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档>国学>从百草园三味书屋课件(汇编3篇)

从百草园三味书屋课件(汇编3篇)

从百草园三味书屋课件(1)【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同时巧妙地运用对比突出主题。2、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探求各种知识;也揭示了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身心健康。【教学设想】1、安排两课时。2、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百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的生活情趣,写得具体、生动,是教学重点,应当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反复朗读成诵。对非重点内容,例如“美女蛇”的故事,只需略讲,至于私塾先生所念的书的内容,艰深难懂,要求学生读时分清句逗就行,不必多作解释。3、文章词汇丰富、篇幅较长,要布置课前预习。词语教学可以分散在两教时内完成。4、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一项体育活动,课后完成“思考和练习四”。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作者和《朝花夕拾》。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小节)并掌握这部分课文中的词语。〖教学内容和步骤〗一、作者简介作者和题解在纪念鲁迅先生(板书有着重号词语,下同,排列格式见板书设计总表)诞生一百周年的日子里,同学们都从报纸、电视、电影中看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形象。请同学们参照课文注①,具体了解一下鲁迅的生平。(学生读注释①)《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二、检查预习,给小黑板上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确凿 菜畦 桑椹 轻捷油蛉缠络攒珊瑚人迹罕至臃肿豁敛脑髓陌生三、学习新课1、启发学生分段,理清文章思路:这篇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两个片断,即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生活,文章可以自然地分成两部分,怎样分?(第一部分是第1~9节。写“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第二部分是第10~24节。写“我”在三味书屋的枯燥的读书生活。)2、集体朗读课文第1节。提问:⑴文章一开头介绍了什么情况?(文章一开始就扣住题意,介绍了百草园的位置、来历以及现在的归属。)⑵怎样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一句?(“似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起,好像是矛盾的,实际上精确地表达了作者特殊的心情——对百草园怀恋的深情。百草园确实只有一些野草,因此用“确凿”,但这个百草园只是童年留下的美好的印象,也许还不那么确实,因此,“确凿”前面又用了“似乎”。“只有一些野草”尽管可能有不确凿的地方,那是“我的乐园”倒是确凿的,“但……却……”表示语气的急转。)小结:第1节是课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百草园是“我”童年时代的乐园。3、默读课文第2节(或听录音),思考:⑴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⑵作者是怎样写这些景物的?⑶为什么作者能把这些景物写得具体、真切、生动?⑷读了这段文章,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学生可在书上划线作记号,准备回答。)4、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⑴提问: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何首乌”、“木莲”、“覆盆子”。)⑵提问:作者用了哪些确切的词语来描写这些景物的?(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上黑板在括号里填上确切的词语。)补问:①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季)作者描写春季百花园景物的方位是由低处到高处,写的是静物。②在百草园里听到鸣蝉长吟声,这是什么季节?(夏季)作者描写夏季百草园写的是动景,方位是由高处写到低处。③在百草园里能听到蟋蟀弹琴,该是什么季节了?(秋季)小结:记叙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井井有条,但又错综交织,浑然一体。作者是用什么句式把它们联系起来的?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勾画园中景色。用了两个“不必说”,这撇开的说法已经勾画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生趣盎然的百草园景物图。紧接着用“单是”一词提起,强调了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那儿还有惊险的蜈蚣,有趣的,(动物)还有何首乌、木莲、色味比桑椹好,形如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的覆盆子(植物)。⑶提问:在描写百草园景色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齐读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齐读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⑷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亲切感人?小结:这是作者对百草园景物作过细致的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⑸齐读课文第2节,读后说说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百草园有美好的景色,无穷的乐趣。)⑹教师小结:第2节里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描写百草园景色和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章处处表现出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5、指导学生朗读第2节。(朗读时要注意语调,要能表现儿童的情趣。)学生轻声读课文第2节,加深印象,迅速记忆,争取背诵。6、学生自读默记课文第3~6节并思考:这儿写了什么事?(写了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小结: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三层。这故事是带有神怪色彩的民间传说,结局是美女蛇被制服了。听讲这个故事,符合儿童喜爱惊险故事的心理,是儿时的一种乐趣。也是百草园是“乐园”的一个原因。(另一说法可供参考:作者写美女蛇的故事是要人们理解“我觉得做人之险”的道理。处在1926年的黑暗时代,要时时防备暗中有人算计;更要善于识破“美女蛇”那样伪善狡猾的敌人。这里作者横刺一枪,以“旧事”讽刺“时事”。)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2、预习课后读写的词语。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继续学习课文(第7~24节)2、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教学过程】一、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二、检查复习(给小黑板上加黑的词注音,正音,然后释义)鉴赏人迹罕至觅食竹筛秕谷系传授书塾渊博消释 宿儒蝉蜕人声鼎沸窦厥土倜傥金叵罗盔甲绣像三、指导学生学习新课1、齐读课文第7~8节,提问:这几节主要写了些什么?回答:写雪天捕鸟,(这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2、默读课文第7节,划出生动形象写出捕鸟方法的一连串动词:(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一连串动词,清晰准确地记下捕鸟的全过程,可见“我”的童年时代,对捕鸟十分爱好,这也反映了鲁迅小时的’广泛兴趣。)3、教师讲解过渡:文章第8节又描绘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童年时代对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钦佩的心情。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四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用哪段话过渡的?4、轻声齐读课文第9节:提问: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儿用了三个“也许是因为……”的排比句,对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进行推测,补叙园中孩子气的活动——毁泥墙,抛砖头等等,同时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的深刻眷恋和被迫离开它时依依惜别的心情。)小结: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五层,写离别百草园。由这段文章过渡,转入描写三味书屋的生活。“我”离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儿的生活情形是怎样的呢?第二部分写的就是我在三味书屋的生活。5、指导学习第二部分,思考:⑴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⑵“我”对先生的印象又怎样?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0~14节)后回答:⑴三味书屋的环境陈设:“一扇黑油的竹门”,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下面有“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这些呆板的陈设给人以单调、沉闷的感觉。