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美丽的春城昆明的西南面,有一个水光潋滟的高原湖——滇池。在烟波浩渺的滇池湖畔,有一座雄奇瑰丽的阁楼——大观楼。
大观楼是一座蜚声天下的名楼。虽是一座楼,因为其巨大的名声,早已辟为一个公园。一九九八年,为迎接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省市政府投入巨资,将原地拓展,建成了总面积七百余亩的大观园。园中楼阁掩映,小桥横卧,杨柳低垂,绿草如茵。有剑拔的芦苇,满池的芙蓉,绽放的睡莲,葱茏的花木。美丽景观,娟然如画。
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时任云南巡抚王继文经过斯地,见山色湖光,如诗如幻,遂鸠工庀材,于此兴建阁榭亭台。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其撰写长联,由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道光时期,此楼增建为三层,为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的旧时风格。后由咸丰帝题“拔浪千层”的匾额。尔后时势动乱,长联与此楼迭遭兵燹。光绪十四年(1888年),此楼重修,一直保存至今。一九八三年,大观楼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0一三又年被确定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观楼,飞檐斗角,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蓝底金字的长联挂在大观楼正门两边熠熠生辉: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写登楼所见的旖旎风光,似一篇优美的风景游记。先写四方所见:东向,金马山似神马在奔腾;西看,碧鸡山像凤凰在飞行;北眺,蛇山如灵蛇蜿蜒起伏;南望,鹤山如白鹤展翅翱翔。既而写青蟹似的岛屿,碧螺般的洲渚,鬟髻鬓发般的绿树垂杨;更进一步写漫天的水草,满地的芦苇,翠绿的小鸟,绯红的霞光,金黄的稻谷,阳光下的广阔沙滩,盛夏的乍放莲荷,三春的依依杨柳。联中有远景,有近景;有鸟瞰,有俯视;有总体概括,有具体描摹。江山如画,令人心旌摇曳,逸兴遄飞。下联回溯云南的千年风云,似一副历史长卷。昔年的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开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大军收复洱海,立铁柱以标功;宋太祖手挥玉斧,将西南划在大宋疆界之外;元世祖忽必烈率十万大军南下,用革囊做成筏子,横渡金沙江,消灭了存续三百余年的大理王国,从而统一了云南。无数封建王朝兴衰更替,不过是“暮雨朝云”,最后只剩下“断碣残碑”,横卧在“苍烟落照”之中。以此隐喻,眼前的大清王朝将来难道不是同样的历史命运吗?全联气势磅礴,融骈赋诗词于一炉,主旨含蓄深刻,文笔汪洋恣肆,风格沉郁顿挫,音韵和谐上口。赏读再三,令人拍案叫绝!此联问世以后,差可声震梁木,响遏行云。一时之间,天下文人墨客,竞相传抄,继而惊动了朝廷。后来的云南总督阮元从长联中嗅出了孙髯翁的叛逆气息,于是煞费苦心,擅改对联,留下千年笑柄。
此联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天下第一长联”。一百八十字的对联,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第一长联。(真正最长的对联是钟云舫的《题四川江津楼长联》,洋洋洒洒一千六百一十二字)只因其立意高远,遣词精工,属对工稳,而为后世所传诵。与其说是“天下第一长联”还不如说是“文采风流第一联”。毛泽东主席评价其“从古未有,别创一格”,且能熟练背诵之。六十年代,陈毅元帅游滇池时,曾赞颂联中揭示的历史规律:“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数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董必武在游昆明大观楼后亦有诗云:“昆明大观楼,一揽湖山胜。髯翁长联语,今古情怀罄。”
据历史传说,此联的作者孙髯为一介布衣,陕西人,少时随父旅居昆明。因为生而多须,故取名为孙髯,字髯翁。他自幼聪慧,饱读诗书,胸有奇志。曾参加童试,目睹考生被搜身后才放入考场,说这是“以盗贼待士也,吾不能受”,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他博闻强识,年轻时就与社会名流酬唱诗词,名噪一时。他不仕科举,终身为一介平民。他喜好梅花,曾自刻一印章——“万树梅花一布衣”。他游历民间,所到之处,目睹了朝廷的横征暴敛和百姓的颠沛流离,虽痛心疾首,却束手无策。当他登临大观楼,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奔来眼底,千秋历史聚涌心头。于是研墨挥毫,成就了这副旷古绝今的佳联。用“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来形容孙髯翁此联,我想是最恰当不过的。联中展现了一种俯瞰历史、融通古今的浩瀚情怀。这情怀,融入了山水草木,人物风流;融入了千年往事,万古烟云。无怪乎郭沫若评价其“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是历史赋予了孙髯翁惊人的巨笔,惊人的文采,惊人的历史洞察力!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古往今来,无数帝王将相,无论其金戈铁马,指点江山,叱咤风云,一旦撒手而去,终将为“一抔净土掩风流”。昆明的历史上,无数风云人物,曾经建立了可歌可泣的烈烈丰功,有几个为后人所熟知的?英名终将逝去,足迹终将湮灭,真正流传于世的,唯有千古传诵的文章了。而真正横空出世的文章,足以让一个名不经传之地溢彩流光。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因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而名扬四海;豫章古郡的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誉驰古今;山西的鹳雀楼,因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而冠绝瀛寰;永州的山山水水,因为有了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永州八记》和诗歌《西岩》《江雪》,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慕名而至,访古寻幽。至于大观楼,论其风格,与全国各地数以百万计的楼阁相比,并无领异标新之处;话其雄伟,不过三层结构,还不到二十米高;揽其四境风光,门迎广阔滇池,后为熙攘闹市,也并无特别之处。然而,这寻常的阁楼,自从有了孙髯翁的旷世长联,其芳名美誉,早已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并驾齐驱了。五湖四海的文化游人,来到昆明,总要寻访大观楼。而一旦身临其境,定会浅吟低唱,细细品味大观楼长联的无穷神韵;继而登楼远眺,发一番思古之幽情。从这一意义上说,大观楼由于文采风流的第一联,足可与天地比寿,与日月同光!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