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阳春三月,还有些寒意。梯田上的麦苗已经返青,山间的一丛丛迎春花,冷艳而幽静。这是一个狭长的山谷,前方伸进一个远远的山峁里,车后是我们刚刚驶过的河滩地,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和车辆。道路蜿蜒地围着一座大山转圈圈,路边上的杂树灌木无序地排在路边,好像呆呆地等着谁。
我们的越野嘎斯车就在这样一条山间沙土路上疾驰,像是一只疯狼。所有的景色,都一闪而过。我的祖父病了。远在南国前线抗美援越的父亲,让我和母亲去探望。部队领导送来慰问品和关怀。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司机,他们派了个飞行员来开车,这车子就开得像是火箭发射,一路尾烟,一路嘶鸣地向前猛窜。这年,我才五岁,是第一次坐汽车,也是第一次见到汽车。开始从青岛出来时,还莫名地兴奋,傻傻地向外面的行人招手儿,母亲按了几次,都没将我按回座位。
等车子进入山区,驶入坑坑洼洼的砂石路,一路颠簸,加上驾驶员把汽车当作飞机开,高速带来的眩晕,让我开始大口呕吐。等车子到了县城,驾驶员打开车门一看,立马傻了眼,我和母亲都被折腾得昏了过去。好在从这儿到我们家乡七里岚公路不通了,只能走牛车和独轮车。老家落后的交通,救了我们母子的命。
原本是来看望祖父的,到了家,我们母子也大病一场。第一次坐汽车,我就栽了。这之后的许多年,我一听到引擎声,立马就晕。
在我第一次享受汽车带来的幸福和“苦难”的一百多年前,慈禧太后,早就想着尝尝汽车的新鲜。在官方的正史里,慈禧太后是个顽固守旧的老太婆,而实际上,生活中的慈禧却是个图新鲜、很好奇的人。这天驻美公使向她报告,西方发明了一种新车,这种车不用马拉牛驮自己会跑,而且跑得来得特快。慈禧听了就降下圣旨,立马买一辆来。于是,一辆新型豪华型小轿车运抵紫荆城,同时还来了位出使美国的公使馆司机,只有他会开车。
跟我坐的那辆火箭一般飞奔的嘎斯车不同,这辆集成了当时最新科技的豪华轿车,跑得比蜗牛还慢。说起来真不是车不好,而是大清朝满朝文武的脑子都进水了。车子一进紫禁城,慈禧就急着豋车,老太后刚刚迈动脚步,一群文武就跪下了:使不得呀,万万使不得!我大清国自成立以来,哪有平头百姓(司机)可与太后并肩而坐?有人提议太后可以坐到车后座上。大臣们又一起反对:自古以来,谁敢背对天子、天后落座,这个是杀头谋反的罪啊。
为了司机和太后如何落座,大臣们朝议数天,毫无结果。慈禧太后,等得不耐烦了,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执意要尝鲜乘车。也是被逼到了墙角,大臣们再一次全体跪地,数百显贵簇拥着皇太后上了车,他们将那位驻美使馆的车夫,从车上轰了下去,命令四名太监像狗一样趴在车底下,一人抱紧一个车轮,用尽吃奶的劲向前推。汽车像是蜗牛一般一寸寸向前挪,终于让慈禧太后过了把乘坐汽车的瘾。
老太后尝鲜后,虽然还不过瘾,但也明白了大臣们的一片良苦用心,于是庄严宣布:
作为交通工具,这种新式发明对于洋人来说也许很精巧,但对我天朝上国来说却有失尊严,完全不适用。
这辆重金购置的新车,被与慈禧太后同样用百姓血汗钱购置的其他来自西洋的“洋玩意”,一起被安置在了颐和园露天,任凭风吹雨淋,一起锈蚀。直到1947年,这辆车还在颐和园,锈迹斑斑静静地蹲在老地方。时任上海市长的吴国桢在《夜来临》中记述道:
它仍然待在那里——一件反映着旧制度的无知和盲目的破旧纪念物。
历史不是笑话,但有时候历史就是个笑话。它由无知、狂妄、自大构成。
二
考过汽车驾驶员的人都知道,考驾照一要考理论,二是路考。而在汽车理论考试中,与考飞机驾照和火车驾照不同,从来没有关于汽车历史或汽车发明家的考题。这真不是设置考题的人好心,有意放过了你,而是这样的题目实在不好出,因为据统计,在汽车发展史上,可以被称为汽车发明家的,至少有将近400人。而更加离奇的是,在这些汽车发明家中,物理学家远远多于技术人员。你想啊,要是考起汽车发明家,估计光人名就得写满好几张纸,这个考试还怎么考?
