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欢礼尚往来,就是说: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投桃报李。别人以礼相待,也要以礼回报。如果受到恩惠却不报答,就不合乎礼;如果受人报答却没有给人恩惠,也于礼不合。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非礼也。人与人的关系,因为礼的作用而能保持和谐,如果没有礼,就会发生危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权力关系、家族血缘关系、人际交往关系、婚嫁丧葬、迎宾待客、行为举止、言行应对等,无一不有礼仪可循。礼仪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理念和思维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社会进入高度文明的今天,“礼”,却变成了利益的枢纽,变成了贪官的温床,变成了闯天涯的“通行证”,失去了原汁原味。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种正常送礼和不正常送“礼”的诸多现象来分析如下。
讲理不如讲“礼”。
记得曾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朋友想求官老爷办件事,官老爷见他两手空空顿时不悦,只冷冷地道了一声“难办”,就只顾埋头打瞌睡。那朋友从怀里掏出一块金条,官老爷顿时两眼发亮,将那“难办”的事办了。有人问他为什么“难办”的事可以办到,他道:“我开始只是无“礼”取闹,后来是见“金”行事。此话一语道破了中国人讲“礼”不讲理的真性情。
你前往劳动人事部门办理调动手续,经办人却支吾其词:“对不起!你的事我还要请示局长,最好过几天再来……”听了这话,你就该知道他必定是心里有鬼,他是在说谎,是想让你多跑几次来求他,奉他为太爷;或他想先照顾自己的亲朋好关系,或想要点你的见面礼。此时,只要你拿出两条中华烟,点头哈腰,唯唯诺诺:“啊!差点忘啦!请你老大人抽烟,你也是局长接班人嘛!我们一回生二回熟……”他就会由此暗喜:“哎!你真会说!”“好说!好说!”“好吧!你的介绍信拿来了吗?”如此就可以办理了。讲“礼”的风气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着的每一角落。
老爸得了急性盲肠炎,疼得直哼哼。我火烧火燎地将他送到医院,值班医生面无表情:“没有床位了”。望着老爸疼得扭曲的脸,我急得团团转。突然,我一拍头。“该死,差点忘了!”急忙跑到卫生间,掏出500元现金,装好一个红包,再找到值班医生,先将红包塞到他口袋里,“请你帮个忙!”他果然满面笑容,“303房还有一个床位,快带病人去吧!”听着医生那突然温和起来的话,我重重嘘了一口气:“红包啊红包,你救了俺老爸!”
生活在这样一个爱“礼”的环境里,如果你不讲“礼”,简直就寸步难行,被人所唾弃。求人要送礼,“礼”多人不怪,这是古老的中国格言,它在今天仍有十分实用的效果,在今后的成百上千年估计还不会失去其应有的地位。所以我们不但自己要讲“礼”,还应教育儿子,让儿子再教育儿子讲“礼”,这样你的子子孙孙才会一直兴旺发达。于是就硬生生逼出了一些“送礼”的新学问。
一是送礼要有讲究。
所挑选的礼物,必须经过细心的选择,同时亦因其独特的风格,使人觉得礼物值得收下。
必须选择收礼者喜欢的礼物,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否则就会事与愿违,所以受礼者在选择礼物时还得费一番心思,给谁送礼?请求办什么事?受礼者喜好?什么时候送去最合适?送到什么地方去?家里还是办公室最好等等。
合乎以上条件的礼物,就是能把你的心思确切地表达出来送给对方的最佳礼品,这是选择礼物的第一步,同时也是让别人能接受你的礼物也接受你的要求的最佳捷径。
二是要考虑送什么礼。
首先了解对方最想要的是什么?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功效。由于对象的不同,或者依据送礼者的特殊,不见得一定要从一般的东西里挑选。不过,不管自己有多么中意,但对对方来说没有用处的东西就不在考虑之列了。如果对方已拥有很多这一类的东西,再重复收到类似的礼物就会显得漫不经心不甚在意。这除了徒增对方的不耐烦之外,别无半点好处。
其次要好好考虑送礼对象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然后再加以挑选适合的礼物。
三要送与对方身份相称的礼物。
礼尚往来所遵循的原则,实际是等价交换,否则会惹恼对方,他会认为你轻蔑侮辱他,而将你乱棍撵出门去,如此你还能再求他吗?
