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档>文学>【东篱】匡庐毓秀观音桥(散文)

【东篱】匡庐毓秀观音桥(散文)


  
“匡庐夏之天堂”。匡庐,庐山也。走,登临庐山,徜徉夏之人间天堂去。
  
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汇的地方,三面环山。大凡高山有水衬托,山巍峨,水荡漾,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所以,靠海的山,大多显得雄壮、深沉、浑厚,而庐山,清逸、秀颀、动人。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山川。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这些叫人牵肠挂肚,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还是留给下一次吧,这次专门来庐山观音桥。准备好,等待“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心灵禅悟。现在就奔着夏之天堂,感受夏风的清爽、沐浴溪水的清凉、享受自然的风光。听人说:匡庐毓秀观音桥,天堂庐岳古幽道。显然,观音桥,夏天最好,不仅是祈福的道场,更是纳凉、静心、避暑的天堂。
  

  

  
从尧城出发,大约四个钟头,便来到庐山北面的旅游景点。眼前是蓊郁连绵的大山,山脚下停车场,十几辆大巴车一字排开,旅客纷纷下车,鱼贯向景点检票口走去。检票口是一座巨大的门厅,门楣红匾上五个镀金大字“观音桥景区”,阳光的照耀,闪闪发光。出了门,由北向南,面对高耸的山,满眼碧翠,像一道绿色的屏障。屏障下面是一条小径通向山里。径口木牌上写着“庐岳古道”。抬眼望去,入口小径,蜿蜒径伸,说古不古,完全是人文景观,沿途用水泥柱做成的“n”型长廊,外边绿色铺就,形成绿色通道,仿佛让人感觉从绿色通道里进入森林深处。大约过了两百米曲折长廊,便是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望不到尽头的森林里,高耸的树间反而空旷了许多,根根粗细不等的树木,像卫士一样守着不老的青山。头顶飘逸的树枝,遮得严严实实,只有风来时,洒下斑驳的阳光,林子里忽然亮堂了许多。阳光照在脸上,没有燥热,只有温柔的感受。继续前行,看到森林远处,一片葳蕤的草和矮小的树,这大概是高树林与高树林之间,或一座山与一座山之间的隔断吧,我不知道丛林的规则。但竹与树、花与草,高与矮,曲折的溪流和山林的动物,成就连绵的山峦,成就和谐的山脉,都是大自然的造化吧。人在林中,如同氧吧间。氧离子撞击着五脏六腑,浑身有着说不出的舒坦。凉风悠悠,真想坐下来,背靠大树,美美睡一觉。做回神仙,梦游山林。
  
拐过弯,沿石板路拾级而上,不一会儿就可听见水流撞击的声音,即可见一座石桥横跨高崖,这就是千年石桥——观音桥。桥旁边的巨石上,行书雕刻三个大字“观音桥”,字体遒劲飘逸,落款是,北宋大中祥符七年。桥长25米,宽4.5米,高10.7米。桥面铺以大石,两侧砌有石栏。用长方形条石,凹凸相接,不用泥掇粘合,坚如磐石。桥为单孔石桥,如半弧,像彩虹,造型美观,气派雄伟,结构精巧。千百年来,任凭桥下“银河倾泄,起蛰千雷”的三峡涧水,狂奔撞击,桥身安然无恙。大教育家朱熹来此为桥赋诗:“两岸苍壁对,直下成斗绝。一水从中来,涌潏知几折。”苏轼则以“深行九地底,险出三峡右”,“跳波翻潜鱼,震响落飞狖”的诗句来描绘此地胜景;黄庭坚来此,在观音桥南砥石上,挥毫书写“三峡涧”三个大字,气势磅礴。面对拱桥,历尽千年风雨,依然无损,游人赞不绝口,真的是“鬼斧神工,天然巧夺”。它是“南国桥梁建筑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有“江南第一桥”之誉,史载“北有赵州桥,南有观音桥”之评赞。
  