世界上有很多的发明,其源头都指向中国。比如,有人就说,汽车最早的雏形,可能是诸葛亮用于三国古战场上,运输粮草的木牛流马。如果说,这个故事有些牵强,有些阿Q,那我给你讲讲另一个发明的故事。
1770年,在英国有个叫做威廉•艾迪斯的家伙,因为煽动暴乱罪,被抓进了伦敦监狱。他被判了很长的刑期,因为无聊,他就用发明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此消磨时光。于是,他在吃剩的骨头上,打下无数小孔,再穿入许多动物的鬃毛,成功地发明了一把牙刷。此前,英国人都是用沾着煤灰和盐粒的破布在牙上摩擦,算是刷牙。出狱后的艾迪斯根据自己的发明立即创立了全世界首家大批量生产牙刷的公司,并赚到了大钱。
可是人们并不承认艾迪斯的发明,他们说,早在公元700年之前,中国人就已经使用牙刷了。在16世纪之前,牙刷就被进口到了欧洲,艾迪斯是从中国“剽窃”了牙刷的发明。
对于汽车的发明,美国人莎伦和尼尔在其合著的《有趣的制造》中说,1876年,尼古拉斯发明了煤气发动机;1885年,卡尔•奔驰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1891年约翰•兰伯特发明了汽油为燃料的汽车;1897年鲁道夫•狄塞尔发明了以柴油为动力的汽车;1915年查尔斯•富兰克林•凯特灵发明了汽车电子打火系统。可谓历史清晰,言辞凿凿。
然而,历史却记载着,1765年,有人提议让研究蒸汽机的瓦特制造利用蒸汽机的汽车,但是瓦特正忙于其他发明,拒绝了这一委托。也正是在十七世纪,正在中国传教的教士斐迪南•威尔华斯特制造了一辆用蒸汽推动的汽车。这或许就是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请注意虽然不是中国人制造,却是诞生在中国。
早期的汽车是真正的“汽车”,它像个大头鬼,身上绑个蒸汽大锅炉,每走一步,都呼哧呼哧喘粗气,头顶烟囱里,还冒着白烟。1769年,法国人居诺,利用蒸汽机研制出了一辆有三个轮子,可以为军队运输辎重的蒸汽大板车,时速为四公里,比老牛车跑得都慢,不过,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辆实用的载重运输汽车。它每行走15分钟,就得听停车加煤。这辆首任载重汽车在试验中,不慎撞在了砖墙上,碰得支离破碎。这辆不成功的车子,今天还陈列在法国巴黎国立工艺博物馆里。
现代汽油机汽车的鼻祖,应该首推德国人戴姆勒。1882年,他发明了汽油机,这种汽油机每分钟达到900转。1883年他又研制出单缸汽油发动机。1885年,他将这台汽油发动机安装在自行车上,这就是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1886年,戴姆勒制造成功四轮汽油机载货汽车,时速达到18公里。1885年与戴姆勒在同一工厂工作的本茨,制成了时速12公里的汽车。1885年,英国的巴特勒、意大利的贝尔纳、俄国的普其洛夫和伏洛波夫也都发明了装有内燃机的汽车,至此,世界上有大约400多人,声称自己是发明汽车的人。不过在汽车发展史上,人们普遍公认戴姆勒和本茨是最优秀的发明者,人们往往将他们作为汽车发明者的代表人物。
今天,汽车已经发展到了电子时代。电动汽车创造性地使用了燃料电池和航空发动机系统,以及先进的卫星和雷达技术。电动汽车没有发动机、排气系统、传动系统、消声器、散热器和火花塞。它既不需要发动机,也不需要使用汽油。高速而环保。
我们这座江南小城,就有数条电动汽车生产线。高度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装配线上几乎没有人,机器人无声无息地将一辆辆装配好的汽车,自动推出产线,清洁、高效、安全。
