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档>文学>【流年·隐】走进深山识丹霞(征文·散文)

【流年·隐】走进深山识丹霞(征文·散文)

【流年·隐】走进深山识丹霞(征文·散文)
苏轼有诗句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人在深山,视野为峰峦所遮挡,看到的,只是一部分峰峦丘壑,无法尽览全貌,难免有片面性。
  
今年十月十一号那天,我第二次到张掖七彩丹霞,却有和苏轼相反的体悟:不识丹霞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外。
  
我这样说,跟2009年6月到丹霞一游有关。
  
那一次,我和几个人,在从南疆返回齐鲁大地的路上,于新疆与宁夏的分界站桃园下了车,先游了嘉峪关、阳关、玉门关,最后,去张掖看七彩丹霞。
  
到张掖,租了一辆出租车。车到丹霞山口,只见几座简易房,一两个景区工作人员,不见游客。下了车,问景区工作人员,说是淡季,没有旅客,景区不开放。只好悻悻作罢,站在景区外面,仰望触目所及的石岩。
  
当时,天色阴郁,几排石岩红得发暗,毫无七彩斑斓的样子。往里走了几十米,依然平淡无奇,拍了几张图片,匆匆而别。所以,从那以后,我脑子里便有了印象:所谓七彩丹霞,不过尔尔。
  
这一次,临出门之前,我在网上搜了一下,看见图片里红黄白绿蓝缤纷灿烂的岩石,还将信将疑,觉得是后期制作的效果,应该有夸张和渲染的成分。
  
可是,坐景区旅游车,到七彩仙缘台,刚下车,就让我眼前为之一亮。
  
天色不算太晴朗,放眼望去,彩色丘陵波澜起伏,近处的丘陵,深深浅浅的朱砂色、棕色、赭色、柠檬黄、咖啡色等等,或一片一片,相互融合;或一层一层,彼此堆叠。远处丘陵,又有深浅明暗的蓝色和绿色。远近呼应,连绵不绝,宏阔而壮观。
  
想起我十四年前在景区大门外看见的情景,便感觉新奇许多。
  
到了七彩云海台,天色更明朗。纵目远望,更加丰富多彩,前面所列举的颜色之外,又有白色蜿蜒其间。深浅、浓淡、明暗,也愈加变幻无穷。山岩斜耸,岩岩错列,层次错落,起伏跌宕,真的是浩如云海,气势磅礴。
  
有一片朱砂色石岩,比其它颜色重,且岩顶凸起在起伏连绵的丹霞之上,犹如灵猴崭露头角,远望云海。有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灵猴观海”,这名字,起得还真恰如其分。
  
又望见一片大小各异的扇贝状石岩。扇贝的上缘是白色,慢慢过渡为棕色,越往下,颜色越重。这一片景观,被称为大扇贝景观。
  
另一片,七个大扇贝石岩,并列一排,犹如大佛端坐。大佛下面,数不尽的棕色石岩,高高低低,密密麻麻,犹如僧人躬身揖拜,故名众僧拜佛。
  
一步一景,活灵活现,给丹霞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让我兴奋不已,彻底颠覆了十四年前的旧印象。
  
到了七彩锦绣台,感觉那里面积最大,色彩最丰富。
  
西斜的太阳从灰云里露出了脸庞,斜晖照耀,不同色带沿山势铺展陈列,斜晖照耀山体,山峰像是披上了一件绚丽多彩的轻纱,似锦如绣,熠熠生辉,红棕黄白,层理交错,分布均匀,线条流畅。便想,这里被称为“七彩锦绣台”,也是名实相符呢。
  
心里,由兴奋转为沉醉痴迷。
  
到了七彩虹霞台,太阳西斜得更低,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远望连绵不绝的七彩丘峦,犹如七彩虹霞披覆。
  
眼前的一条丘壑,七彩尤为清新绚丽,流水般婉转,一直流向远方,望也望不到尽头,很有纵深感。
  
移步换景,眼前出现一处极像“小布达拉宫”的景观,高高矗立在一片白色岩峦之上,它的前面,是色彩艳丽的七彩丹霞,背后,有起伏连绵的白色岩峦,有许多布达拉宫一样的堡垒,更远处,黛色山峦参差错落。这个景观,让我感觉神秘庄严,令我肃然起敬。
  
深入七彩丹霞,主要浏览了这四个主要观景点,让我真正观察到七彩丹霞的内涵美。
  
七彩丹霞,是造物主精心创作的色彩斑斓的天然图画,每一种颜色,每一处彩岩,都是他精心绘画的结果;七彩丹霞,还是造物主精心创作的诗篇,镌刻大地年轮,记录时光流转,歌咏地貌变迁;七彩丹霞,是大自然的调色板被撒满了涂料,让人赏心悦目;也是沧桑巨变的地质宝库,激发人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之心。
  
张掖七彩丹霞,被命名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真是名副其实。
  
我先前没有走进丹霞深处,就枉然断言,不过尔尔。实在是武断了。
  
盲人摸象,不管是说像柱子,还是说像蟒蛇、像扇子、像一堵墙、像一根绳子,总算是摸到大象身体的一部分,而我,没有走进七彩丹霞一步,就说“不过尔尔”,实在是连摸象的盲人都不如。
  
先秦荀子的《劝学》里早就说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就是讲的要想深入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奥秘,必须深入进去,细致观察。不登不临,妄下结论,谬误难免。
  
七彩丹霞,虽然面积很大,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但是,它隐在戈壁深处,群山之中,不深入进去,哪里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又想起《三国演义》里的“三顾茅庐”。当年的刘备,如果没有一点锲而不舍的精神,三顾茅庐,哪里会见到“卧龙”先生本尊?哪里能觅得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盖世奇才?那里能谋得三分天下的奇策?
  
而陪他一起拜访诸葛亮的关羽,两次没见到卧龙本人,说他也许是徒有虚名,明显也是妄下结论。我站在七彩丹霞景区大门之外,就判定“不过尔尔”,和关羽说诸葛亮“徒有虚名”,何其相似乃尔?
  
不管是赏景,还是察人,道理相通。
  
深入事物内部,细致观察探究,才会真正了解其本质。没有走进事物大门一步,对里面的景象就妄加揣测,很可能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游览丹霞,我拍了不少图片,制作成美篇,发出来,很快被加精,点击量迅速超过一万,博得不少点赞,还有精彩留言:“鬼斧神工”“天然合成”“美景如画”“美不胜收”“美爆眼球”,都是溢美之词。
  
临行之前,我怀疑别人发出来的七彩丹霞图片有过滤成分,失真。真深入实景内部,深入细致观察,让我明白了,图片之美,固然有拍摄角度、光线选取、画面剪裁、色彩微调等艺术加工,但是,如果不是有七彩丹霞的天然美景做底子,再做艺术加工,也是枉然啊。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5242 用户总数
  • 35436 文章总数
  • 142388141 浏览总数
  • 32 今日发布
  • 2263 稳定运行
立即加入

加入本站VIP,全站资源任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