四是条条大道通罗马。
送礼之所以称为艺术,关键在一个“送”字,你的聪明才智将在这个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可能在你蠢笨愚拙在这个字上落得个一览无遗。“送”是整个礼物馈赠过程中的最后一环,送得好,方法得当,会皆大欢喜,境界全出。送得不好,让人挡回,触了霉头,定会堵心数日。所以,只有巧妙掌握送礼的技巧,才能把整个送礼过程划上一个漂亮的句号。
令“送礼者”最头疼的事,莫过于对方不愿接受或严词拒绝,或婉言推却,或事后送回,都使送礼者十分尴尬,弄得个钱已花,情未结,赔了夫人又折兵,真够惨兮兮的。那么,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一送中的呢?
于是,一些“送礼者”,根据“受礼者”的情况,在“送礼”方法上,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五花八门,花样繁多,可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笔者粗略统计了一下,有如下多种:
一曰借花献佛。
“送礼者”如果送得是土特产品,就说是老家来人捎来的。分一些给对方尝尝鲜,东西不多,又没花钱,不是单另儿给他买的,请他收下。一般来说受礼者那种因盛情无法回报的拒礼心态可望缓和,会收下你的礼物。
二曰暗渡陈仓。
“送礼者”如果送给对方的是酒一类的东西,就避谈“送”字,假借说是别人送你两瓶酒,来和对方对饮共酌,请他准备点菜。这样喝一瓶送一瓶,关系也近了,礼也送了,还不露痕迹,岂不妙哉。
三曰借马引路。有时,“送礼者”与对方风马牛不相及,八竿子拉不上关系,不好直接去送,于是就选受礼者的生诞婚日,邀上几位熟人一同去送礼祝贺。那样他就不好拒绝了。当事后知道这个主意是你出的时,就会改变对你的看法,借助大家的力量达到送礼联情的目的。
四曰移花接木。
老张有事要托小刘去办,想送点礼物疏通一下,可是又怕小刘拒驳了自己的面子。老张的爱人与小刘的对象很熟,老张便想起了夫人外交,让爱人带着礼物去拜访,一举成功,礼也收了、事也办了,两全其美。看来,有时直接出击不如迂回运动能收奇效。
五曰暗藏玄机。
假如是给送钱,总不能让白花花的人民币暴露出来吧,于是就装在文件袋里,数额大的,可以装在水果箱里。最近中央一部反腐专题片展示,某县的县委书记和另外一县的县委书记打过招呼后,某县县委书记的弟弟很快就带着一个水果包装箱登门拜访另外一县的县委书记,里面不是水果,而是一百万元现金。就这样,另外一县的县委书记一个电话打给主管部门或者分管的副职“打招呼”安排,某县县委书记的弟弟报名就中标了该县一个中学的项目。
六曰醉翁之意。
某官员平时本来很廉洁,轻易不肯接受济助。“送礼者”若送的是物,就说,这东西我家撂着也是闲着,让你拿去先用,日后买了再还回;如果送的是钱,就说这些钱借给你拿上先花,以后有了再还。受礼者会觉得“送礼者”不是在施舍,日后又还,会乐于接受的。这样“送礼者”送礼的目的就达到了。
七曰锦上添花。
一位学生受老师恩惠颇多,一直想回报,苦无机会。一天,他偶然发现老师红木镜框中镶的字画竟是一幅拓片,跟屋里雅致的陈设不太协调。正好,他的叔父是位在全国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手头正有他赠的字面。这位学生马上把字面拿来,主动放在镜框里,老师不但没反对,而且喜爱非常。学生送礼回报的目的终于达到了。如不能“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也是良策。
八曰异曲同工。
有些人送礼不一定是自己掏钱去买,然后大包小包地送去,在某种情况下人情也是一种礼物。比如,“送礼者”能通过一些关系买到出口转内销、出厂价、批发价、优惠价的东西,当你为朋友同事买了这些东西后,他们在拿到东西的同时,已将你的那份“人情”当作礼物收下了。你未花分文,只不过搭上点人情和功夫,而收到的效果与送礼一般无二。“受礼者”因交了钱,收东西时心安理得,毫无顾虑;“送礼者”者无本万利,自得其乐。
还有一种,就是“送礼者”能通过自己的私人关系网络,为“受礼者”安排子女上学、参军、就业或调动工作,那“受礼者”也是非常乐意利用手中的权力为“送礼者”办事的。
九曰把握好时机
送礼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很有讲究,送的时机合适,地点得当,会使一般的礼品产生特殊的价值,使“受礼者”格外受感激动。我们常说的“雨中送伞”,“雪中送炭”,就是这个意思。
