可桢研究科学过程及杏花图片的课件五、导学过程:1.预习学案(1)读拼音写词语Yī zhū fàn qǐ yǎng tóu zhu méi( ) ( ) ( ) ( ) zhǎng w Céng jīng dí què dà gài( ) ( ) ( ) ( )Míng mèi chéng dù zhàn kāi Zhèng zhng(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古( ) 曾( ) 却( ) 朱( )估( ) 增( ) 确( ) 珠( )故( ) 赠( ) 缺( ) 株( )2.导学案(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出示课件:杏花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杏花)生答。你们对它有多少认识呢?可能很多同学对它都不了解,想不想去认识它呢?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一块去研究研究这杏花,出示课题:第一朵杏花(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①自学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③自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④检查自学效果。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竺可桢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②小组交流: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段落,为什么?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阅读课文内容,想一想:竺可桢是一个怎样的人?③师生交流第一段中“走近”“数了数”“不同程度”说明了什么?“弯下腰来”这个动作,表现出竺可桢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习惯地问”说明了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兴冲冲地快步走”分别是对竺可桢爷爷哪方面的描写,表现出他怎样的心情?从“郑重”一词你能感受到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4)总结提高新课标第一网本课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六、课堂检测:1.选词填空(1) 青 皱 绿 鼓春风吹( )了柳梢,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 )了杏树的花苞。(2) 郑重 慎重 严重①王阿姨做事一向谨慎,没有经过( )熟虑,是不会轻率处理事情的。②这个问题很( ),一定要立即设法解决。③爸爸( )地说,从今天起不再吸烟,看来他戒烟的决心很大。2.读下面的两句话,体会红色词语的作用(1)“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2)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七、课外拓展:按要求填空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 )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 )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1.把课文补充完整。2.用“ —”画出文中描写竺爷爷动作的词语。第二课时一、课堂检测1.我会选(1)迎 仰欢( ) ( )望 瞻( )(2)泛 眨广( ) ( )滥 ( )眼(3)曾 赠( )经 ( )送 馈( )(4)皱 披( )纹 ( )眉 ( )挂2.选一选,给句中的红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漂浮 透出,冒出 广泛,一般的 泛滥(1)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2)泛舟西湖上。( )3.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写正确的汉字。mínɡ mèi yì zhū fàn chū(1)这是一个阳光( )的中午,院墙旁的( )杏树( )一片淡淡的粉红。dà ɡài gū jì(2)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 )”、“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 )和推断代替观察。二、主题丛书阅读1. 自读主题学习丛书《为了这春天》中的《奔放的春》、《触摸春天》、《春到京都》。2.交流阅读收获。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哪些知识。4.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三、拓展作业认真读下面对话,体会语言环境,给对话双方加提示语。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啊?”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 )地说:“刚才。”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 )地说:“是。”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文中的对话描写非常精彩,你能仿照文中的例子写一段对话吗?试试看,相信你能行!四、板书设计:2第一朵杏花竺 精 确 观 察可桢 一 丝 不 苟第一朵杏花教案(9)学习目标:1、学会8个字,认识7个字,正确读写生字词,结合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杏花开花吗?你知道每年第一朵杏花开花在什么时候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竺可桢爷爷,他为了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整整等了一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出示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检查课前预习生字情况。⒈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多读字音读准,难读的字多读几遍。⒉同桌互查。⒊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⒋快速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了解第一次看杏花的过程。⒈自由读第1-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⒉小组讨论(学生可互相解答,教师只作点拨)。⒊引导学生体会:“弯下腰来”说明竺可桢爷爷平易近人。“习惯地问”、“我是问第一朵花是那天开的”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⒋指导朗读。四、作业:收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资料。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前半部分,知道了竺可桢爷爷第一次看杏花时并没有看到第一朵杏花的开放,他说:“那我明年一定要看到第一朵杏花”。那么,第二年他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放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后面的课文。二、学习课文第6-15自然段。⒈读第6-15自然段,想想你又从中了解到了什么?⒉学生交流。(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咐,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⒊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情境一:出示一副春景图,体会“吹皱”“吹醒”“吹绿”“吹鼓”的景象,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有感情的朗读第6自然段。情境二:创设对话情境,角色朗读,体会感情。①出示投影片。(提示:想象他们会怎样说?你从中体会出什么?)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②引导学生体会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可桢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③师: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引导学生体会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三、学习第16自然段,明确中心。⒈读第16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⒉小结:正如竺可桢爷爷所说,他是通过常年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⒊教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审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霜降,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式大自然的缩影。⒋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四、作业:课后观察大自然,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第一朵杏花教案(10)2.