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之下,卢沟桥在秋阳中静默着,像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默默地矗立在永定河上。
我有点恍惚,恍若在梦里,八十六年前,日本鬼子就是在这座桥上,向我国发起了进攻。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九一八、卢沟桥事变,那是我们的国耻。从那时候起,遥远的卢沟桥,就成了我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军擅自搞军事演习,到了夜晚,谎称一名士兵失踪,要进入卢沟桥对面的宛平城去搜查,遭到了守城团长吉星文的拒绝。日军恼羞成怒,随即包围了宛平城,在八日黎明,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起了进攻,吉星文率部下奋力还击,卢沟桥上枪声大作,硝烟弥漫,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也叫七七事变。
走进卢沟桥纪念馆,各个展室的墙上,都贴满了黑白图片,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带我走进了遥远的时光里。
在金朝之前,古人过永定河,都是走浮桥,或船渡,河水湍急,挑着担子,牵着战马,一步一晃一摇,不安全,也不方便。为了军事需要,为了行人方便渡河,金大定二十八年,朝廷决定在永定河上建一座石桥。第二年开始建,三年后完成。卢沟桥是石造连拱桥,我国四大古桥之一,位于北京丰台,是进出北京的西南门户,在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交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八百多年来,卢沟桥经过风雨的侵蚀、战火的洗礼,早已斑驳不堪,伤痕累累。各个朝代的不断维修,才使它一直矗立在永定河上,承载着过往的行人与车辆,行使着自己的使命,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才停止使用,被保护了起来。
走出纪念馆,远远地望过去,只见白色的卢沟桥,有十个桥墩,十一个桥孔,两侧桥头是雁翅面,并呈喇叭口形,桥头各有华表一对。
走上大桥,首先看到桥面中间拱起,呈弧形,且凹凸不平,两端较低。我以为是年久变形了,其实不然,是花岗岩条形双层石板下,铺垫了椭圆形铸铁所致。
其次,映入眼帘的是形态各异的石狮子,一个个神气活现地端坐在石桥栏杆上,注视着过往的行人。
为了保护桥体,在石栏杆外,大约一尺的地方,立上了矮矮的铁栏杆。我探着身子,轻抚着石栏杆,望着一根根望柱上的石狮子,思绪万千,这些精雕细刻的石狮子,包含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古人的心血,都是匠人们一点点雕刻出来的。仔细去看,石狮子有大有小,有的瞪着眼,有的抿着嘴,有的歪着头,有的笑容可掬,有的愤怒不已,形态各不相同,又惟妙惟肖。有雌狮子戏小狮子,有雄狮子玩绣球,还有大狮子身上刻着小狮子,小到只有几厘米。
卢沟桥上到底有多少石狮子?据说是数不清。六十年前,文物工作者在登记时,数了485只,可在之后的复查中,又多出了16只,总数为501只。
有人不信,偏要去数一数,数来数去,末了也数不清。我在桥上就看见一位大妈,不顾秋阳的暴晒,头上冒着汗珠,躲避着来往的行人,在桥上边走边数,那认真的劲儿,不亚于数钞票。到头来,也不知数清楚没有。
九一八事变后,我国多方土地失守,日本鬼子先后占领了北平的北面、东面和南面,只剩下了西南面,并在周边不断滋事,目的就是占领北平。卢沟桥事变,是日军故意挑起的,导致侵华战争升级,达到侵略全中国的目的。
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积极行动起来,通电全国百姓,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不当亡国奴,一起抵抗日军的侵略。
