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档>文学>【流年】天下第一仓(散文)

【流年】天下第一仓(散文)

车停在了空旷的广场上,广场中央伫立着阎敬铭的雕像,四周树木郁郁葱葱,浓荫密布,我们走下车,向一座砌在土塬上的城堡走去。
  
粮仓在城堡里吗?带着疑问,我走进了城堡。城堡里别有洞天,不由眼前一亮,左边是一排房屋,右边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草地上有树木,还盛开着鲜花。大家不约而同地拿出手机,一阵狂拍。走过那排房屋,就是城墙,接着看见一个城门,上写东仓门,再往前走,是西仓门,两门之间的墙壁上刻有浮雕,歇山式的屋顶下,刻着“丰图义仓”四个大字。再往东走,就看到迎面一照壁上书写着五个大字——“天下第一仓”。
  
一到大荔,就听王凌琴老师说,到朝邑去,到朝邑去!原来丰图义仓就坐落在朝邑古镇上,是一百多年前所建的。那时候,朝邑古镇还是个县。朝县邑建于明景帝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朝邑是块风水宝地,东临黄河,西与大荔县接壤,南边是洛河,河对岸是韦林镇,北边是安仁镇。朝邑地处黄河、洛河、渭河金三角地区,水资源丰沛,土地肥沃,自古就吸引了不少人前往。公元前17世纪,殷商就在朝邑建立了芮国,国都定在朝邑东南,即如今的赵渡镇。周平王也在大荔建都,还有周穆王,三国时的魏国,都曾在这里定都。
  
朝邑地处交通要道,是渭北、韩城、合阳等到陇海铁路的必经之路,也是附近农产品的集散地,有“水旱码头”之称,可见它的地理位置是多么重要。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修建三门峡水库时撤了朝邑县,使其变成了朝邑镇,归大荔县管辖。
  
光绪八年(1882年),关中遭受了连续四年的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饿死者无数,老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无法自拔。见此年景,朝邑县赵渡人阎敬铭提议修建一座义仓,来救助老百姓度饥荒。阎敬铭老先生是东阁大学士,曾任山东巡抚,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是朝廷颇有影响的人物,还是著名的理财家,被大家称为”救时宰相”,他的提议是举足轻重的,又不要国家掏银两,很快得到了皇帝的恩准。就在当年,丰图义仓开始动工了,地址选在地处黄河西源头的朝邑老崖上,这里是黄河、洛河、渭河汇集地,可以利用天然屏障,确保粮仓的安全。
  
用四年时间,建好了具有规模的丰图义仓,耗白银四万余两,慈禧太后,大笔一挥,赐予此仓为“天下第一仓”。
  
走进西仓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院子。院子四周围了一圈城墙,城墙下排列着一个个窑洞式的屋子,那就是粮仓。这些仓房,离地面四五个台阶,大约一米多高,共58间粮仓,每间储存粮食90吨。我踏上台阶,走进了仓房里。仓房里昏暗,地面铺着木板,木板上刷了一层清漆,锃光瓦亮。脚踏上去晃晃悠悠,咯吱咯吱地响。书法家李连鹏老师讲解说,木板离地面一尺多高,是悬空的,下面的墙壁还有透气孔,这样可以防潮。粮仓地处黄河边,最主要的就是防潮,李老师还说,这砖窑式的粮仓,主要是为防盗,防火,防止外来入侵。粮仓不仅在城堡里,而且还像个城堡。
  
走出粮仓,李老师和王老师带我们从城墙侧面的石阶上到了仓窑的顶上。七八米高的城墙,窑顶两米多宽,用一色的青砖铺就,像西安城墙上一样,却不是一马平川,而是四周高、中间凹陷,还有排水槽,有点像卫生间的地面设计。李老师介绍说,下雨天,雨水会流向中间部位,涌进排水槽里,顺着排水槽再流进院子里。院子里也是四周地势高,中间凹陷,这样的话,雨水很快就能排出墙外,一旦雨住了,仓窑顶和院墙上也就都干了。我站在仓窑顶向下俯瞰,果然如此,院子里也是四周高,中间低。这样的设计极具科学性,我们国人大脑就是聪明,没有想不到的,也没有做不到的。我不由对设计者产生了仰慕之情。
  