观音桥,曾经叫“栖贤桥”。因为这里是一处山谷,名叫栖贤谷,谷道曲折渐升,上游岸边有一座栖贤寺,因此称为“栖贤桥”;浩瀚的鄱阳湖与高耸的匡庐山,在庐山北部相遇,山与湖之间,生出数谷,涵养数溪,其中,庐山五老峰与大汉阳峰夹峙的三峡涧,因神似“三峡”而得名“三峡涧”,所以,三峡涧上的石桥,又叫“三峡桥”。
  

  

  
传说,原先这儿并没有桥,过路的、打柴的,行走很不方便,常为涧水所隔。当地的老百姓渴望在这里建座桥,每当洪水暴发,激流飞湍,势不可挡。没有民师高匠,谁能建这座桥呢?他们四处打听,获悉江州(今九江)著名石匠陈智福三兄弟,手艺盛传一方。大家便省吃俭用,凑了一些钱,请他们来建桥。陈氏兄弟来到栖贤谷,察看了山势水源,决定在这儿建一座平桥,先砌桥墩,上面平铺条石,作为桥石。主意一定,便动起手来。哪知他们辛辛苦苦刚建起的桥墩,山洪爆发了。只见激流中,有一块长方形的巨石,形状如一口棺材,由上而下随着狂涛直冲过来,“哗啦”一声巨响,把砌好的桥墩击了个粉碎。陈氏兄弟的一番辛苦全部付诸东流,实在令人痛心。
  
陈智福以为是遇上了山洪,可是当地百姓却说,这是棺材精在作怪。原来,在五老峰下出了一个妖怪,常常把山下人家的孩子抓进洞里。弄得家家户户提心吊胆,丢了小孩子的人更是呼天哭地。哭声传到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那里,观音大骂这只残害生灵的孽畜生,祭起斩妖剑,把妖怪杀死在山下,化作一副形似棺材的顽石。据说,那块顽石又成了精怪,他恶习不改,又常常仗着洪水之势,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冲倒树林、房屋,淹没庄稼,干尽了坏事,给附近的百姓带来数不清的灾难。
  
陈智福听后,不以为然。他是个手艺人,不相信世界上会有这样荒诞无稽的事。他和两个弟弟又照样叮叮叮当当地打石头,重新建起了桥墩,哪知桥墩刚刚建好,山洪又暴发了,桥墩又被冲毁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连续冲倒了三次。
  
陈智福兄弟三人苦苦思索考虑办法。他们开始想在上游设置关隘,把洪水挡住,可是继而一想,不行啊!水势来得凶猛,坚实的桥墩,都能一冲即毁,还有什么能阻挡得住呢?后来他们又到实地反复观察,终于,陈智福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决定不用桥墩,把桥建成像弯月似的,凌空架在两端的悬崖上,这样,纵使洪水再凶狂,谅它也无能为力了。两个弟弟一听,都拍手叫好。于是,兄弟三人挥锤握钎,一锤锤,一凿凿,吁叮当当地锤打起来。早晨,锤声迎来东山日出;夜里,锤声唤来满天星星。钢钎打秃了,虎口震裂了,他们也不停歇,一心想在这深山险谷里,架起一道彩虹。
  
经过几个月的日夜奋战,他们精心地把一条条长石凿成了凹凸形,嵌合起来,天衣无缝。可是,正当他们要架桥的时候,无情的山洪又暴发了。兄弟三人不免有些紧张。说来也巧,正当洪水挟着巨石直冲下来的时侯,那巨石在水里“骨碌”横转了身子,速度就大大减慢,再也没有先前直冲时那么凶狂了。紧接着,那巨石被冲进峡涧中,再也不能动弹了。横跨三峡涧的石拱桥终于建成了,它不费一根木料,不用一根铁钉,也不用泥浆粘合,全凭巧手夺天工,把“银河倾泻,起蛰惊雷”的三峡涧水,踩在脚下,驯服地流淌。
  
因为据传造这座桥的时候是观音菩萨驾着彩云来帮助的,后人便在桥头造了一座观音庙,并把这座桥叫做观音桥。
  

  

