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月里,人们最喜欢的就是月光。
因为八月有个中秋节,中秋节就是吃月饼赏月光的好时候。一家人团聚,坐在院子里,对着月光,摆下香甜的月饼,泡上可口的山茶,对着月光里的嫦娥、玉兔,吴刚喝起来,吃起来,谈起来,唱起来,跳起来,笑起来,向天上的神仙们汇报一下普通人的幸福生活,那真是很有趣味,也很有意义的事情。
还有,我们一边对着月光吃喝,对着月光谈笑,对着月亮里的娑罗树,仿佛也可以听到嫦娥的歌声,看到嫦娥的舞蹈,看到那玉兔捣药的表演,听到那吴刚伐桂的故事,与神仙交流,那真是一年中很有兴味的事情。其实这些都是一种美好的想象,谁也不知道月亮里的玉兔,嫦娥,吴刚是真是假,更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一切都是人们的想象。
在我们乡下,八月十五的夜晚,还有最好的游戏,就是去地里“摸秋”,“摸秋”是偷盗的美名词。你悄悄跑到别人的瓜地里,偷几个南瓜,搬走几个玉米托托,别人是不会骂你的,相反人家还高兴,说是你看得起他们的好东西。其实,我们的“摸秋”也不过是一种习俗游戏。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庄稼,有了自己的生活,谁还会去干那偷鸡摸狗的事儿。即使偶尔行动,也就是当着好玩而已!“摸秋”就是在抚摸一种幸福的感觉。
在八月十五这天夜晚,有月亮才有想象。因为想象,也许就是现实的真实。在这天的夜晚,在美丽的月光下,人们除了吃月饼,喝糖水,讲故事,会情人等活动以外,还有在月光下劳动的人们。
我记得我的父亲就是爱在月光下劳动的。父亲最爱在月光下割稻谷。月亮东升,父亲就开始磨镰刀,在一方大磨石上,父亲来回拉动镰刀,不时还沾一点水在上面,“哗啦!哗啦!”的一阵拉动,那些斑点和锈迹都融入水中,镰刀就闪亮起来,对着月光一照,银晃晃的,寒光夺目,仿佛镰刀也是月亮。父亲说:人生也要经常打磨,不要让它生出锈迹来。父亲的话含义是深刻的,他照亮着我们的人生。
父亲磨好镰刀,就到稻谷田里割谷子,他借着明亮的月光,弯下腰去,连连的挥动镰刀,镰刀沾着谷草,发出“噗嚓,噗嚓”的脆响。一行行稻谷倒下,成排的躺着,等待第二天的搭谷。父亲在月亮的照耀下,干的非常起劲,他说:“月光明亮,没有太阳的灼热,干活最是得劲!”其实,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割谷的哪里只有父亲一个人,家乡百十个人都是在月光下劳动。
在月光下劳动的还有那些乡村篾匠。篾匠在月光下挥动篾刀,破竹,划篾,用灵巧的手编织箩筐,背篼,制作刷把,撮箕等等。有儿歌唱道:“大月亮,小月亮,哥哥起来做篾匠……”篾匠们抓住收获的季节,利用夜晚加班,多多地编织出农家需要的用具。一来满足收粮的需要,二来也给自己多多的找来酒钱和油盐钱。除了这,他们还有一个主要的,就是收获月光下劳动的快活。
在月光下最优雅的是那些乡村诗人。他们欣赏“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的雅趣。这些乡村诗人名不见经传,诗不登大堂,就是一种单纯的文字消遣。这些诗人,在月光下喝酒,在月光小吟诗,有的单独成颂,有的与友人同吟,自由、简便,惬意。他们的诗作随意在月光下发挥。“小小船儿两头尖,一闪一闪在蓝天……”诗人们的诗作世代被儿童们传唱,这就是乡村诗人的幸福!诗歌是思想的花朵,就在这不经意间,诗人的某一诗句就成了千古名篇!
还有月光下的祭奠,也是很有乐趣的。人们对中秋节很崇敬,也就铺排得相当郑重。母亲把炖熟的腊猪头插上筷子,端到月光下的供桌上,让先人们品尝。腊猪头散发的热气和香味给中秋的夜晚营造出特别的氛围。供桌四周还有可口的小菜,父亲把水酒到在瓷碗里,嘴里念念有词,那是再给先人敬酒,一缕闪着月光的水酒,瞬间熄灭在月色中,在地上缩小成一滩汁液,芬芳的酒气随即而生,我想象此时先人们在月光下愉快的闻香视色,言谈吃喝。母亲点燃冥纸,纸的灰烬在夜风中翻飞飘舞。等待先人们吃好喝好,悄然无声的离开供桌。母亲才重新收拾打整出一桌美菜佳肴,我们一家人团座,在月光下享受着新的生活。
银光泄地,粼粼如水,月光下发生的故事让我有特别纯净的感觉。月光,让我经常在孤独冥思的夜晚怀念美好,心里也总是弥漫出淡淡的甘甜。
可惜今年的八月十五没有月光,阴雨从八月初十就一直飘零,八月十五这天,竟然暴雨滂沱,从早下到晚,山溪涨水,泥石滑坡,造成不少的灾害,直到八月二十二日还在下着,一直都没有月亮。没有月亮,但是人们都还要过中秋,吃月饼,祭奠祖先,想象着这一夜的花好月圆。有的人家还要借中秋节大开整酒的宴席……看来中秋节,并没有被月亮的有无所左右,在人们心中,它就是一个节,人们心里都有一轮想象的月亮。
今年的中秋节没有见到一丝丝月亮,那些月光下的美好回忆不能再现,只能是一种想象。这一夜我也在想象月亮,想象自己在月光下吟诗:“今夜/最美的/是天上的月亮/还有一个/倾听蝉音的/乡土诗人。”
无论阴雨,无论有没有月亮,生活总是美好的,总是值得回味的。
2023年10月10日于卧薪斋原创首发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