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档>文学>【看点】吉鸿昌纪念馆骑行记(散文)

【看点】吉鸿昌纪念馆骑行记(散文)

【看点】吉鸿昌纪念馆骑行记(散文)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位于扶沟县城鸿昌大道东段,于1984年竣工,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前身为扶沟县烈士陵园,筹建于1962年,1964年陵园建成,1979年筹建吉鸿昌烈士纪念馆,在将军牺牲50周年即1984年之际,更名为吉鸿昌将军纪念馆,东临周郑公路,南临311国道,距京珠高速公路45公里,交通便利。2004年纪念馆整体搬迁完成配套设施和绿化,新址设在县城南三环路侧,是省、市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新的纪念馆已于2009年11月24日,吉鸿昌将军就义75周年之际开馆。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吉鸿昌将军之女吉瑞芝参加开馆仪式。
  
馆区由纪念馆主馆、吉鸿昌铜像广场、国防教育园、鸿昌广场和廉政文化园五部分组成。扶沟县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吉鸿昌个人纪念馆。截至2009年,馆藏文物实物数量120件。2014年8月24日,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017年1月,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20年7月2日,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名单。
  
2019年与弟弟的高中同学聊起想骑行扶沟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时,他说:“前些时间那里正装修,估计现在装修好了。不过你还是晚些时日再去。”那年的9月1日,再也忍不住对英雄的敬仰,一心骑行前往。只是仍然赶上了装修,只有在纪念馆前雄伟高大的由扶沟县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捐资所建的高7.9米、重6吨的吉鸿昌青铜雕像前鞠躬敬礼!期盼着有机会再次骑行。先从吉鸿昌纪念馆西面的路南行看了新建不久的“人民公园”。听附近村庄失去了土地在公园搞绿化的哥哥讲:“没想到我们县里也有了自己的人民公园。县政府不久也要挪到这里。”“种了不少樱花树,都是种在了辗来辗去的地上,本来又是粘土层不是黄沙土,种上树很难浇水,很多都因为浇得太勤给浇死了。”
  
离开人民公园,回到县城,在一家餐馆吃了午饭后前往下一个目标——距今900年历史的大程书院。现存的“大程书院”是由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知县缪应缙重建。大程书院位于河南省扶沟县城内书院街,南北长73.65米,东西宽39.9米,总面积2938.6平方米,现存大门3间,古槐1棵,龙门3间,古松2株,立雪讲堂3间,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廊房各2排,每排13间,共52间。在当时作为举行县试的文场,是国内保留最完好的古代科举考场原貌。考场边的两棵古松是当年重建书院的县令缪应缙亲手所栽。
  
跨过龙门就进了书院。科举时代称会试得中者为登龙门,把进入考场的大门叫龙门,也是对入学弟子、进取及第寄予的厚望。古代大诗人李白在诗中写道:“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在过去,只有“大比”之年方得开放,每当龙门开启,豫东百姓无不争先恐后地赶往书院“跳龙门”,以期好运,久而久之成为百姓避霉祈神速、喜闻乐见的民俗。传说一跳“龙门”金榜题名,二跳“龙门”青云直上,三跳“龙门”财源广进,四跳“龙门”百年好合,五跳“龙门”得生贵子,六跳“龙门”福寿康宁。书院主要景观是“立雪讲堂”。“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源于此。1093年,杨时、游酢二人已考上了进士,但他俩为了进一步深造,便辞去官位来找程颐求教。当时,杨游二人三番五次来找程颐,可程颐为试探他俩的诚心,有意关门不见,闭门不收。在一个大雪天二人来找程颐求教。刚去的时候下的是毛毛雪,后来雪越下越大,足有一尺多深,程颐看到他们两人冻的像冰人一样站立门外仍不肯离去,求学心切,打动了程颐,才收他们为徒。后来人们就把程门立雪用作尊师重教的典故流传,所以大殿名为立雪讲堂。以此来教育后人虔诚求教,勤奋学习。“讲堂”十米见方,前壁呈框架结构,棂子门窗,这是书院建筑的重要部分,“讲堂”高约十米,面阔三间,单檐斗拱,每间“六攒”,每攒三斗两昂,非常紧凑。显得高大雄伟,蔚为壮观,讲堂的门上悬挂着我国著名书法家吴三大书定的“立雪讲堂”,和大门两侧由著名书法家马萧萧书写的这幅楹联:“立雪见精诚,树尊师以令范;设堂明理性,遗重教之高风。”金字匾额,恰似画龙点睛,给讲堂镶嵌了明珠。
  