当时,蒋介石对日军的侵略,怀有消极的态度,还借机加大了对红军的打击,民生怨道。日本兵践踏我国土,烧杀掠抢,无恶不做,使百姓深受其害。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华儿女浴血奋战,抗击了日寇。
站在桥上,桥下的河水在汩汩地流淌,遥望北面的平汉铁路,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八十多年前。
卢沟桥战斗打响后,为了避免事态发展,守护北平的29军军长宋哲元派市长去调查。果不其然,日本士兵失踪,是日本鬼子的预谋,当时,在宛平城里的确有名日本兵在徘徊,驻军驱赶无效,直到枪声响起,他才自行离开了。
市长正与日本鬼子谈判,日本军队就发起了进攻,一次次进攻,都被吉星文部下抵抗住了。吉星文命令部下要守住卢沟桥,并向南京发电报,向蒋介石汇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南京政府开会商议后,责令外交部向日本方提出抗议。
日本答应停止进攻,还达成了停火协议。暗地里却从河北、天津调来大量军队,还有大炮坦克,准备进行更大的进攻。南京政府觉察到后,发电报给宋哲元,命令他要守住卢沟桥,丝毫不能退让。
可宋哲元却认为,停火协议都达成了,日军就会停火,还把驻军撤到了长辛店和横门。
不料,11日那天,日军用大炮猛烈轰击了宛平城,百姓死伤无数,团长吉星文也负了伤。仅接着,日军又出动飞机扫射,战火一直蔓延到八宝山、廊坊,29军因为分散在各地,只能被动应对。
这种局势,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焦急,都打到家门口了,决不能坐以待毙,7月17日,蒋介石才在庐山正式发表《抗战宣言》,宣告抗战到底。
日军集结军力,大举向北平进攻,占领了廊坊、昌平、汤山等周边地区,29军将士拼死抵抗,可难以抵制日军的火力,伤亡极为严重,仅7月28那天,就有五千名战士伤亡,其中一名副军长,两名师长殉国。
只隔了一天,天津也失守了,短短二十天,整个平津地区就落入了日寇手中。为了救国,国共开始合作,号召全民族抗日。
小日本国土小,人口少,竟然敢侵略我泱泱大国,还不是因为我们穷、我们落后、我们内战不断吗?我没有经过失去家国的痛苦,却听妈妈讲过。妈妈在世时,一看抗日连续剧,就对我们说,她五六岁时,一听说日本鬼子要进村了,乡亲们就扶老携幼纷纷躲进包谷地里或山里,一连几天都不敢回家。等日本鬼子走了,回到家里一看,一片狼藉,有的人家里粮食被抢走了,鸡鸭也被抢走了,有的人家里房子被烧了,成了无家可归的人。妈妈说,日本兵太坏了,与电视剧里演得一模一样。
全民抗战八年,才将日本人赶出了中国。八年不算长,可身陷水深火热之中,是何其的难熬。八年抗战,有多少抗日将士血洒疆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又有多少无辜百姓死于日本鬼子的屠刀下。南京大屠杀,我们同胞死亡无数,这家仇国恨,永远都不能忘记。
呜!火车的一声长鸣,使我回到了现实中。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八十多年过去了,早已物是人非,只有卢沟桥还矗立在永定河上,无声地述说着这里发生过的一切。
走下卢沟桥,左边一个碑厅,碑上书写四个大字:卢沟晓月。走进细看,顿时为我的无知感到羞愧,卢沟桥不仅是著名的古桥,承载历史的英雄桥,还是北京著名的景点。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卢沟晓月,是燕京八景之一,有诗意的名字,也好有意境。
每当拂晓时分,卢沟桥上的一轮明月,格外妖娆迷人。金朝的完颜璟皇帝,被这美景所迷恋、所倾倒,取了个“卢沟晓月”的雅号。
黎明时分,站在卢沟桥下,仰望天边那轮明月,倾诉心中相思,寄予祝福祝愿,月亮走,心也会随着走。想想都美。
清朝的乾隆皇帝,也喜欢这一美景,1751年,专门把卢沟晓月四个字,题写到了这块石碑上,这是乾隆皇帝的手书。
走出景区大门,马路对面就是宛平城,与卢沟桥遥相呼应。当年日军用大炮轰、飞机炸都攻不破的宛平城门,我只用五分钟,就走了进去。
城里红旗飘扬,歌舞升平,一派安然的景象。
祖国强大了,国泰民安,却也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卢沟桥上的战火。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