第一朵杏花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朗读课文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一(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二(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三(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 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 1.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2.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 第一朵杏花 精确 观察 一 丝 不 苟第一朵杏花教案(11)(一)一、教材分析本课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五、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第一课时目的: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1、出示教学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4][5](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2)指导读长句子。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举、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三、范读课文1、范读课文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四、指导书写生字1、注意点。2、学生用钢笔描红。五、布置作业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2、组词3、朗读课文第二课时目的:运用各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一、导入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3、指导朗读。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6、指名练读。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3、齐读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4][5](7—14)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第三课时目的: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进行片段写作练习。一、复习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段。二、学习第16自然段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4、指导朗读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三、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1、自由朗读课文。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学生讨论后回答。3、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四、总结迁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五、练写片段指导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自豪)地说:“刚才。”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肯定)地说:“是。”[4][5](二)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3、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3.指导朗读。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6.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7.指名练读。(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3.齐读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4][5]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4.指导朗读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五.总结迁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板书]第一朵杏花竺精确观察可桢一丝不苟设计意图: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第一朵杏花教案(12)第一朵杏花教案苏教版语文第八册课文《第一朵杏花》是一篇物候学的小故事。那么,相关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一、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第一课时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1、出示教学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1)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2)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3) 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2)指导读长句子。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3) 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三、范读课文1、范读课文出示分段提示:(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四、指导书写生字五、布置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第二课时(一)导入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3. 指导朗读。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5. 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6. 指名练读。(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3.齐读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4.指导朗读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五.总结迁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第一朵杏花教案(13)《第一朵杏花》的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竺可桢的生平及清明节和气象方面的有关知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竺爷爷,杏花开啦!”(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 )地说:“刚才。”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 )地说:“是。”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问:“什么事情呀?”孩子( )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 )问:“什么时候?”孩子( ):“刚才。”竺爷爷( )问:“是第一朵吗?”孩子( ):“是。”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4.整体回顾全文。第一朵杏花教案(14)小学语文《第一朵杏花》教案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竺可桢的生平及清明节和气象方面的有关知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竺爷爷,杏花开啦!”(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 )地说:“刚才。”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 )地说:“是。”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问:“什么事情呀?”孩子( )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 )问:“什么时候?”孩子( ):“刚才。”竺爷爷( )问:“是第一朵吗?”孩子( ):“是。”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4.整体回顾全文。第二课时(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2.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3.