我们沿着仓窑顶边缘向前走,只见排水槽是隔一段一个,隔一段一个的。我们走到头向右拐,我老远看见了一个小楼,仓窑顶上还建了楼?从没有见过,这也太稀奇了吧!走近一看,是紫阳仓祖朱文公祠,雕梁画柱,古香古色的,门一边镶嵌着刻着的“龙”的字,另一边镶嵌着刻着“虎”的字,这两个字,是丰图义仓建好后,慈禧所赐的。据说,供奉朱文仓祖的仅丰图义仓,仅此一家。原来,朱文公是贮粮史上的开山鼻祖,在仓窑顶上建祠堂纪念,有着特别的意义。
  
只知道朱文公是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不曾想,朱文公还是天下第一仓祖,让人敬仰,不由得在祠堂里静默了一会儿。
  
走过朱公祠,眼前一片开阔,举目远眺,前方不远处是茫茫的黄河水,左前方依稀可见一个城楼。李老师指着城楼说,那是东岳庙,现已破败不堪,仅存大殿,二殿,还有台阁了。然后,又指着右前方说,那边是西岳庙,在华山脚下。东岳庙与西岳庙遥相对望,相隔三十多公里。
  
我又俯身向下望去,下面是一个深沟,就像护城的壕沟一样。深沟外是一溜土墙,把义仓围了一圈,那是丰图义仓的外城,丰图义仓设计的是城中城,三面凌空,居高临下。义仓坐北朝南,是内城,外城坐东朝西,是义仓的天然屏障,也是第一道防线。丰图义仓既能仓储粮食,还能作为防御工事,战时可攻可守。
  
抗战期间,日军打到了山西永济,抗战指挥所就设在丰图义仓内。
  
义仓48号仓窑,就是当年朝邑起义指挥部的旧址。房间里的墙上,贴满了珍贵的历史图片和资料,还有烈士们的遗照,它们都静默在墙上,仿佛在讲述这里曾发生过的一切。漂浮的尘埃,把我们带到了七十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8年,西北野战军司令彭德怀指挥荔北战役,下达了朝邑起义的命令,以配合荔北战役。
  
共产党员杨海潮、王宴亭组织朝邑保警、常备两个大队及地方武装1300多人起义。抓住了国民党县长和县党部书记,以及党、政、军、警、特人员两百多人,山西剿共游击队也落网了,连同荔北战场溃退下来的国民党百余名官兵,把他们关进了丰图义仓。后来收编了起义人员,归为解放军大荔军分区。
  
如今,过去了七十多年,站在这些历史图片、烈士照片、历史资料前,我依然心潮澎湃。他们或是一身泥土,或是一身血汗,还有的衣衫褴褛,端着枪支在浴血奋战的情景。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在胜利的前夜,他们付出了鲜血与生命,倒在了战场上,让人痛心。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感谢他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丰图义仓不仅能储存粮食,作为防御工事,还是红色教育基地。
  
“丰图义仓”意为:在丰收的年分,多储存些余粮,为饥荒年做准备。义仓,义务发放救灾粮的地方。“无粮不稳,人心惶惶”,粮食是人生存的必需品。上世纪七十年代,毛主席也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从古到今,任何时候,粮食都是必须要储存的。
  
据《丰图义仓志》上记载:“回忆辛丑赈济,全活无算,无不归功斯仓。”不论是在清朝末年,还是在民国时期,丰图义仓都为百姓解决过粮食危机,特别在解放战争中,保证了部队的需要。丰图义仓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走下窑顶,只见大院里有人在忙碌,西边窑顶也搭着架子,在做修缮工作。一百多年过去了,丰图义仓还在储存粮食,这个国内为数不多的清朝粮仓,像一颗璀璨明珠,矗立在黄河岸边,为百姓做着贡献,发挥着它的余热。
  
作为民办粮仓,清朝遗留下来的所剩无几的大型粮仓之一,丰图义仓,无愧于“天下第一仓”这个称号。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5250 用户总数
  • 36510 文章总数
  • 144964076 浏览总数
  • 0 今日发布
  • 2314 稳定运行
立即加入

加入本站VIP,全站资源任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