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儿子收到大西北寄来的录取通知书。8月底,是入学报到的时间。此时,炎炎夏日已近尾声,金秋的凉爽如约而至,乘着这好气候,陪儿子北上兰州。
前些年,二哥的女儿读兰州大学时,兴义有达兰州的航班,疫情产生后,取消本次航班,至今尚未恢复。8月30日我和儿子从盘州乘坐高铁出发,经贵阳、绕道成都、重庆,在陇南进入甘肃地界,乘坐时间十五小时,行程两千多公里,8月31日早晨,抵达西北重镇兰州。
这所普通的高等学府,对新生入学安排非常周到,租用许多大巴车在车站接送入学的新生和护送孩子来校的家长。校址在兰州市榆中县夏官镇夏官村,距离兰州市区四十多公里,乘车一个多小时。车内来自东西南北中的学子和家长,跨越山川,风尘仆仆中,仍然不忘展露出他们满意的笑容。在各乡音方言的谈吐中,不时的绽放出家长们护送孩子上大学快乐的笑声。
儿子在学校排队办理相关入学登记时,旅途劳累的我,也很想在校园中走走看看。占地近1800亩的校园,有自行车和小电动车,扫码便可使用。可只有放慢脚步,才能看清楚大楼上标注的名字和承载的元素。“鸟巢”体育场,据说是西北高校中最好的体育场,我乘坐的大巴车进入该校园时,通过窗口目睹其外观的体积和容貌。
我发现,在校园中走动的人流中,除学子的父母,其中可能还有学子的亲友和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如赶乡场似的人群在校园中涌动,成了我目光中的临时一景。一所普通的大学,没有985的光环得到社会群落的关注和敬畏,没给家长带来多少荣光。可它不影响家长护送孩子的步履,也没阻碍家长们来校的通道。我审视着开学的第一天,如我一样的家长们,惊心动情。原来父母的爱,不在于孩子弄出多大的声响,只要孩子朝着一个正能量的方向走,就赠送了父母一段自我取悦的时光。
林立的楼盘,富丽堂皇的校园,却不像世俗中的繁华,需斟酌之后方可靠近。因儿子与它的缘分,将我召唤到它的跟前。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二哥的孩子读兰州大学(985),我的孩子读西北民族大学,同在一个大学城-榆中校区,两校相隔只是中间一条公路。两千公里之外的兰州,不同时段培育着我弟兄俩的孩子。我认为这是某种因缘在发力,理由虽有些牵强,我不觉得。
高考之后,儿子淡淡说出一句,请不要太过担心,普通本科大学还是可以录取的。对我来说,这只是橄榄枝而不是定心丸。在等候通知的这段时光里,他的同学来家里玩,饭前饭后打着游戏取乐,饭桌上谈笑风生,玩得非常的开心。能否考取大学,事关他们的前途命运,我在他们几位同学的交流中没有听到一句有关高考话题的议论。
或许他们这一代人不像父辈那样的瞻前顾后,已经从骨子里俭省了太多的取舍。没有父辈们的阅历,也就没有那么多得失的咀嚼。在大大咧咧中倒显得从容,自觉或不自觉中摒弃了许多隐忧,轻松获得局部躺平。
得知儿子高考分数后,我马上告诉大哥、二哥和小弟。征求才高识广的二哥和才华横溢的小弟的意见,填报哪些专业比较适合。在填报志愿时,我将孩子带到二哥家,得知孩子喜爱的专业,喜欢到外省省会城市去读书的愿望以后,二哥用笔勾画讲解,悉心分析,填报西北民族大学等志愿,由孩子自己选择填报喜欢的专业。
出发兰州的前几天,二哥转告他女儿的话,兰州多旱少雨,气候干燥,紫外线强,要买一点护肤品带上保护皮肤。孩子的妈妈得知情况后,马上就要就去买护肤品,儿子坚决不要,那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两院院士和教授及外国学者们,长年都在兰州工作,一个年轻小伙没那么脆弱,他妈妈也就不再坚持。没想到孩子妈妈还是将护肤品买来了,孩子在准备出发前装箱行旅时,将护肤品装箱。是的,装箱带上,就是带上妈妈的一份关爱。
走在校园里,十多个小时旅途的疲惫和困倦,马上就被切换过来,乐观的心情油然而生。我为了加深记忆和印象,用手机镜头拍摄这些铺展有序大楼的功能,以便我敲打键盘书写兰州之行时,逮着遣词造句的物象。
步履还在进行心情正热,儿子来电话说,入学登记手续办理完毕。偌大的校园,我的脚步万不及一。陪同儿子在其寝室铺理床被后,在学校食堂午餐,然后,我和儿子乘坐学校安排的免费大巴车返回兰州市区。
入住宾馆后,接到二哥的电话,建议我在兰州玩几天,指示兰州附近的几个景区景点,叫我去走走看看。我和儿子来到黄河第一桥,中山桥。穿越兰州城区的黄河,在这一段,水势平缓,将一路奔来的咆哮收敛,有一种贴近人情的旋律,像兰州市民一样和顺可亲。我和儿子各自在中山桥上举着手机上的摄像头,东西南北拍摄,记录着黄河奔流的瞬间。在中山桥下,父子俩伸手摸一摸黄河水,没固有印象中那混浊和污泥,当天的水质还比较清澈。
兰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经古今战火等多种因素的践踏和打磨,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光秃秃的兰州山脉,生态十分脆弱,少了山清水秀,不像我们贵州的山青地绿,目睹时还是有些须冲突感。荒芜和辽阔的山脉,透出彪悍和壮美;在粗犷中又可理解为苍凉,独具魅力,显得磅礴大气。兰州得到了大黄河的陪伴,哪怕是很贫瘠的土地,兰州人也活出了一道屏障,活出了顽强。餐馆中回族小白帽下的一脸笑意,是一道风景,不逊色兰州拉面。兰州高铁西站,雄伟壮观,现代气息浓厚,交通衔接完备,不像兰州火车站那样老旧的脏乱差。