把握送礼时机,简单地说,就是随机就变。这随机应变有两层意思,一是要跟着潮流走,千万不能做井底之蛙。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只要一段日子不同外界接触,很多人都有仿如隔世的感觉,社会发展迅猛,送礼的行情也日新月异,恰似如今深圳的股市一般,比如罢,如今送礼,“研究研究”(烟酒烟酒)对于那些公仆已十分的不耐烦,但如果你有办法给他弄点金银首饰、汽车、房产或外币,他立刻就眉开眼笑,赞你一句“你小子还真有办法”,听了这句话,你还愁所求的事办不成吗?二是要选择适当的日子,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如果在此时此刻去求他,他一时的高兴便会大笔一挥,赏你一个科长干干或其他什么的。
某公司就曾经发生这么一个笑话。大家决议拜年改为在公司统一团拜;遇有节日庆典时,以宴会庆祝,禁止各位礼送。话虽如此,可是除老板外,从各部管到职员,一到欢庆之时,大家还是为送礼的事忙得不亦乐乎。会议的决定是一回事,现实的大环境却改变不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不做别人会做,这就决定你会落后的。再说,大家都不做我来做,这岂不是大好先机。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稍一不慎就可能被推到永无翻身的境地。
十曰量力而行
行贿者的经验是:要求人办事,送礼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该送礼的就要毫不吝惜地送,有时甚至得拿出全部家当作一次赌注。送礼太寒酸,会被人看作不懂规矩,一气之下,说不定当场把你逐出门去,东西更是会被丢进垃圾桶。
这样就存在一个令人心酸的事实,人不可有不切实际的非份之求,先估计自己的财力再去求人,效果会好些,千万不可因求人去借大笔债,除非你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成功,否则你连倾家荡产的资格都没有。穷人莫借债,借债莫求人,这是对那些暂时还没有很多钱“送礼者”的一句金玉良言。不然你一辈子都难有翻身的日子。
十一曰四两拨千斤
一些贪官总结道:求人必须送礼,这是家常便饭。但如将礼送得使对方高兴喜欢却不是“家常”的小菜一碟。求人的人都希望能以送最少的东西办最多的事情。这按常理是行不通的。因为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只有彼此交换的价值大致相当才有达成交易的可能,这是原始社会的祖先大人们就已坚持的原则,如今社会的人一个个鬼精,怎么会轻易让你占他便宜?但是不是这个原则就绝对攻不破?也不一定。过去“送礼者”大多都是选用当地的名土特产品做为给上司的礼物,并还会附带一份“各类营养含量一览表”。由于这一张表,不但使礼品的价值倍增,也使上司更容易体会到“送礼者”的“用心良苦”,当然上司对“送礼者”那自然是爱护有加了。食物类的礼物如此,器具的送物自然也不例外。譬如,随物附上一纸某名人亦爱用此种物品的广告记事,或此种器物的各种安全测试结果,或各种应用说明等等。
送礼,最主要是希望对方明白你的用意,器物不能说话,而且除非是稀物珍品,否则人人唾手可得的东西,有时还会被人嗤之以鼻。但是,如果在礼物里上附一纸该礼物的效用功能说明书,即使是粗俗之品,“受礼者”也会深切地感受到“送礼者”的诚心诚意,而对之油然而生好感。
一样是送礼,会不会送则直接影响到送礼的效果。一个会送礼的人,必须知道礼物是什么样的才合对方的口味,否则“送礼者”这边花钱花得心痛,他那边却无动于衷,岂不冤枉?
十二曰赚钱人的方程式
从前,有位县太爷一时心血来潮想考考那些饱读诗书的秀才们的智商,悬赏万两白银请人解一道难题。那些饱学之士纷纷前来欲一展身手,大出风头。等揭榜一看,个个不禁掩口狂笑:“这县太爷老儿是不是钱多得不知如何使?竟想出这花招将花花银子白送与人!”想也不想大笔一挥即将答案呈上准备领赏,结果一个个在“蠢蛋”“笨猪”的叱喝声中灰溜溜地走了,你道啥题,却是-1+1=?结果赏被一个布贩子领走了,你明白这答案吗?
十三曰钱能通神路
就象美国2016年参加总统竞选的特朗普,有了钱后,就想过过总统瘾。笔者虽然没有特朗普那么大的雄心,却也想弄个官印子玩玩,可惜没有钱。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