  
过了桥,继续前往不足百米,有一口好泉。名曰“招隐泉”。泉在观音桥的东边,于三尺见方的天然石穴中,游人取瓢舀水畅饮,泉水清冽,品之味甘,大旱不枯,大雨不溢。唐代茶神陆羽,当年评定二十泉时,把这口泉评为“天下第六泉”。以山之隔,遥遥相对的另一面谷帘泉为天下第一泉。两泉呼应,水分两边。滋润匡庐。泉旁建有陆羽亭,琴志楼。清中期,有乡绅于石穴上建亭,名曰“第六泉”。泉水亭前50米左右,有一路亭,亭边有个牌子,上面是一幅放大的照片。那是1961年9月17日周恩来总理刚参加完庐山中央工作会议后,一行来到观音桥,在到达景区前的周家湾村,他们遇到13岁女孩周桂花,周恩来邀请周桂花带路前往观音桥,一路上询问周桂花学习、生活情况。他在周桂花的口袋里塞满了糖果饼干,并带着周桂花在桥前金井合影,回途时,送周桂花到家。
  
观音桥南,沿溪而下,便见一醒目牌坊,曰“匡山草堂”,过牌坊,下台阶,一条小路,向西延伸。路边,一排小楼,高低不等,其中最显眼,最坚固,最时尚的玉渊楼便是蒋介石的行馆。其次就是警卫楼。1926到1937年,蒋介石几乎每年都要来庐山避暑或开会。为奉承蒋,当时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就为他在观音桥头“匡草上堂”原址上修建行馆。每次蒋介石入住行馆,从桥头到山后都布满了警卫,晚上更是禁止百姓从观音桥经过,戒备非常森严。警卫楼于上世纪80年代翻修,现存一根栓警犬的铁桩,是那段历史的见证。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11月,国民党淞沪会战失败,日本占了上海,12月8日,蒋介石飞抵这里,第二天,就在这里签发了国民政府撤离南京的命令。不久日本攻陷了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从此,蒋介石与这个行馆永远告别了。
  
行馆四周,高山环抱,东临山脚,北靠青山,门对峰峦,西稍开阔,门前深壑,小溪潺潺,终年不绝,环境清幽,风景如画。馆前,两棵柳杉,足有四尺围,十几米高,参天耸立。1934年蒋介石夫人宋美龄,请人从庐山植物园运来树苗,与蒋介石一同亲手栽种于此,作为夫妻恩爱的见证,故称“夫妻树”,蒋介石与宋美龄在大陆、台湾栽种了多株“夫妻树”,目前大陆现存的“夫妻树”中,这两棵长势最好。漫步溪边,倾听溪声,欣赏流水,小溪清清澈澈,晶莹剔透,像会流动的水晶。他的身下是细细的沙粒,是碎碎的卵石,卵石光滑滑的,沙粒黄灿灿的,小溪踏着沙粒,抚着卵石,潺潺湲湲,叮叮咚咚,撒着欢儿,唱着歌儿,欣欣然一路奔向远方。眼前的山粗犷而冷峻,令人感到一种刚直不阿,力争上游的质朴美,似一幅凝重的画,如一首深邃的诗,若一个清新的故事。坐在树下石凳上,山中没有城市的喧嚣,心渐渐平静下来,西边山风阵阵吹来,头顶汗渍全无,浑身说不出的舒服。坐下来就不肯挪步,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夏之天堂。怪不得蒋介石选择这里避暑消夏。
  
一座观音桥,让匡庐有了灵性,留下了庐山之行,留下了太多人物的足迹,它不亚于一本书,打开就是满满的沉重。历史的转折,也从一座桥开始,或许我们不记得那些片段,但桥在,桥留住了。
  
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师,他创造了太多的名胜古迹。让人惊叹不已。匡庐毓秀观音桥,只是庐山名胜中一颗小星星,但它却是夏季人间的天堂。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5255 用户总数
  • 36517 文章总数
  • 145047533 浏览总数
  • 0 今日发布
  • 2318 稳定运行
立即加入

加入本站VIP,全站资源任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