虽然是第二次骑行扶沟要好好看看二十三年没来过的扶沟。骑行在桐丘南路,对这个路名很感兴趣,上网搜索才知道扶沟县因境内东有扶亭西有洧水沟,各取一字,故名“扶沟”。古称桐丘。夏商前,属豫州。西周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属郑国。东周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属魏国。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属三川郡。西汉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始置扶沟县。东汉时期,属陈留郡(今开封)。西晋,属兖州陈留郡(今开封)。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属豫州颍川郡(此年扶沟入新汲县,治所在汲乡,县城南迁改属颍川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属北陈州,其年改属洧州(其年废除北陈州,改置洧州);唐贞观元年(627年)属许州;唐天宝元年(742年)属颍川郡(许州改颍川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复属许州。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属南京路开封府。元至元八年(1271年),属汴梁路总管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河南省开封府。清顺治元年(1644年),属河南省开封府;顺治十年(1653年)改属陈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属直隶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复属陈州府。1913年,属河南省豫东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开封道为豫东行政区,扶沟县属之。1947年,扶沟县解放,改属鄢陵豫皖苏第五区。1949年,扶沟县归属淮阳专区。1953年,改属许昌专区。1965年,设周口专区,扶沟县属之。2000年6月8日,撤销周口地区和县级周口市,设地级周口市,扶沟县隶属周口市。
  
扶沟县地处豫东平原,昔日黄泛区腹地,总面积1173平方公里,耕地113万亩,距省会郑州120公里,西临许昌,北连开封,南接周口。
  
扶沟,这片富饶的土地,一辈辈先民劳作生息,在此留下太多遗迹。上溯八千多年,裴李岗文化。石棒、石磨盘证实8000年前这里已有了农耕文明。上溯六到七千年,仰韶文化。支亭寺残留的土丘,证实当时人类在此的劳作与活动。上溯四千多年,龙山文化。这个叫凤凰岗的地方,石器、鹿角、陶片,再现当时的繁荣。扶沟是豫东平原一颗璀璨的明珠,积淀着千年的历史文明和文化底蕴;是黄泛区腹地一幅优美的画卷,描绘着“乐诵读、勤耕织俗、善良、励家国”的淳朴民风;扶沟,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的家乡,是南宋理学家程颢修建的千年书院大程书院所在地。大程书院和吉鸿昌将军是扶沟的“一文一武”;双洎河、贾鲁河数百年流淌,城内沟渠联通,这是古桐丘的灵气。
  
上世纪90年代,扶沟曾以集约农业而闻名全国,是河南省农业战线十面旗帜之一。“扶沟西瓜”“扶沟辣椒”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天御红”被评为“全国十佳畅销蔬菜品牌”。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果菜十强县”“中国蔬菜之乡”等荣誉称号,是名副其实的“河南蔬菜第一县”。刘顺德两次将自己的韭菜种子送上太空。
  
不想因为三年的疫情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2023年春回大地,三年疫情终于烟消雾散,祖国处处生机勃勃。我骑行扶沟的愿望日渐强烈目的只有一个:缅怀先烈!敬礼英雄!4月10日早上六点多骑上单车义无反顾、孤独并快乐地开始了新年的第一次骑行。哪怕再次被拒之门外也欣然前往。
  
第三次骑行扶沟,进入扶沟县界就看到道路扩修的现场,原来的绿化带里,树根全部裸漏;一些路口的混凝土路面已被破碎;挖掘机、清运车辆不停地忙碌着,原来的人行道路旁的杨树林里及远处油菜花,说不上茂盛,却依然还是风景。早就在网上看到“山河四省的麦田有多治愈的段子”,很想抽时间看看今年四月的麦田。还好找了个岔口走进麦田。却不敢忘记这次骑行的最终目标——吉鸿昌将军纪念馆!
  
十点多,大学同学天水哥打电话问我说:“你早到了吧?开门了没有?”我说:“我刚到西大门,还不知道。”“那好,你玩吧到时候再说。”
  
锁了车向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走去,老远见一群穿迷彩服的年轻人在高大的吉鸿昌的铜像前合影留念,我在铜像前鞠躬敬礼后走近纪念馆,不想纪念馆周一闭馆。回到铜像前时,那群青年已离开了。用手机开了视频,对着高大的吉鸿昌雕像诉说心中的遗憾。之后,再次漫步纪念馆南面的廉政主题文化园。打算离开时,骑行着与警务室的值班员打了个手势。之后,忽然想在警务室的给手机充充电。拐回来征得值班人员的同意,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与值班员诉说心中的遗憾。不想不一会儿,三辆扶沟到曹里的大巴停在了路边,从车上下来几十人。老天不负苦心人!尽管已经十一点半,我有机会随着这群人走近向往已久的吉鸿昌将军纪念馆。一起听美女解说员更感人的解说。
  