汽车,先是在欧洲起步,后来在美国建成了流水线,再接着日本后来居上,以其轻便、节油、高技术,疯狂抢占全球市场。可是,在转了一圈后,到了二十一世纪,它又回到最初的诞生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历史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地球是个圆,历史是个圆,人们的记忆似乎也是一个圆。
三
有人说,成名要早。记得好像是张爱玲说的。我说领驾照也要早,人老了再学开车,容易闹出些幺蛾子。当然,大器晚成的人也有。这些人适合写小说,而不是开汽车。比方,写了老人与海的海明威。
我有个要好的朋友老杨,他曾是我所在公司的总工程师。国家级标委会成员,某大国外籍院士。不论用绝顶聪明,还是用聪明绝顶,都难以表达我对他聪明的崇敬。在拿了一大堆的省奖、部奖和国奖之后,七十二岁那年,他想起来要学开车。在他声称学成之后的三个多月里,我一直没有见到他。又过了一个月,我在一个朋友聚会上见到了他,赫然发现他的脸上多了几道疤痕。在我的一再追问下,方才得知,这老兄在地下室停车时,一脚刹车,踩上了油门。汽车撞上水泥柱子时,竟然打开了气囊。可见他当时一脚油门踩得有多狠。世界上第一个安全气囊专利是美国电气工程师约翰•海翠克在1953年获得的,这个专利叫做汽车用安全垫。同为电气工程师,老约翰救了老杨一命。
就在老杨被气囊拥抱得满脑懵懂之时,楼上的居民正疯狂逃命。他们相信,小城发生了大地震。老杨用他神奇的一脚,将自己撞得头破血流,将一楼之众惊得哭爹喊娘。人老了,开车需谨慎,刹车有风险。
我想着学开车的年龄比较早,大约是十七八岁。那年,我已经是个有一年军龄的老兵,官至副班长。我当副班长的当年,部队换装,由全凭两只脚地奔的步兵,改为坐大卡车行进的摩托化部队。换装的第一年,部队就向呼盟草原方向拉练。不用再用两只脚丈量祖国大地了,小兵们别提心里多开心。
摩托化开进,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一到停车休息,先要解决的是放空身上的水分。值班首长都会喊,男兵车左,女兵车右。遇到山中路窄,左右不分,女兵们就人手一把遮阳伞,围成一个圈儿。这是常态。遇到急行军,谁要是水火急便,那就倒大霉了,你就是喊破了嗓子,汽车兵也不会给你踩一脚刹车。只好将两只胳膊分别交给两个战友,自己蹲在后车沿上随车起舞,颠得你肝肠寸断。夏天还好,遇上冬天,屁股蛋子能冻成冰坨子。在遭过几番洋罪之后,我的心里就萌生了要学开车的念想。
我们连队,一共有七名驾驶员,六台车。行军序列基本上是一排在最前边,连部在一排后边,再就是二排、三排、炮排、最后是炊事班。那年连队卫生员回去探家了,我因为从小学过点中医,被连长临时调到连部代理卫生员,才少遭了些罪。因为要保护药箱,我一路就坐在了副驾驶座上。一路盯着驾驶班班长老李,神气活现地开车向前奔。我看得手痒了,就对他说,什么时候,我帮你开一会?老李瞥我一眼说,别扯淡,老实坐好了。从此就不再看我一眼。
这次行动之后,我才知道,人家这些驾驶员,全都是部队专门的驾校训练的,学历起码得高中毕业,他们不但要学开车,还得学习修车技术,战场上可没有4S店。像我这样的泥腿子根本就没份,我也就从此死了这份心。
从部队回到地方,一晃我就到了不惑之年。千年的媳妇熬成婆,我也论资排辈熬成了企业高管,身边有了驾驶员。我这个人从小胆肥,没有驾照也敢跟着驾驶员练车。人家学车要好几个月,我这个人学车跟写文章一样,都是自学“成才”,跟着驾驶员胡乱练了几次后,我就敢开车上路了。有一阵子,领导派我和老杨到开发区办新厂。新厂区靠近苏州,到老厂区要从北到南穿过整个城区。我这个无证驾驶的假司机,居然,大模大样地跑了好几个月,都不曾被警察发现。不过,那个时候,路上的车子少,会开车的人也少。我开着一辆依维柯面包车,俨然一个老司机。