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很快进入文章的学习中。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运用文本提供的素材进行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达的欲望,这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好时机。另外,在教师精彩的引导下,鼓励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这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好手段很方法。尤其是教师设计的加提示语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写作的一个有利时机。让学生用一个成语对竺可桢爷爷进行评价,这也是考察学生理解课文的最好形式。拓展设计,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鼓励他们随时随地有搜集的欲望和习惯,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第一朵杏花教案(15)第一朵杏花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二.设计思路:1.把握教材特点。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在科学研究中特别重视调查研究,足迹遍布祖国各地,每到一处都不耻下问。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这篇课文讲了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也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把握人物特点,感受深刻道理,增长阅读兴趣。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课文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可桢意味深长的话,条理清楚,中心明确。课文语言清新流畅,生动鲜明。2.灵活处理教材。文中人物对话虽然比较多,但浅显、简洁,所以并不想按照课后练习中安排的,重点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而是重点用来指导写作中如何引用人物的语言,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经常写一些记叙文,又不太会引用人物语言。而培养学生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课文最后一节引用竺可桢的一段话总结全文,升华中心,无论是从语言工具的价值,还是从思想教育的价值,都有其记忆的必要,所以我决定让学生背诵这一节。3.凸显设计理念。①把教材当作例子,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挖掘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②以人为本,遵循常态下学生的一般阅读规律。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引领学生在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中,主动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认识的深化,兴趣的拓展。④回归朴实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行进在语言的基石上。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3.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5.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四.教学重点: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五.教学难点:整体感悟文字间的内在联系。对人物形象迅速准确的把握,对浸透其间的感情真切体会,对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六.教学准备:1.发放《竺可桢的自然日记》阅读资料。2.发放《詹天佑》阅读资料。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学习内容。二.初步接触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中心。三.简要介绍人物。图片、生平、成就。四.引导练读课文。1.引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理解课文的基础。2.学生自由练读。让学生自己说说练读方法与目标。4.抽样检查练读情况。让学生自己确定抽样方案。5.学生再次回报阅读收获。6.引导: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五.梳理课文板块。教师不作分段提示,让学生自己琢磨出课文板块。一般把课文分成三段。六.品读最后一节。1.挑战读。2.以采访挑战成功者的方式,让学生练习采访,并感悟读书方法。3.教师引领,提升学习方法:品词析句,读懂课文最后一节。哪些词语最让你心动?为什么?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为什么?4.小结:竺可桢的话鲜明地反应了他是一个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人;竺可桢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样一个道理。5.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节。七.积累文中词语。八.指导书写生字。1、重点观察分析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2、钢笔描红。第二课时一.激发研读兴趣。1.抛出问题:有人说课文的最后一节可以去掉,你认为呢?2.讨论解决思路。3.引导学生寻找课文内容上的前后共同点。4.引导得出结论。二.品读第一大段。1.分角色感情朗读。2.评读。3.引导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这段文字中最打动你心灵的词或句子又有哪些呢?主要抓您又来看花啦中的又等词,课后练习4-1和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两句话。4.引导感悟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三.品读第二大段。1.分角色感情朗读。2.评读。3.质疑:为何人物对话没有读错?引导:记叙事情时。有时可以省去人物语言提示语。比较一、二两大段中人物对话,体会记叙方法的多样性。4.想象,给课文补充提示语。5.练习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四.激发思考兴趣。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五.宽度拓展阅读。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竺可桢的自然日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2.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六.深度拓展阅读。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詹天佑》,找出詹天佑与竺可桢的一个显著的共同之处,在重要处做上记号,感悟出一个道理。2.交流:如果我们学会了长期、精确做事,那会怎么样?七.教学反思:1.让理性之光穿透课堂。语文课堂是一个极富挑战性、创造性的时空。所以,语文课堂需要探索,需要有理想追求的教师。肖川在《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文中说过: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这堂课就融入了我对语文课堂的理解:凸显学生主体,摒弃散漫对话;凸显心灵交融,摒弃外在肤浅;凸显语言味道,摒弃游离形式。步步踩实在语言的基石上,行进在文字之间,基本上做到了。2.努力构建课堂文化平台。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是课程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了我们不少启发。她所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如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她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这堂课的主题词是严谨科学家。在构建的这样一个主题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的体现。3.用链接穿越课堂时空。课堂应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中转站,链接过去的学习与将来的学习,才能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再局限在这篇文章里,不应再局限在教材里,要注意这篇文章与那篇文章,教材与我们自身和生活的世界之间的联系,要为学生打开通向语文世界的通道,让他们看到人类历史长河中若隐若现的文化之星,并吸引学生在课外大胆地去探索。这堂课在突破传统的封闭课堂上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4.精心琢磨引领的艺术。把引领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来探究,努力使学生的认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思维活跃,说得精彩,读得精彩。