在的士车上,儿子说沿途看到许多的兵营。兰州自古就是我们国家的兵家要地,清代的陕甘总督驻节兰州,晚清大臣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时率领清军抵抗俄国的入侵,收复和保卫国家的西部领土,左宗棠的伟业丰功,彪炳史册。几年之前,兰州就驻扎着兰州军区的司令部。军队体制改革后,撒并建的现在,西部战区陆军总部驻防兰州。吩咐儿子在课余时间到陕甘总督署原址看看,多了解一些兰州古今的政治、军事、历史、经济。
回到学校后,儿子说第一时间去逛图书馆,接近二万平米的图书馆大楼和内中的藏书,从儿子给我发的信息内容,看得出他非常满意。大学图书馆的高大上和存放的高头讲章,不像中学图书馆那么袖珍局限,满意自然形成。我对儿子说,要充分利用课余博览群书,不能将时间和精神体积放在一部手机的玩乐上,浪费绝佳的阅读时光。
西北民族大学,下设二十多个院校,儿子在读化工学院理工科。儿子说,有一位初中同学在读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一位高中同寝室的同学读土木工程学院,假期回家及返回学校时在一起,能相互照应而不寂寞。儿子还说,已经联系好在沈阳、济南、南京、都匀、遵义读书的同学,国庆节从四面八方去到北京天安门看升国旗,游览万里长城等。我赞赏儿子在国庆节假期的安排,趁着挺拔的身板,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必要的。
在电脑上搜索建立在榆中县夏官村这个大平坝子中的西北民族大学,校园似椭圆形。承载着三万多师生的工作、学习、科研和生活,我熟悉的云南省和贵州省,有许多的县城,常住人口还不及三万人。仔细察看平面图,寻找已走过的地方,只是冰山一角。褐色大山脉下的夏官村,犹如一个胎盘,孕育着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这对孪生姐弟。猜测当年的选址者独到的眼光,看中的就是这片土地的博大胸怀和偏僻的地理位置,能营造学府氛围,让学子们可静心学习,不受外界干扰的这种优势,将两校立锥于此。
在兰州闲逛时,感觉黄河的水声仿佛被荒芜的山峦听见,默契的穿透岁月,越过沧桑,共同造就兰州文明。放眼一望,荒芜的山脉上有人工种草栽树的规范性痕迹。随着国家的强盛和强大,一定会下大力科学的治理这片辽阔而悲壮的土地,给予其活力。
正沉醉在这种自我感觉的思绪中,儿子来电话说,课程中有中国近代史的安排。知道我喜欢读历史类的书,专门告诉我。我在高兴之余,情不自禁地对他讲到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大历史事件和许多仁人志士付出的努力和拚搏,还是没有改变落后就要挨打的中国晚清现状。我告诉儿子,学校开设此门课程,填补他对近代史不熟悉的这个短板。我又再问,有没有中文的课程,儿子发来一个月的课表,暂时没有中文课程的安排,以后有没有,不知道。
二哥对我说,孩子在大学读书期间,作为父母,至少要到孩子所读的大学里去一次,了解孩子学习、成长、生活四年的环境,知晓该大学的相关信息,做一个明白的家长。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关爱和关心,可以说是一份责任,同时也可增广自己的见闻。是的,亲临学校了解,区别于填报志愿时对学校的感性认知,区别于居家对孩子的引首以望,坐观其成。有些家长,没有到孩子就读的大学里去过,将关爱悄悄的埋藏,让孩子独立去完成自己的事情,不过多参与,给予磨练。我认为这又是另类的父母情怀。
与其说送孩子上大学,不如说陪孩子到学校。“送”多存在照顾之意,使爱意和责任高耀头顶;“陪”则更符合我的心情和当下的情景。出发兰州前网购车票儿子经办,出行时的行旅,儿子在背,手里在拿。在动车上,茶杯里的热水,儿子去取。居住的宾馆,儿子安排,吃什么儿子经办。我的回程车票,儿子在网上订。儿子的做和行动,已经超过了家长护送的由头,陪儿子到学校,恰如其分。
我回到家后的第二天,儿子在大学听第一节课,开启他新的征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就在当天,在武汉读书的女儿,从武汉来到兰州,晚上给我发来在一起吃饭的视频和姐弟合影的图片。我有意拔高他们的相见,感谢女儿给予其弟弟的关爱,这是独生子女家庭里不具备的姐弟亲情,请他们继续珍惜,相互温暖。
离开长辈的孩子,在开课一个星期后,享受着军训刺激时,给我发来穿着迷彩服的图片。其表情和站姿,像我在军营时,在昆明西山穿着迷彩服拍照的样子。有人对我说过,儿子长得像我。穿着迷彩服时,觉得真像。
陪儿子到兰州,将压缩成一团精彩的记忆,如普洱茶饼,可长久存储。为此,付诸小笔墨。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