不过说实话,学开车也好,学其他的什么技术、学问、技艺也好,你一定要找个好师傅,光好学,胆肥还不够。说起来,我也是个有二十来年驾龄的老司机了,但师傅没找对,这个驾驶技术,就一直很糟糕。虽然,我也是一本正经地到驾校考的个本,可我到驾校实打实地学习,没超过五次。我自己心里知道,那天实属我运气好,教官让我开了个一路平地,到一个小山坡停了车。中间没给我出任何幺蛾子。我是顺利拿了本,可我后边的那个老兄却溜了坡。
我的驾驶员老徐,也就是我的学车教练师傅。他的驾驶技术有多高,我讲两个小故事,你就知道了。有一年冬天,快过年了,我叫上他,一起去河埒养殖场,准备给职工们弄点鲜鱼。这家伙把依维柯停在两个鱼塘之间的堤岸上,说是要去买包烟,手刹没拉,他就下车走了。我和办公室主任,坐在车上等他。过会儿,我觉得车子在动,往窗外一看,顿时仨魂吓跑两个半。车子自动倒车,直直地往水塘里跑。吓得我扯开了嗓子喊救命。好在办公室主任临危不惧,跑上去一脚踩住了脚刹,又顺手拉上了手刹。等我俩下了车一看,后车的两个轱辘,已经悬空在水塘上。
还有一次,我和他从新区回老厂。车子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那个时候,城市里还没有红绿灯,指挥交通的警察在十字路口执勤,手里都拿一根红白各半的指挥棒,站在一个木头制成的空心圆台上。老徐一边嘴里呼着烟,一边跟我讲着话。我在副驾驶座上,看见警察做了个停车的手势,就喊老徐刹车。谁知,老徐同志却一脚踩在油门上,老司机居然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这个小轿车直直地就冲向了警察。站在台子上的警察开始还镇定地又做了一次停车的手势,后来看见小汽车没有停车的意思,吓得他弃台就逃。我们的车硬生生地将警察的小圆台撞出去两丈远。
没啥好说的,我的师傅被警察喊去收走了驾照,还办了好几天学习班。
在这样的师傅调教下,我在这二十几年里,虽然没有闯过什么大祸,但也跟远途大巴剐蹭过,前车杠被顶掉过,数次跟人家的小车亲吻过,闯过红灯,也被罚过违停。反正是给警察的收入做出过好些贡献。当然了我也在这些不停地贡献中,逐渐增长了才干。比方说,有一次我的车子在回来的路上,水管断了,这个车子发出的蒸汽,洒雾播霾了一条街,我居然安然无恙地将它开了回来。还有,我们单位原先从企业借了一辆车子,等还给人家的时候,刚刚巧开进人家厂门口,这车子的发动机就报废了。人家公司领导夸奖我说,就算上帝也猜不到这么准啊。
说起来,我开车的技术如此糟糕,也不能都怨教练师傅,也是怪我自己眼拙。在我辞退了驾驶员之后,办公室张主任才对我说:对不起呀,给你配的这个司机,以前是冷冻厂开冷藏车拉猪肉的。
我学开车的时候,正好四十岁,虽然比现在的年轻人晚了,但比我的朋友老杨还早。四十不惑,符合中庸之道。
四
我十来岁的时候,学推独轮车,十几岁的时候,学骑自行车,三十几岁学开摩托车,四十岁开上了汽车。
时代在进步,我也不算太落伍。
现如今,祖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仅有了私人小飞机,也有了无人机。中国人的交通,开飞机像开汽车一样的日子,或许不会太远了。
开飞机,我是赶不上了。这个只能寄希望于儿孙了。
我想,如果上帝足够垂顾,国家发展的足够高速,或许,我还能读到儿孙们写的《飞机轶事》。
【流年·世相】汽车轶事(散文)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