本堂课学生的个性堂飞扬,生命在课堂上得到成长。第一朵杏花教案(16)《第一朵杏花》教案模板教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学重点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学难点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学准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1、出示教学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2)指导读长句子。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学生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讨论画上的内容。读题。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学生读生字。学生读句子。学生读课文。三、范读课文1、范读课文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四、指导书写生字1、注意点。2、学生用钢笔描红。五、布置作业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2、组词3、朗读课文学生讨论给课文分段。学生写生字。学生作业。课题第一朵杏花课型新授课本课题教时数:三课时本教时为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运用各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3、指导朗读。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6、指名练读。说说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学生讨论问题?学生自由读,说说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学生讨论。学生练读。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3、齐读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学生听。学生读。学生讨论。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四、小结。五、作业学生作业课题第一朵杏花课型新授课本课题教时数:三课时本教时为第三教时教学目标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进行片段写作练习。教学重点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进行片段写作练习。教学难点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进行片段写作练习。教学准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段。二、学习第16自然段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4、指导朗读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三、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1、自由朗读课文。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学生讨论后回答。3、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学生读。学生读,说说读懂了什么?理解精确一词?学生读。学生读。说说得到了什么启发?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四、总结迁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五、练写片段指导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自豪)地说:刚才。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肯定)地说:是。学生读。学生说说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学生仿写。学生作业。第一朵杏花教案(17)课文《第一朵杏花》教案模板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3、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3.指导朗读。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6.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7.指名练读。(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3.齐读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4.指导朗读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五.总结迁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板书]第一朵杏花竺精确观察可桢一丝不苟设计意图: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第一朵杏花教案(18)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提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竺爷爷,杏花开啦!”(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 )地说:“刚才。”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 )地说:“是。”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问:“什么事情呀?”孩子( )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 )问:“什么时候?”孩子( ):“刚才。”竺爷爷( )问:“是第一朵吗?”孩子( ):“是。”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4、整体回顾全文。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此组别内的文章
- 甄宓:这个比貂婵还美的女人,活成了三国最大的悲剧
- 夏日长长,宜于读书
- 秦桧后人中状元,路过岳飞墓前留下2句诗成千古名句
- 黄庭坚:我七岁时,便用一双慧眼,将世事看穿
- 宋代词人王观对柳永不服气,下笔写一首词,结果成千古绝唱!
- 庄子:最好的活法,物质简单,精神富足
- 唐朝开创交通立法的先河:不可随意进出城门
- 《中山狼传》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文言文中的这五十个名句,比诗词还美
- 继承与发展国学文化作文(对国学继承有什么看法
- 求《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这本书
- 表示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功
- 两汉时期的师法和家法分别是什么?
- 你最喜欢的经典语录是哪一句?
- 我姓贾,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人?
- 什么是国学?易经算卦也是国学吗?
- 中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有哪些?
- 三公是三个三大是双公九大
- 历代中以杨贵妃和李隆基为主题的作品?
- 国学文化进校园书法(国学堂书法)
- 断章 赏析
- 写一篇作文350字题目一位好医生
- 当代有哪些杰出的思想家?
- 儒家思想对当时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数字五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有哪些
- 唐诗是国学文化吗(唐诗是国学经典吗)
- 国学机有用吗-乐谦国学听读机超实用
- 四面楚歌的典故?
- 国学文化山西(山西国学大师)
- 国学文化香炉里面放硬币(香炉里放硬币讲究)
- 孟子的文学成就和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 秦时名医都有那些??
- 百鸟朝凤笛子什么调?
- 从小学习国学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 泰戈尔都有哪些经典语句?
- 历史常识中为什么会出现诺亚方舟的传说?
- 先秦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及中心思想?
- 希腊创始人是谁?
- 先秦儒家文学思想及其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影响.
- 科举制度给知识份子带来了哪些严重伤害?
- 宋代国学文化(宋朝国学大师)
- 国学文化培训班宣传语(国学培训主题)
- 吕叔湘和王力,谁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更大?
- 民国最牛的国学大师是谁?
- 苏格拉底的历史地位和主要成就?
- 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 国学文化的名言名句摘抄(国学文化经典名句)
- 分析在两次大的改造中,儒家思想分别有了怎样
- 七上历史成语典故大全?
- 玫瑰国学文化(玫瑰的文化寓意)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