就这样,一手拿着手机,一手用相机跟着众人随着解说员的脚步驻足观看,细心聆听,参观完了馆内的四个展厅关于吉鸿昌将军“少年立志投军报国”“为做事而做官”“追求进步寻找光明”“浴血奋战收复河山”“津门播火慷慨就义”“民族英雄家国永念”6个部分,深刻了解吉鸿昌将军光荣入党誓死救国、收复多伦、成立“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的革命历程;重温将军津门播火、地下革命遇刺被捕、慷慨就义的革命故事。。从而对吉鸿昌将军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吉鸿昌,原名恒立,别号世五,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家父影响,吉鸿昌幼年即具有爱国思想。1913年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便投到冯玉祥部当兵。他因吃苦耐劳、智勇正直被冯赏识,提升为手枪连连长,不久又提升为营长。
  
1921年,吉鸿昌回乡探亲时,拿出全部积蓄,利用一所破庙作校舍,创办了“吕北初级小学”。吉鸿昌立下规定:凡是贫家子弟,一律免费上学。学校规模一度壮大,曾被誉为“豫东第一”。
  
1925年10月,吉鸿昌升任绥远省督统署直辖骑兵团团长兼警务处处长。不久又被任命为第36旅旅长。十几年里,吉鸿昌虽不断升官,但却丝毫没有改变“当兵救国,为民造福”的初衷,时刻铭记着父亲“作官即不许发财”的教诲,平时省吃俭用,兴办公益事业。他严于律己,也约束部队不许扰民。
  
1925年,吉鸿昌结识共产党员宣侠父等人,开始接触革命思想。1926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吉鸿昌率部参加了西安之战。1927年4月,吉鸿昌所部扩编为第19师,升任师长,归属冯部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所辖。国民革命军沿陇海路东征,吉鸿昌率部攻克洛阳、巩县,又强渡黄河,占领豫北重镇新乡,奉军被打得抱头鼠窜。吉鸿昌的军队号称“铁军”,以能打仗著称,而遇到装备简陋的红军却连吃败仗。吉鸿昌作为职业军人,很震动。他化装来到苏区,四处访察,眼前的景象让他受到震动,军爱民,民拥军,他从未见过这样欣欣向荣的地方。苏区归来,他在记事本上写下“顿开茅塞”四个字,还写下一句话:“投错了门路,就要拔出腿来!”接受上海地下党安排,他又化装成小贩进入江西瑞金中央苏区访察。所见所闻,令他陷入深深思索。正如他在《环球视察记》序中所言:民国成立二十一年来,无岁不战,无地不战,民众固极痛苦,官兵亦多牺牲。我也曾摇旗呐喊,身经百战。除躬亲受伤多外,我的弟弟已战死,我的胞侄已战死,我的最亲爱而可怜的袍泽(指军中同事),因参加战役而死伤者,亦以万数。然一问偌大高价所买何物?实仅不过“内忧外患,愈逼愈紧”八字馈遗后死者享受。我除了无限悲伤外,还有什么可说?他渴望新生,他感叹:“我出身行伍,戎马半生,身上受轻重伤20余处,但这些血都不是为了工农大众所流,而是为军阀流了!前半生已矣,后半生当直追。”
  
1929年7月,吉鸿昌进兵宁夏,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兼第10军军长。他整饬了军队和吏治,致力于汉回团结,提出了“开发大西北”的口号,决心为民兴利除弊。
  
1930年4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吉鸿昌奉命率部从宁夏出潼关,参加讨蒋大战。9月,冯玉祥的西北军战败。吉鸿昌为了保存实力,接受蒋介石改编,就任第22路军总指挥,不久被蒋派往光山、商城一带进攻鄂豫皖苏区。
  
吉鸿昌对进攻苏区十分反感。他“托病”到上海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随后又化装到鄂豫皖苏区进行了考察,思想上受到很大触动。蒋介石发现吉鸿昌有“谋反”之意,便解除了他的军职,逼迫他出国“考察”。
  
1931年9月,“9•18”事变爆发后,吉鸿昌向蒋介石请缨未准。9月23日,吉鸿昌挥泪离开上海,出洋游历日本和欧美各国,视察各工业发达国家情况,想为日后开发大西北作借鉴。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5253 用户总数
  • 36517 文章总数
  • 145032885 浏览总数
  • 0 今日发布
  • 2318 稳定运行
立即加入

加入本站VIP,全站资源任意下载!