这种环境正好与百草园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⑵我对先生的印象:“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境”。先生态度“和蔼”,且又听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因此,“我”对先生的态度“很恭敬”。小结:课文(第10~11节)是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一层,写三味书屋的陈设和“我”对先生的印象。6、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24节)(一人当“我”,一人当“先生”,一人读叙述部分。)朗读第2节时要注意引号里句子的句逗应该是这样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上九,潜龙,勿用。”“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请同学们加上标点)提问:⑴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⑵“我”在三味书屋的学习是怎样的?(在三味书屋,学生正常的发问和游戏遭到禁止,因此他们只能偷偷地到后面一个园中去自寻乐趣──“折腊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单调的:“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的教学方法:有“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教学内容:“有念……”“有念……”,“有念……”,是封建陈腐,艰深难懂、不适合儿童读的书籍。这里作者如实地描绘了一幅私塾生活的风俗画,一幅生动活泼的“闹学图”:“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当先生摇头晃脑读得入神时,学生做戏、画图,从中自找乐趣。这反映了孩子们的爱好同封建教育内容、方式不相容,表达了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的厌恶和反抗。)小结:这是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二层,写了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7、小结提问:你读了文章的第二部分(第10~24节)对三味书屋有怎样的印象?(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文章第二部分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四、总结归纳主题作者把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同欢乐有趣的百草园对比着写,突出了怎样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儿童时代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写,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并揭露、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五、归纳写作特点1、运用对比方法,突出文章中心思想。2、用词准确、鲜明、生动,抓住并突出了景物的特点。(以课文第2自然段为例)六、布置作业1、做“研讨练习三”。2、抄写课文词语。3、命题作文《童年趣事》。从百草园三味书屋课件(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内容教学目标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课时安排:3个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已学过他的作品《风筝》,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1.简介作者和作品。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二、题解:《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有以下的含义:a)“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b)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c)表明了作者由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三、检查预习。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确凿záo,菜畦qí 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 hú 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 脑髓suǐ,陌生mò。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渊博yuān 蟋蟀shuài 宿儒rú 蝉蜕tuì人声鼎沸dǐng 窦dòu 厥士jué 拗ǎo倜傥tì tǎng 金叵罗pǒ 盔甲kuī绣像xiù锡箔xī bó四、整体把握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1.先听录音,然后指定学生朗读全文。默读课文思考问题:a)前后两个生活片段各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b)两个生活片段中各写了哪些好玩的事情?说说你们的印象。c)圈出你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字词,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2.文章哪一部分写百草园,哪一部分写三味书屋?一、(1-8)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二、(9-24)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3.结合课后练习一(3)谈谈作者的感情。(这节课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提问: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引导:百里草园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讨论并归纳:[1]有趣的动植物(2)[2]神奇的传说(3-6)[3]雪地捕鸟(7-8)引导:你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印象?你觉得作者笔下的这位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讨论并归纳: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作者笔下的先生: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倾向第三条,最后一段话表现了对儿时生活的留恋)(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五.布置作业①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②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百草园三味书屋课件(3)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教学目标】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教学设计】一、导入原文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那么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名人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先生,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快速阅读原文(大约3500字)三、合上书,快速回想原文内容提问: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2、原文提到了哪些地点?3、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板书:乐园四、分组讨论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五、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六、提问1、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2、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小结:“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六、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板书:学堂七、小组讨论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3、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板书:成长。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原文,说说你的见解。八、巩固下面我们再一次认真看原文,请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九、练习下面我们再回到原文中去,文章写得非常美,我们大家找一个值得你学习的句子,模仿它写一段话十、拓展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乐园 学堂成长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5242 用户总数
  • 35436 文章总数
  • 142346563 浏览总数
  • 38 今日发布
  • 2262 稳定运行
立即加入

加入本站VIP,全站资源任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